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斯星紀事(第5/8頁)

三個月的時間,高地蟻會分巢,它們會以精確的角度和距離選擇下一個巢位,和地上桉的分布毫無關系。每一個蟻巢的規模幾乎完全一樣,仿佛某種工業化標準的制成品。蟻巢並不會讓一個第一次看見它的人感覺到激動,那只是一個三米多高的小丘,圓錐形,並不起眼。

門終於打開,杜鳴迫不及待地沖進去。

杜鳴看到了779號監視儀傳送的最後畫面,黑乎乎的一片。

“看看記錄吧。”凱關閉監視器,調用記錄,“實在太讓人驚訝了。”

畫面在杜鳴眼裏逐漸清晰起來。

高地蟻,高地蟻!

鋪天蓋地的高地蟻是黑色的海洋。黑色的海洋中間,是龐大的巢穴。黑壓壓的蟻群,從地面向著天空堆疊,它們忙碌著,每一只蟻都在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無數蟻的屍骨,混合著同伴的、自己的分泌液,變成一種奇特的建築材料。每一只蟻的心中似乎都有著藍圖,它們知道自己應該在哪個位置存在,應該在何時到位,何時泌唾,何時死去。源源不斷的蟻群從四面八方聚集,踩著先前同伴的屍骨向著更高的界限沖鋒。巨型的巢在這樣一點點的累積中成形。

最後定型的是一個標準的半球。攝像機容不下這個龐然巨物,只能聚焦在它的底部。這已經不再是一個巢,它是一個建築,一個殿堂,有著讓人叫絕的精妙結構和恢弘龐大的規模。沒有人會相信如此的存在僅僅是大自然不經意間的作品,它的背後隱藏著某種智慧,讓人嘆為觀止。

剩下的蟻群停止了動作,幾乎在同一刻,全部的高地蟻都變成了靜止的砂石。細微的鏡頭可以看到觸須的微微顫動,它們在同一刻停下,仿佛同時接受了命令的士兵。

巍峨的圓形山丘在靜穆中仿佛一個陵寢。

突然之間蟻群又開始騷動,後續軍團正在抵達,層層疊疊的蟻群就像池子中的水一般開始向著高處猛漲。鏡頭上開始出現黑影,那是高地蟻爬過。黑影的出現越來越頻繁,很快有高地蟻趴在鏡頭上不動。鏡頭迅速被遮蓋,變成一片黑。

杜鳴覺得身上很熱,他用力解開脖子上的紐扣。

他突然意識到,對這種小小的生物,他的認識實在過於淺陋。內心深處,他認為自己是個專家,雖然高地蟻身上還有很多東西等待他去發現,然而絕不應該是大大超乎預料的東西。是的,研究中有重大缺陷。實驗室裏的研究過於理論化,必須在自然的環境下,在它們的棲息地進行觀察才更有意義。兩年多的研究過程中,他逐漸形成這樣的想法。但這不過是個想法,距離實現很遠。他和大明談過這個問題,很高興地看到大明對此深表同意。然而,這並不是簡單的旅行,費用龐大,必須層層審批,層層同意,最樂觀的日程也要排到五個月之後。五個月並不久,特別是對於一顆久經考驗的耐心,然而,此刻杜鳴一刻也等不下去。

此時的塔後城不會再有任何人阻攔他,當然,也不會有任何人來幫助他,而高地蟻卻仿佛嘲弄般地以完全不同的狀態展現在他眼前。

“我要去那兒看看。”杜鳴神色嚴肅得可怕。

“梵天”號沿著峭壁上升。窗外是一成不變的刺榕壁毯,盤根錯節的蔓藤中間,細柔的須根隨著“梵天”號激起的氣流舞動。

四萬米高處的那個黑色陵寢是目的地。漆黑一片的屏幕不能再告訴杜鳴任何東西,而他急迫地想知道接下來會發生什麽。黑色的陵寢被數以億計的高地蟻大軍環繞,這一定是高地蟻生命過程中最重要的時刻。

“梵天”號已經到了設計速度的極限,杜鳴卻覺得它慢得像蝸牛。幾分鐘,也許就錯過了。

“杜鳴,能聽到嗎?”凱的聲音有幾分失真。

“可以,什麽事?”

“各處的高地蟻都在建築自己的巨巢。每一個聚集地都有巨巢。你不需要去779高地,最近的一個在94號,卡西莫夫高地。”

“好,我明白。”

“梵天”號進入了甲烷層,崖面上不再有刺榕。刺榕就像一道水平線,標志出含氧層和甲烷層的界線。地上桉開始出現,褐黃色的巨型葉片呈肺葉狀掛在每個植株的頂部,讓它看起來像一把形狀奇特的傘。

地上桉和刺榕同源。事實上,它們是同一種生物的兩種形態。最有力的證據來自於一個月前凱的報告。刺榕的培養體在實驗室的精心控制下成長為地上桉形態,這無可辯駁地證明兩種植物事實上是一種。最近成立的生物實驗室成功剝離了刺榕和地上桉的核心遺傳物質,幾乎完全一致。土斯星是一個生物趨同的星球。

趨同性星球一直僅在理論中存在。人類進入太空將近三千年,殖民了大大小小六百多個星球,從來沒有見到真正的趨同性星球。土斯星是近來發現的唯一一個實例。一個星球只有一種生物,這種情況超越了現有所有的進化理論,誰也不知道這樣的一種統治性生物如何從原始星球進化而來,不斷演化變成今天的形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