第一部 第五章 鄧肯號起航了(第2/3頁)

“好極了,如果學得不好,您盡管用九尾鞭(3)抽我好了。”小羅伯特說。

“這你倒不必擔心,我的孩子。”哥尼納凡爵士鄭重其事地回答說。然後他打住了,沒有繼續往下說,因為“九尾鞭”在鄧肯號上是禁止使用的,也絕對沒有使用“九尾鞭”的必要。

乘客名單上還有麥克納布斯少校。少校已年近半百,穩重老成,儀表堂堂。他為人謙和,安排他做什麽事情他都幾乎不會有意見。他性格溫和,謙虛謹慎,沉默寡言,平易近人,和藹可親。遇事從不與人爭辯,不爭吵,不發火,從不背後議論別人。走起路來不快不慢,不急不躁,不論是跨越一道缺口還是上樓睡覺都一樣,悠哉遊哉,閑適自如。不會因某事而激動,也不會因某事而煩惱,也許即使炮彈落在他身邊他也連眉頭都不會皺一下呢。無疑,這人將來就是要死了也不會找到發怒的機會。

此人年輕時頗有點名氣,不僅因為他膽識過人、身材魁偉、體魄健壯、戰場上英勇頑強,而且他具有高尚的品德,神采奕奕,為人俠義。如果非要說出他有什麽不足之處,那就是他從頭到腳都是一位地地道道的蘇格蘭人,純正的喀裏多尼亞(4)人,固執地堅守故鄉的舊風俗。所以他不願為大英帝國服役,他的少校軍銜還是在高地黑衛隊第42團裏得來的,黑衛隊是一支純蘇格蘭貴族組成的隊伍。麥克納布斯少校以表兄的身份長期居住在瑪考姆府,現在,他覺得以少校的身份登上鄧肯號是合情合理的。

鄧肯號船上全體人員的情況基本如此。該船因為一個意想不到的機緣巧合,準備做一次當今舉世驚人的遠航。當船駛入格拉斯哥港碼頭時,引起了社會各界人士和民眾的好奇心,每天前來參觀的人絡繹不絕。鄧肯號立刻成為了人們密切關注的對象,成了人們茶余飯後的主要話題,同時也喚起了所有停泊在港裏的其他船只船長的妒羨,尤其是蘇格提亞號的伯頓船長,蘇格提亞號也是一艘極為漂亮的遊船,就停靠在鄧肯號的旁邊,準備開往印度的加爾各答。論大小而言,蘇格提亞號完全有資格把鄧肯號看作是個小弟弟,可人們只把目光集中在哥尼納凡爵士的鄧肯號上,而且興趣愈來愈濃。

啟程的日子一天一天迫近。蒙格爾斯船長精明能幹,在克萊德灣試航後僅一個月,他就完成了鄧肯號的改裝工作,煤糧貯備充足,一切準備就緒,蓄勢待發。啟程的日期定於8月25日,這樣,開春之前就可以駛入南緯海域了。

哥尼納凡爵士的計劃公開後,有人勸阻他說,這樣的航行太疲勞,也太危險。但他決心已下,絕不回頭,準備離開瑪考姆府。其實,這些人當中,大部分人都是出於對這位蘇格蘭爵士的欽佩之心而大加贊賞。除了政府官方報紙外,幾乎所有的報紙都一致地譴責海軍大臣們對此事的冷漠態度。然而爵士為人厚道,從不計較個人得失,任勞任怨,潛心守職。

8月24日,哥尼納凡夫婦、麥克納布斯少校,格蘭特姐弟,船上司務長奧比內,以及侍奉海倫娜夫人的奧比內太太,在全堡仆從的熱誠歡送下離開了瑪考姆府。幾小時後,他們就在船上安頓下來了。格拉斯哥的居民都懷著十分崇敬的心情歡送海倫娜夫人,人們都認為她是一名放棄安逸生活去援救遇難同胞的年輕而勇敢的女性,都對她由衷地表示欽佩!

爵士夫婦被安頓在鄧肯號船尾的樓艙裏,有兩間臥室、一個客廳和兩個盥洗室。挨著他們房間的是一個大廳,大廳兩側有6個艙房,分別由格蘭特姐弟,奧比內夫婦和少校居住。而蒙格爾斯和奧斯丁的房間在大廳的另一端,背朝大廳,面朝中甲板。水手們則住在寬暢舒適的平艙裏。因為船上除煤、糧、武器之外沒有裝載別的東西,所以很空。

鄧肯號於8月25日淩晨3點趁落潮的時候起航。開船前,格拉斯哥市民還看到一幕催人淚下的儀式。頭晚8點,哥尼納凡夫婦及全體船員,凡是參加這次救援行動的人都下了船,前往格拉斯哥教堂向聖·芒戈(5)守護神祈告。這是一座古老的教堂,沃爾特·司各特曾描寫過它。現在,大門正開著,迎接鄧肯號乘客和船員的到來。在這建有一座座古冢的聖堂前,牧師摩爾頓為他們祈福,求神明保佑他們的遠征平安順利。這時,瑪麗·格蘭特祈禱的聲音格外響亮,她在為自己的恩人們虔誠禱告,感激的淚水從她紅潤的面頰往下淌。禱告完後,全體人員都懷著無限深情走出了教堂。10時許回到了船上。蒙格爾斯和船員們忙著做起航前的準備。

淩晨兩點左右,鄧肯號發動機開始振動起來。氣壓表顯示,壓力為四級。蒸汽在汽缸裏噗噗地響,與潮水相互呼應。浮標和石標上的信號燈已經漸漸暗淡在晨曦中,但那條夾在他們之間的克萊德航道依然可以辨認。現在起航,正是時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