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幕 你在此地(第3/5頁)

最終會的。

最終。

安寧洲的人們,永遠都在準備應對各種災難。他們早已建起高墻,挖掘深井,收藏好了食物,即便在沒有太陽的世界上,他們也能輕易撐過五年,十年,甚至二十五年。

但這次的最終,意味著幾千年以後。

看啊,那塵雲已經開始擴散。

當我們在大陸層面、行星層面討論問題,就理應考慮那些方尖碑,它們飄浮在一切混亂之上。

這些方尖碑曾經有過其他名稱,在它們剛剛被建造、配置、使用的初期,但現在已經沒有人記得那些名稱,也無人知曉它們的用途。在安寧洲,記憶跟書寫用的石板一樣脆弱。事實上,現在根本沒有多少人注意這些東西,盡管它們巨大、美麗,還有一點兒瘆人:巨大的晶體狀石塊飄浮在雲層之間,緩緩轉動,沿著幾乎無法理解的路線,時不時變得模糊,就好像它們不完全真實,只是某種光線假象(它們不是)。顯然,空中的方尖碑也不是自然現象。

同樣明顯的是,它們無關緊要。令人敬畏,卻毫無用處:只是又一種文明留下的墓碑,它們被不知疲倦的大地成功摧毀。

整個星球上還有很多其他亂石堆:上千座城市廢墟,上百萬的紀念碑,獻給無人銘記的英雄和神明,數十座沒有彼岸的橋梁。安寧洲當前的共識是:人們不必膜拜這些事物。

建造這些舊物的人都很孱弱,也像所有弱者一樣已經滅絕。更值得藐視的是他們的失敗。建造方尖碑的人們,只不過比其他人輸得更慘。

但方尖碑們還在,而且它們在世界的這次滅絕中扮演了角色,所以值得一提。

回到個人經歷。我們不能總是天馬行空。哈,哈。

我提到過的那個女人,死了兒子的那個。她不在尤邁尼斯,還好啦,否則這個故事會很短。你也將不會存在。

她在一座小鎮,鎮子名叫特雷諾。在安寧洲這個地方,小鎮也是人類社群——或者說社區的一種。但是跟其他社群比起來,特雷諾小得幾乎不值一提。它坐落在同名山谷裏,山谷又在特裏瑪斯山山腳下。最近處的水體是一條季節河,本地人把它叫作小特雷卡河。在一種不復存在、只剩下古老殘跡的語言裏,伊特雷的意思是“幽靜”。特雷諾距離赤道線上那些華麗、穩固的城市很遠,所以這兒的人蓋房子,都會考慮到不可避免的地震。這兒沒有什麽富有藝術氣息的高塔和飛檐,墻體只用木料,加上本地燒制的廉價棕色磚塊,下面是粗石塊壘成的地基。沒有什麽柏油路面,只有長滿青草的山坡被泥土路分割;只有一部分路面鋪過木板或者卵石。這是個平靜的地方,盡管尤邁尼斯城開始的劇變很快就將帶來強震,一路向南,把整個區域夷為平地。

在這座小鎮有座普普通通的房子。這房子,也在一條斜坡上,只不過是個挖入地底的洞,邊緣用磚塊和泥漿加固過,以免進水,然後用木板和切割來的草皮搭建了頂棚。尤邁尼斯城裏的那些聰明人(在世時)會嘲笑如此原始的地窖——當他們(在世期間)屑於提及這些卑俗事物時。但對特雷諾的居民而言,住在地窖裏的選擇合理又簡單。冬暖夏涼,能防地震,又能擋風雨。

這女人的名字叫伊松。四十二歲。長相跟其他中緯度的女人類似:站立時很高,腰杆子挺直,頸子修長,臀部輕易就能生兩個小孩,胸部輕易就能喂大他們,兩手寬闊、靈活。看上去很壯實,肌肉發達。這些特色,在安寧洲都被人推崇。她的頭發垂在面部周圍,結成散亂的繩辮,每一根都有小指那麽粗,黑發在辮梢漸變成棕色。她的膚色,按某些標準來說過深,偏向棕赭色,不好看;按另外一些人的標準,又過淺,偏向蒼白的橄欖色,也不討人喜歡。中緯度雜種,尤邁尼斯人(生前)這麽稱呼她這樣的人——有足夠的桑澤人血統,能顯現出某些特征,但又不足以斷定為桑澤人的正統後裔。

那男孩是她的兒子。生前名叫小仔,快要滿三歲了。跟同齡人相比,他個頭兒偏小,大眼睛,扁鼻頭,鬼靈精,笑起來很可愛。人類理智覺醒以來,父母能從孩童身上感知的可愛之處,他一點兒也不缺乏。

他健康,聰明,理應還活在世上。

這間房就是他們的家。它舒適,寧靜,這間小房子本可以讓家人相聚,聊天兒,吃飯,玩鬧,抱在一起,或者互相呵癢。她曾很喜歡在這兒照料小仔。她覺得那孩子應該也是在這裏受孕的。

他父親也是在這裏把他打死的。

現在,我們來講最後一點背景:一天後,在環繞特雷諾鎮的那條峽谷中。到這時,大災變的第一波沖擊已經過去,但隨後還將有余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