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 第十二章 淩空一萬二千尺(第2/3頁)

“不,我們依然在通往安圖科的途中。”

“你肯定沒有弄錯?”

“沒有錯,您瞧,這裏還有印第安人燒篝火留下的灰燼,這還有畜群走過後的腳印。”

“這麽說,前不久剛有人從這兒走過呀!”

“是的,可現在過不去了。最近發生了一次地震,把路給堵死了。”

“堵得住騾路卻不一定堵得住人路呀!”少校說道。

“哦!就看諸位怎麽決定了,”向導回答說,“我已經盡力了。如果諸位願意往回走,再在這科迪勒拉山一帶找別的路的話,我和我的騾子都聽候吩咐。”

“那不是又要耽擱了?”

“起碼也得3天時間。”

哥尼納凡認真地聽了向導的一番話,他覺得向導是個守約的人,而且說得也很有道理,再說他的騾子的確是不能再走了。向導提出折返回走,爵士心存異議,扭過頭去問旅伴們說:

“大夥兒有膽量跟著我繼續走這條路嗎?”

“我們願意跟著您走,閣下。”湯姆·奧斯丁回答道。

“甚至為您開辟道路,”巴加內爾補充說,“問題在哪兒呢?關鍵是只要我們咬咬牙翻過這道山脈就行,山那邊就是下坡,比較容易走。到了山下邊,就可以找到阿根廷牛仔。他們慣於騎著快馬在草原上奔馳,一定能帶我們跨越潘帕斯大草原的。不必猶豫了,繼續往前走吧。”

“好,繼續前進!”大家異口同聲地喊道。

“你不再陪我們往前走了嗎?”哥尼納凡爵士問向導。

“我是趕騾子的。”向導回答說。

“那就請便吧。”哥尼納凡爵士說。

“我們用不著他陪,”巴加內爾說,“只要翻過這座峭壁,到了山那邊,我們就可以再找到安圖科小路,我保證把大夥兒帶到山腳下,決不亞於科迪勒拉山一帶最好的向導員。”

於是,哥尼納凡爵士與那向導結了賬,跟他及他的雇童和騾子道別。將武器、工具和幹糧分攤給7個人扛著。大家一致同意立刻繼續往上爬,甚至很有可能還得走一段夜路。左邊斜坡上是一條崎嶇陡峭的小徑,蜿蜒盤旋而上,騾子確實無法通過,艱難險阻。經過兩小時的迂回攀爬,7個人又走到通往安圖科的那條路線上了。

此時,他們已經離科迪勒拉山的最高峰不遠了,不過,這裏沒有任何已踏過的路跡。最近的一次地震把這個地帶搗了個天翻地覆,只能從山腰隆起的石殼上一點兒一點兒往山脊攀爬。巴加內爾因找不到可走的路徑,一時間有點不知所措,只好不辭勞苦,一個勁兒拼命往安第斯山山頂爬。山頂的海拔高度平均在11000~12600英尺之間。好在現在這兒天空晴朗,氣候宜人。這個季節有利於登山,如果換到冬天,在5月到10月之間,就不可能像這樣攀爬了。氣候寒冷,一下子能把行人凍死。即使凍不死,也逃不過被當地人稱為“龍卷風”的當地特有的颶風,每年有不少人被龍卷風刮落到科迪勒拉山山下的深坑裏。

爵士一行人爬了整整一宿,終於登上了幾乎無法攀登的巖層,越過了道道又寬又深的縫穴。沒有纜繩,大家就胳膊挽著胳膊;沒有雲梯,大家用肩膀一個摞著一個。這群英雄好漢如同馬戲團的雜技演員,表演著空中飛人。這時健壯的穆拉第和靈巧的威爾遜可以大顯身手了。兩位誠實而勇敢的蘇格蘭人忙前忙後,十分賣力。好幾次,若不是他們倆如此勇敢熱誠地幫助,大家是無法繼續下去的。哥尼納凡爵士必須時刻關照小羅伯特,他年幼,活潑好動,稍有閃失,後果不堪設想。而巴加內爾則帶著法國人特有的狂熱,一個勁兒地直往前沖。至於少校,他若無其事,不慌不忙,該動則動,慢慢地、輕輕松松地向上爬。他似乎不是在登山,而是在下山。

淩晨5點左右,氣壓表顯示,旅行隊已經登上了7500英尺的高度。這裏是二級平頂,到這兒喬木帶就消失了。這裏動物種類繁多,活動頻頻,如果獵人遇上它們會樂不可支。這些聰明的野生動物似乎知道獵人喜愛捕殺它們,所以見人就逃。在這些野生動物中,最為突出的是山區特有的小羊駝,用途跟羊、牛、馬等差不多,這些小羊駝常年生活在連騾子也不能生存的地方。另外,還有一種名叫大耳齦鼠的動物,是嚙齒小動物,溫馴膽小,看上去像野兔,又像野鼠,後腿很長,又似袋鼠,長有一身好皮毛。這種小動物喜歡在樹梢上竄來竄去,如同栗鼠一般輕快敏捷,很是可愛。

淩晨5點左右,旅行隊已經登上了7500英尺的高度

“這小東西雖不是鳥兒,但它已經不是四足動物了。”巴加內爾說。

然而,上述這些動物還不算是山裏生活在最高點的“居民”。在9000英尺的雪域附近,還有一群群十分漂亮的反芻動物,一種是披著絲絨般長毛的羊駝,另一種是無角山羊,它身材瘦削,氣宇軒昂,毛細而絨密,動物學家稱為“沒角羚”。不過,這種小動物人們一般難以靠近,它一見有危險,就像鳥兒似的展開翅膀逃之夭夭,消失在茫茫的雪域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