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部 第八章 與毛利人的戰爭(第2/4頁)

“怎麽!跟土著人打仗的時候還召開博覽會?”海倫娜夫人不解地問。

“夫人,英國人向來不在乎是否打仗,”巴加內爾回答說,“他們可以一邊打仗,一邊舉辦博覽會,戰爭根本嚇唬不了他們,他們甚至還在新西蘭人的槍口下從容不迫地修築鐵路呢。奧克蘭省的德魯裏鐵道和米爾米爾鐵道就穿過了土著人占領的許多主要據點,鐵路工人經常從火車頭裏向土著人開槍射擊。”

“這場漫長的戰爭現在打得如何了?”約翰·蒙格爾斯問。

“這個,”巴加內爾說,“我們離開歐洲已經半年了,這期間發生的事我不清楚,不過,在澳大利亞時從報《馬裏伯勒與西摩》上了解到一點點消息,說是在北島仗仍然打得很激烈。”

“這場戰爭是什麽時候打起來的呢?”瑪麗小姐問。

“你是問什麽時候仗又會打起來吧,親愛的瑪麗小姐?”巴加內爾回答道,“早在1845年,土著人就爆發了一次起義,而這次戰爭是從1863年年底開始的。在這之前毛利人一直想擺脫英國殖民的枷鎖。他們的民族黨活動頻繁,積極宣傳,堅持要選舉自己的人為領袖。據說,他們想要讓一位名叫波塔陶的老頭做國王,將他在懷卡托江和懷帕河之間的村子定為新王國都府。不過,波塔陶只是個狡黠之徒,膽小如鼠,但他那個首相卻聰明能幹。在新西蘭被占領之前,奧克蘭當地就居住著一個名為愛提哈華的部落,該首相就是那部落的後裔,名叫威廉·湯普森。現在他已成了這場民族獨立戰爭的靈魂,傑出領袖。他英勇善戰,才華出眾。他組建了毛利人軍隊,積極訓練士兵。尤其是,他還聯合許多其他部落,一起抗擊英國侵略者。比如,他要求塔拉納基省的一個酋長將許多零散的部落集結在其麾下;建議懷卡托的一位酋長成立名為‘土地聯盟’的組織,這是一個真正保障公眾利益的組織,旨在阻止一些土著人把土地賣給英國政府。他四處喚起民眾拿起武器,投入戰爭。這種境況就和文明國家處於革命前夕沒什麽兩樣。英國的報紙開始報道這些令人驚恐的消息,英國政府對‘土地聯盟’深感憂慮。總之,戰爭的導火索已經埋下,這顆地雷隨時可能爆炸,只差一點星星之火就會引爆,換一句話說,只等雙方利益沖突激化,這場戰爭就會蓄勢待發。”

“會如何一觸即發呢?……”哥尼納凡爵士問。

“1860年,在北島西南岸的塔拉納基省就發生了這樣的沖突。有個土著人把自己在新普利茅斯附近的600英畝土地賣給了英國政府。但是,當英國派人來丈量時,酋長金吉跑出來進行幹預,3月份就在這600英畝尚處於爭議的土地上安營紮寨,四周圍起了高高的柵欄。幾天後,英國上校戈爾德帶兵占領這塊地方。民族戰爭的第一槍就這樣打響了。”

“毛利人多吧?”約翰·蒙格爾斯問。

“不多,近百年來,毛利族人口銳減,”那地理學家回答,“據庫克估計,1769年,大約有400000毛利人。1845年,《土著人保護國》公布的調查結果表明,就只有109000人了。由於現代人的屠殺、疾病、烈性酒等,使這個民族的人口大大減少了。現在,兩個島的人口合在一起,才90000余土著人,其中有30000名是戰士,足以與歐洲軍隊周旋好幾年的了。”

“他們如此頑強抵抗,至今成功了沒有呢?”海倫娜夫人問。

“成功了,夫人。英國人不得不佩服新西蘭人的勇敢無畏精神。那些土著人驍勇善戰,又擅長遊擊戰,神出鬼沒,機動靈活。專門偷襲英軍小分隊,打劫移民財產。卡梅倫將軍被他們弄得暈頭轉向,束手無策,極為頭痛,常常派部隊進叢林搜索,但往往是一無所獲。到1863年,毛利人經過了長期殘酷的戰爭後,終於占領了懷卡托江上遊的一處要塞,要塞地勢險要,在陡峭的山崖上修築工事,外面還設有3道防線。毛利族的首領號召全體人民英勇奮戰,保家為國,矢志不移,一定要消滅‘帕克卡’(白種人)。

“英軍將士個個怒火中燒,殺紅了眼,尤其是在斯普倫船長慘遭殺害之後,對毛利人更是恨之入骨,恨不得將他們斬盡殺絕。卡梅倫將軍率領3000志願軍,對毛利人實行血腥打擊。雙方激戰不止,一打起來,交戰往往會持續十多個小時。毛利人軍隊的主力是威廉·湯普森領導的懷卡托部落。起初,有戰士2500名,後來,增至8000名,將士們人人勇猛果敢,面對英軍的炮火毫無懼色。尚吉和霍基兩酋長同樣實力雄厚,常派人前來增援。在這場愛國主義戰爭最艱難的時候,毛利婦女也參加了戰鬥。但是正義之師並不都是常勝之師。吃虧的是他們沒有精銳的武器。數次交戰後,卡梅倫將軍終於攻下懷卡托城。但那只是一片焦土,毛利人早已從四方八面逃走了,城裏空無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