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斯星紀事(第2/8頁)

“有這可能……我會查的。不過,甲烷層距離我們有三萬米,而且那是平流層,這麽特殊的氣象應該很早就有跡象。”

“也對,看看數據再說吧。”

大廈頂部是觀測基地。這裏有三十五個房間,每個屋子都有各自的觀測項目,“千裏眼”在最裏邊。“千裏眼”是一個內部稱呼,正式的名稱是“頂層觀測和衛星通訊集成中心”。主要任務是觀察頂層,與衛星保持三小時一次的通訊聯系。

頂層是行業術語。土斯星的個頭不大,赤道直徑五千余公裏,卻有著奇特的地表,衛星圖片上顯示的是一個皸裂的褐色大球,就像一個布滿裂紋的胡桃。每一道裂紋都是深不見底的溝壑,兩萬米到四萬米不等的絕壁懸崖。初期的光譜分析表明星球大氣成分以甲烷為主,然而進一步的勘查卻發現溝壑底部大約四千米空氣層富含氮氧而沒有甲烷,比例接近可呼吸大氣。從四千米往上,氧氣含量逐漸減少,在三萬米高空,形成甲烷為主的平流層。這是一種奇特的大氣分布,然而卻在土斯星球存在。這意味著不需要龐大復雜的制氧系統,人們可以在地塹中露天生活——這是無法抗拒的吸引力。塔後城很快建立起來,來自各地的移民迅速填充著這個新開發的處女地。星球氣象學飛速發展,“土斯星氣象”成為行星氣候學會的重點科研項目。頂層這個術語也逐漸流行,變成一個口頭詞匯,它指的是覆蓋整個星球表面、厚達二十公裏的甲烷層,就像一個屋頂,覆蓋在所有地塹上空。

杜鳴進入“千裏眼”。保安人員趴在桌上,僵冷多時。攜帶的氧氣罐通過安檢門時引起了刺耳的報警,然而已經沒有警衛。杜鳴笨拙地挪動身體,他可以聽見自己粗重的呼吸。

到處都是屏幕,杜鳴無所適從。這是他第一次看到中心的真實情況。他讀過無數報告,也無數次和觀測人員通過話,然而他來到這裏,還是感到無比陌生,一道鴻溝橫亙在抽象數據和眼前龐大復雜的儀器之間。

突然他看到了大明。

大明高大的身軀倒在地上,臉部貼著地板。這個姿勢很難看。杜鳴翻過大明的屍體,讓他有一個舒服的姿勢,然後拉開他的手,盡量拉直。

大明全名李正明,是赫赫有名的行星生態專家,也是杜鳴的導師和朋友。兩個月前,封閉實驗室開始正式運行,他接受杜鳴的邀請以訪問學者的身份加入研究。兩個星期前,他才抵達土斯星。杜鳴充滿了愧疚感,他費勁地跪下來,幫老師整理衣服。

大明的手裏緊緊攥著什麽,那是一支筆。

杜鳴下意識地擡頭看著眼前的操作台。他很快找到了大明最後寫下的便箋,就在屏幕上,仍舊在閃亮。

刺榕→地上桉→高地蟻

“高地蟻”後邊是一個大大的驚嘆號。“刺榕”和“地上桉”用紅色的框圈在一起。然後是一個紅色箭頭,箭頭所指的方向寫著人類。最後加上的一筆是大大的紅叉,正打在“刺榕”上邊。最後的紅叉非常倉促,筆畫看起來很虛弱,也許這是他最後掙紮著補上的東西。

杜鳴打開通訊,“凱,我看到大明了。”

“哦,他怎麽樣?”凱知道自己是明知故問。

“過了。”

“杜鳴,他永遠和我們同在。”

“我看到一點東西,可能你更明白那是什麽意思。”

“什麽?”

“根目錄下,訪客空間,3497存盤,大明畫了個圖。”

土斯星是一個怪異的星球。兩種植物遍布整個星球,刺榕和地上桉。刺榕長在懸崖絕壁上,生活在氧氣層;地上桉生長在高地,甲烷層。除了這兩種植物和少量細菌,整個星球幾乎沒有其他生物。斷言土斯星就是刺榕和地上桉的星球為時過早,然而這個星球物種稀少卻毫無疑義。

另一個更為怪異的事件是高地蟻的發現。十年前人類發現了第一只高地蟻。這種小生物以驚人的速度在整個星球上繁衍。它們以地上桉為食,分泌特殊的黏液構築蟻巢,不分晝夜地覓食,築巢,繁衍……仿佛一種繁殖機器。如果行星勘測發現這種生物,那並不讓人驚奇,讓人驚奇的是五十年前人們來到這個星球的時候,完全沒有這種生物存在的蹤跡。可前幾年它們仿佛從地下冒出來,旋風般地席卷整個星球,讓地表形態發生了不小的改觀。幸運的是,它們只在甲烷層高地活動,從來不進入谷底。高地蟻和地球的螞蟻是截然不同的生物,之所以被稱為蟻,僅僅因為外形有類似之處,但人們對螞蟻比較熟悉,而對這種新生物一無所知。

“這絕對不是一個完整的生態!”李正明剛來到塔後城的時候這樣對杜鳴和凱說,“這不平衡。不平衡就很有問題,甚至危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