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部 第十四章 亞歷山大山中的金礦(第3/4頁)

“假如您果真找到了,您會怎麽處理呢,我的朋友?”哥尼納凡問。

“啊!果真找到了,還害怕不好處理嗎?”巴加內爾回答,“我就把它獻給我的祖國!送往法蘭西銀行去……”

“銀行會接受嗎?”

“當然接受呀,就說買鐵路債券!”

大家對巴加內爾把金塊“獻給祖國”的這種想法大為贊揚,海倫娜夫人預祝他找到一塊世界上最大的金塊。

大夥兒就這樣邊走邊開玩笑,不一會兒就把大部分礦區逛完了。到處可以看到礦工們機械地幹著活兒,沒有一點熱情。

不知不覺就逛了兩個多小時,巴加內爾發現了一家像模像樣的小酒店,他建議大家進去坐坐,等候與牛車會合。海倫娜夫人也表示贊同。巴加內爾吆喝酒店老板來點些當地的飲料。

侍者給每人送來一杯格羅格酒。這是一種英國水酒,不過是酒多水少的水酒。在這地方,人們不是用一小杯酒,兌上一大杯水,而是用一小杯水兌上一大杯酒,然後再加上點糖,喝起來比較爽口。這種喝法是比較典型的澳大利亞喝法,外人有點吃不消。所以客人接過酒杯,又兌上一大杯水,這樣格羅格酒就成了英國水酒了,酒店老板看了有點吃驚。

一行人邊喝酒邊又談起那些淘金者來。巴加內爾對這次的參觀非常滿意,他還表示如果是當年在亞歷山大山正開采的時候來,會更精彩些。

“當年,這裏遍地是挖洞的‘螞蟻’,他們可厲害了,地面上到處被挖得千瘡百孔。每個移民都是鉆洞狂,但是都沒有遠見。金子來得容易,花錢也如流水。不是喝,就是賭,賺一個花一個。我們坐的這個小酒店就是當年人們所說的‘地獄’。擲骰子也有可能動刀子,警察拿他們一點辦法也沒有。無數次,殖民地總督不得不動用軍隊來鎮壓,才將那些無法無天的家夥制服住。他還派人強行征收采金稅。不過,其混亂的情形比加利福尼亞要好多了。”

“淘金這一行,誰都可以幹嗎?”海倫娜夫人問。

“是的,誰都可以幹,不需要有文化,只要胳膊有勁就成。當年的那些冒險家,個個都是窮困潦倒,身無分文,被逼得離鄉背井跑到礦區裏來的。有錢的帶把鋤頭,沒錢的帶把刀,但不論有錢沒錢,都帶著一種狂熱,做發財夢。於是,金礦區遍地搭起了帳篷、草棚,以及用泥土、樹皮樹葉搭成的小屋。礦區中央是總督府的雕檐大廈,上面豎著英國國旗,還有公務員住的藍布帳篷,和販金的收金商、運金商的各種店鋪。那些商販賺的是巨富和窮人的血汗錢,真正發財的就是這幫人。而那些留著長胡子穿著紅羊毛衫的掘金人,整天泡在水裏泥裏,聽到的是漫天的鋤頭聲,聞到的是遍地死畜發出的腐屍爛骨臭氣。一團團令人窒息的灰塵,像雲霧一般,籠罩著那些可憐的人們。他們的死亡率極高,幸虧澳大利亞的氣候好,不然來一場傷寒會使他們10個死掉9個半。如果這些冒險家拼著命能發財倒也罷!實際上絕大部分人都是白白送死。一個成功者的背後,約有上千個掘金人死於非命。”

“你能不能把采金的方法說給我們聽聽,巴加內爾。”哥尼納凡問。

“方法非常簡單,”巴加內爾回答,“起初,采金人只是采用淘金法,現在,這些公司不用這種方法了,他們直接找到礦源、金礦脈,然後去那裏采金片、金葉、金塊。過去的淘金人只管淘金沙,所謂沙裏淘金就是這樣。他們先掘出含金的土層,然後用水沖洗,把金子和沙土分開。這種沖洗法需要用一種叫作搖籃的工具,就是一種搖床,形狀像一個五六尺長的盒子,像口沒蓋的棺材。中間隔開來,上面裝有一層粗鐵紗,接著是幾層細鐵紗;第二層下部很窄。淘金時,把含金子的沙土放在第一層的粗鐵紗上,然後一邊澆水沖洗,一邊用手搖動那搖籃。於是,石塊留在粗紗上,碎金和細沙,因體積和重量不同,分別留在下面各層細紗上,泥土變成漿,隨水沖走了。這就是人們常用的‘淘金機’。”

“雖然簡單,畢竟是一道工序,必須要有工具才行呀。”約翰·蒙格爾斯說。

“發了財的或破了產的采金人會賣這些工具,”巴加內爾回答,“如果實在買不起工具,也可以不要。”

“不要,用什麽代替呢?”瑪麗·格蘭特問。

“用一個大篩子代替,我親愛的瑪麗,簡單得很。找一個大鋼絲篩,用篩子篩土就和篩麥子一樣,不過漏下去的不是麥粒,而是金粒。起初,那些采金人就用這種方法,沒花什麽本錢就發財了。知道吧,朋友們,那個時代很好呀,雖然在那個年代裏,買一雙靴子要150法郎,喝杯檸檬水要6先令。可那時候遍地都是黃金,溪水在金礦床上流,地面上到處金光閃閃,就連墨爾本的街道上也有金子,鋪路面的土也含有許多金粉末。1852年1月26日到2月24日,在政府護送下從亞歷山大山運到墨爾本的黃金價值8238750法郎。照這樣計算,平均每天出產價值164725法郎的金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