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 高空遇險 第十七章(第3/4頁)

這些工作在硫化鐵還沒有變成硫酸鐵以前就完成了,只用了一個星期時間。居民們在剩下的幾天,抓緊時間砌了一個特殊的磚爐出來,預備蒸餾那些將要得到的硫酸鐵。這一切幾乎和化學變化在5月18日左右同時完成。吉丁·史佩萊、赫伯特、納布和潘克洛夫這幾天在工程師的指導下,都成為了最能幹的工人。實際上最需要的還是讓人信服並且善於領導他人的老師。

大堆的黃鐵礦石在加熱以後,就被完全還原了。林肯島上的居民們把得到的硫酸鐵、硫酸鋁、火石、炭渣和灰燼全放進了一只盛滿水的盆子裏,攪和一陣這種混合物以後,讓它們慢慢沉澱,再倒出裏面的水,就得到一種含有硫酸鐵和硫酸鋁的溶液,而不能被溶解的物質則還維持在固體狀態。最後,上述的液體部分蒸發後就形成了硫酸鐵的結晶,剩下的還沒有蒸發的含有硫酸鋁的液體就沒有什麽用處了。

現在,賽勒斯·史密斯有了大量可以用來提取硫酸的硫酸鐵結晶。要制造出硫酸,還需要不少必須的設備,比如需要一套特殊的工具、白金制造的儀器、用來在裏面進行化學變化的不怕酸類腐蝕的鉛室等等。工程師根本沒有這些東西,可是他知道一種波西米亞制造硫酸的方法,這種方法有一個優點是生產出來的硫酸濃度很高。“北歐硫酸”就是使用這種方法制造出來的。

把硫酸鐵結晶密封進瓶子裏,然後通過鍛燒讓它蒸發為水汽,經過冷卻就能變成硫酸。這就是賽勒斯·史密斯制造硫酸的最後一道工序。

他們點起爐火,把結晶放進鍋裏,讓它蒸發成硫酸,就算是勝利完成了這項工作。開始工作以後的第十二天,也就是5月20日,工程師得到了大量的硫酸,他做好了將來多方面使用這種化學品的打算。

眼下他需要這種化學品只是為了制造硝酸而已。其實制造硝酸並不是很困難,只需把硝酸和硝石化合,就可以把硝酸蒸餾出來。

可是,夥伴們並不知道他究竟要把硝酸用在什麽地方,他還沒有宣布他需要硝酸的目的。

然而,只要再經過一道工序,工程師就可以制造出他費盡氣力想要得到的東西了,他的目的差不多就能達到了。

首先他用蒸發的方法濃縮了甘油,然後再把少量的硝酸和甘油混合在一個水槽裏。於是,他甚至不用冷卻劑就得到了好幾品脫(1)的黃色混合油液。

在進行最後一道工序的時候,賽勒斯·史密斯恐怕可能發生的爆炸會危及到夥伴們的安全,所以他在離“石窟”有一段距離的地方,找了一個偏僻的地方單獨進行工作。直到制造成功,他才得意洋洋地拿著一只瓶子回到了夥伴們那裏:“你們瞧,這就是硝化甘油!”

這的確是一種可怕的藥品,具有比普通炸藥還要大十倍的恐怖爆炸力,它的爆炸常常會造成嚴重的事故。可是,就在人們發現了如何把它制造成炸藥的方法之後——就是把它和粘土或者是糖混合起來——就能夠比較安全地使用這種危險的液體了。不過居民們在林肯島上操作這種危險藥品的時候,他們對制成炸藥的方法並不知曉。

“這種液體就是我們用來炸石頭的工具嗎?”潘克洛夫滿懷疑惑地問。

“沒錯,夥計,”工程師說,“這種硝化甘油可以爆發出極大的能量。因為花崗石堅硬而又具有極大的阻力,爆炸起來就更厲害了。”

“那麽,史密斯先生,我們什麽時候能見識到它的威力呢?”

“那要到明天,”史密斯回答,“現在,我們得挖好埋炸藥的坑。”

第二天,5月21日,天剛蒙蒙亮,他們就往距離海濱只有500英尺的格蘭特湖的東岸去了。從水邊起,高地開始向下傾斜,只有一道花崗石阻攔著湖水。所以只要花崗石被炸開,湖水就可以從缺口的地方沖出來形成小河,一直沿著高地的斜坡向海灘沖去。湖面這麽一來就會大大降低,將石洞暴露出來,他們的最終目的也就達成了。

潘克洛夫拿著一把鶴嘴鋤在工程師的指導下,巧妙而有力地鑿著花崗石的地面。他們把坑挖在了岸邊的斜坡上,那地方比湖面要低得多。這樣炸開了巖石以後,就可以有一個能夠讓湖水往外流的大缺口。

費了一些時間終於完成了這項工作,工程師決定進行爆炸時至少使用七誇爾(2)的硝化甘油,以期取得更大的成果。潘克洛夫和納布輪班替換著挖鑿坑洞,到下午四點鐘,炸藥終於埋好了。

現在,怎樣點炸藥就成了新的問題。一般讓硝化甘油爆炸的方法都是利用雷汞。點火只能使它燃燒,要讓它產生爆炸,還得有一股沖力。

賽勒斯·史密斯當然能夠制造雷汞。他雖然缺少雷粉,但是制造一種類似棉花火藥的東西並不是很困難,因為他手裏有很多硝酸。只要在彈藥筒裏塞上這種藥品,再把硝化甘油加上去,就可以用火繩讓它炸裂,從而引發爆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