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部 荒島上的人 第一章(第2/4頁)

“造一只船只需要五天?”納布叫起來。

“當然了,納布,我要造的是一種印第安人的船。”

“是木頭的嗎?”黑人還是不敢相信。

“當然是木頭的,”潘克洛夫回答,“說得更準確一些它是樹皮的。史密斯先生,我再說一遍,只要五天我就可以完工!”

“五天真的足夠了嗎?”工程師回答,“要是這樣的話,那你就幹吧!”

“可是在這期間我們必須得非常小心。”赫伯特說。

“是的,夥計們,在這期間咱們確實得非常小心,”史密斯回答,“同時我不得不要求你們,在打獵的時候不要到距離‘花崗石宮’太遠的地方去。”

他們的午飯就這樣在嚴肅的氣氛中結束了,這讓潘克洛夫覺得有些掃興。

居民們得出的結論是:荒島上除了有他們這群居住者以外,還有其他人居住著,或者是曾經有人在這裏居住過。正如同槍彈所證明的那樣,這已經成為了一件不需要懷疑的準確事實,這個突然的發現不禁讓居民們提心吊膽起來。

賽勒斯·史密斯和吉丁·史佩萊在臨睡之前就這件事情談論了很長時間。他們不斷問自己,這件事情與工程師不可思議的獲救以及他們在海島上碰到的那些接二連三的怪事是否有關系呢?賽勒斯·史密斯經過反復思考最後說:

“親愛的史佩萊,你是否願意聽聽我的意見呢?”

“我當然願意,賽勒斯。”

“好吧,我的推測其實只有一句話:不論我們在島上進行多麽仔細地搜查,我們都不會發現什麽。”

潘克洛夫在第二天就開始工作了。他從一開始就不準備制造一只有甲板和船舷的船,而是準備造一只只適合在慈悲河上航行的簡單的平底船,最重要的是,這只船要能夠通過河水比較淺的地方,以抵達這條河的源頭去。要制造出一只輕便的小船,只要把一片一片的樹皮連接起來就可以了,要是碰上大自然設置的障礙,必須提著這只船前進的話,也不會顯得很累贅。潘克洛夫打算把樹皮用釘子釘起來,這樣就能夠保證平底船決不會漏水。

要造船就必須得取得堅韌的樹皮,他們的首要任務就是選擇樹木。很多高大的樺樹在上一次的風暴中被刮倒了,這些樹的樹皮正好符合他們的需要。只要把那些倒在地上的樹皮剝下來就可以了。然而這實在是件難辦的工作,因為他們的手上並沒有足夠的工具。可是這些困難顯然已經難不倒他們了。

在工程師的幫助下,水手一刻不停地工作著。吉丁·史佩萊和赫伯特則負責供應食物給工作的人們,所以他們也沒有閑著。通訊記者不得不對赫伯特這個孩子刮目相看,因為他使用弓箭和魚叉的本事實在是高明,除此以外,赫伯特還表現得非常勇敢冷靜。在打獵的時候他們始終遵照著賽勒斯·史密斯的意見,決不會離開“花崗石宮”超過兩英裏的距離。那些大量活躍於森林邊緣的刺鼠、水豚、袋鼠、西猯等動物,即使陷阱已經不如天冷的時候有效,但光是靠養兔場已經足夠給林肯島上居民們提供日常食用的需要了。

在10月26日那天的打獵途中,赫伯特跟吉丁·史佩萊談論起了關於槍彈問題和工程師的推論。

“史佩萊先生,我還是有疑問,”他說,“要是真的有遇難者在島上登陸,他們怎麽會一直都沒有到‘花崗石宮’的附近來呢,你不覺得這很奇怪嗎?”

“如果他們還在這裏的話,當然是很奇怪,”通訊記者回答,“可假如他們已經不在這裏,那就不足為奇了。”

“那麽,你認為這些人現在已經離開這座荒島了嗎?”赫伯特反問了一句。

“是的,孩子,他們頂多只能算是臨時的遇難者。很可能他們也是被風暴吹到島上來的,只是他們的船只並沒有因此遭到損壞,所以風暴一過他們就離開了。”

“我覺得有一點是可以肯定的,”赫伯特說,“史密斯先生好像很害怕島上還居住著別的人,而不是希望島上還居住著別的人。”

“其實很簡單,”通訊記者回答,“只有馬來人會常常到附近的海上來,而他們是最不好惹的惡棍。”

“史佩萊先生,”赫伯特說,“或許有一天,我們能夠發現他們登陸時留下的痕跡。”

“是的,孩子,我們只要能夠找到一個遺留下來的帳篷或者一堆灰燼就可以展開追蹤,而這些就是我們將要在下一次探險中所要尋找的東西。”

這番談話是在慈悲河附近的森林裏進行的。這裏的樹林非常優美。幾棵高達200英尺的松樹屹立在一些樹木之間。這種松樹被新西蘭的土人稱為卡利松。

“史佩萊先生,我倒是有個法子,”赫伯特說,“要是能爬到一棵卡利松上去,就能夠看到更遠的景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