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 阿特蘭塔號上的乘客(第3/3頁)

米歇爾·阿當

不過,他有長處也有短處。雖說不冒險就一無所獲,可他經常冒險,收獲卻甚少。他揮金如土,是個敗家子。他沒有半點私心,愛沖動,可也會用頭腦。此人樂於助人,有騎士風度,就是對他最野蠻的敵人,他也不會判決其死亡,為了拯救一個奴隸,他甘願自己賣身為奴。

在法國,乃至整個歐洲,人們都認識了這個一碰就冒火愛吵愛鬧的人物。眾多的嗓音談論他,聲音都喊啞了。他是一個住在玻璃房子裏的人,向這個世界顯露著最隱蔽的秘密。他掄著胳膊肘在人群中推來擠去,把人弄疼、碰傷、無情地撞倒,所以結下不少的仇家。

不過,總體來說,他還是招人喜歡的,人們權且把他當作是個被寵壞的孩子。對這樣的人要麽徹底接受他,要麽徹底唾棄他,人們還是選擇了接受他。人們喜歡他那無所畏懼的探險,都在用擔心的目光注視著他。他太冒失,太大膽。每當有朋友勸阻他,說肯定要大禍臨頭了,他只是瀟灑地一笑,然後說:“只有樹著了火,樹林才能燒起來。”其實,連他本人也不知道,他引用的是一句最美麗的阿拉伯諺語。

阿特蘭塔號船上的這位乘客就是這樣一個人,總是情緒激動,似乎心裏總是有把火在燒他。如果有兩個什麽人能形成鮮明對照的話,那當數米歇爾·阿當和巴比康了。兩人同樣酷愛冒險,同樣天不怕地不怕,但表現的方式卻迥然不同。

大炮俱樂部主席對這位新冒出來的對手觀察了一會兒,就被人們的喊聲和萬歲聲驚醒過來。眾人的歡呼響徹雲霄,他們對米歇爾·阿當這人顯示出濃烈的熱情,阿當和成千的人握手,差點把手指頭握斷了,最後被嚇得不得不往船艙裏躲。

巴比康一聲不吭地跟著他走進了船艙。

“我想,你就是巴比康吧?”米歇爾·阿當問道,口氣就像是在對一個二十多年的老朋友說話。

“是的。”大炮俱樂部的主席回答。

“好的!你好,巴比康。你的情況怎樣,非常順利?那好。”

“這就是說,”巴比康也不再寒暄,“你拿定主意要去?”

“主意已定。”

“不會反悔?”

“不會。你按我電報裏說的修改了炮彈嗎?”

“我在恭候您的光臨。不過,”巴比康又問,“你真的想好了?”

“想好了?還費那工夫?我發現了到月亮去旅行的機會,我要抓住這機會,這才是事情的關鍵。”

見來人對登月看得如此輕松,居然毫無擔憂,巴比康也只能愣愣地望著對方。“但,至少,”他問,“你得有個計劃吧,一個實施行動的方案?”

“太妙了,我親愛的巴比康。請允許我說給你聽聽。我的想法是,把計劃給所有的人一次講清楚,講完之後,就不用再給人一遍遍地重復了。所以,如果你不反對的話,請把你的朋友、同事、全城的人、全佛羅裏達的人,如果你樂意,也可以把全美國的人都叫來,明天我就可以講講我的計劃,並答復任何可能的反對意見。請放心,我會耐心等待。這樣你滿意嗎?”

“好吧。”巴比康說。

說完,巴比康走出船艙,把米歇爾·阿當的想法告訴了眾人。他的話迎來了熱烈的掌聲和歡呼聲。一切困難都排除了。明天公眾就能如願地欣賞這位歐洲英雄的風采了。然而,仍有些觀眾的心情比其他人更狂熱,還是不願離開阿特蘭塔號船。他們在船上守了一夜。這其中就有梅斯頓,他把他的鐵鉤子手鉤在艉樓的欄杆上,不用鉸盤就休想把他攆走。

“他是位英雄!是位英雄!”他不停地興奮叫喊,“和這位歐洲人一比,我們全都是軟弱的人!”

主席在勸告大家應該散去之後,又回到了來客的艙裏,直到船上的鐘敲響午夜十二點才離開。

此時,兩位深得民心而又棋逢對手的人,真誠地握手道別,他們已經建立起了深厚的友誼。

————————————————————

(1) 伊卡洛斯:希臘神話中的人物。與其父一起用蠟把翅膀粘在身上飛離克裏特島,因飛得太高,蠟被太陽融化,墜海身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