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蘇秦遊說六國(第2/9頁)

“秦國沃野千裏,人民富庶,戰車萬輛,勇士百萬,存糧豐富,地勢險要,乃天下之強國。再加上有您的英明領導,完全可以兼並諸侯,統一天下。”

蘇秦先給秦惠王送上一頂高帽子。但是秦惠王似乎根本不吃那一套,只是厭煩地說了一句:“秦國羽翼未豐,還沒有想過要兼並別國。”

蘇秦還想再說點什麽,秦惠王打了個哈欠,擺擺手,做了個“送客”的手勢,結束了這次會見。

蘇秦雖然失望,然而並不死心。他知道,即便是商鞅見秦孝公,也是第三次才擦出火花,說不定秦國君主都是慢熱型的呢!

數天之後,蘇秦再一次請求朝覲秦惠王,沒想到這一次,秦惠王連見面的機會都沒給他。蘇秦只好留下一篇早就寫好的時政論文,垂頭喪氣地回到了旅店。

過了幾天,蘇秦再去宮中求見,結果又吃了閉門羹。

如此求見了十次,論文上交了十篇,秦惠王依然對他不理不睬。

一個比懷才不遇更惱人的問題困擾著他——為了面見秦惠王而置買的貂皮大衣穿破了,盤纏也用完了,旅店老板天天催著他交房租,吃了上頓沒下頓,這日子,沒法過了!

蘇秦穿著草鞋,打著綁腿,背著書袋,挑著行李,神色憔悴,垂頭喪氣地回到了雒邑。他不知道,他之所以不受秦惠王待見,不是他的論文寫得不好,也不是他的口才不足以打動人,只是秦惠王剛剛車裂了商鞅,對一切遊說之士都懷有惡感罷了。

蘇秦回到家中,發現一切安好——他的妻子正在織布,聽到他進屋,連頭都沒擡一下;嫂子視若不見,也不去準備飯菜;連父母見到他,也是若無其事。總之,他存在或不存在,對於家人來說已經沒有任何區別。

換作別人,或許早就摔門而出。然而蘇秦最大的優點,就在於心態好。他只是長嘆了一聲,自言自語道:“妻子不把我當丈夫,嫂嫂不把我當小叔,父母不把我當兒子,這都是我的罪過!”繼續一頭紮進書堆,刻苦攻讀。

據說夜裏讀書困倦,蘇秦就拿起鐵椎猛刺自己的大腿,鮮血一直流到腳跟,於是睡意全無。成語“懸梁刺股”中的“刺股”,說的就是這段故事。

如此苦讀一年之後,蘇秦再度出山,來到了趙國。

趙肅侯對他的學說倒是頗有興趣,然而幸運之神仍然沒有向他招手——當時趙國的相國奉陽君對他十分防範,處處掣肘。蘇秦施展不開,只好離開趙國來到燕國。

燕國地處北方,長期以來偏安一隅。春秋時期的歷史記載中,燕國幾乎沒有留下什麽痕跡。進入戰國之後,齊、楚、秦、魏、趙、韓等國戰亂紛紛,來往頻密,燕國人仍然不問世事,過著與世無爭的日子。

蘇秦帶著他那套縱橫捭闔的理論去燕國遊說,顯然有點不合時宜。

他在燕國待了一年才見到燕文公。

“燕國東有朝鮮和遼東,北有林胡和樓蘭,西有雲中和九原,南有滹沱和易水。國土兩千多裏,戰士數十萬,戰車六百乘,戰馬六千匹,存糧足夠數年之用,資源豐富,衣食無憂,乃是所謂的天府之國啊!”

蘇秦照例先把燕國誇獎了一番。接著問道:“燕國多年無戰事,百姓安居樂業,您知道這是為什麽嗎?”

燕文公一臉茫然:“為什麽?”

蘇秦說:“天下最強的國家就是秦國,燕國之所以沒有遭受秦國的進攻,是因為趙國做了它的南方的屏障。秦國如果要攻打燕國,必須穿過雲中、九原,經過代郡、上谷,路程數千裏。即便能夠攻克城池,也無法固守。秦國不能對燕國構成威脅,這是明擺的事。但是,如果趙國想進攻燕國,只要趙君一聲令下,不出十日,便可以在東垣附近集結數十萬大軍,接著渡過易水,四五天便可直抵薊城(燕國首都)。所以說,真正讓燕國擔心的,不是秦國而是趙國。而趙國又不時受到秦國的威脅,如果燕國能夠利用秦、趙之間的矛盾,主動與趙國聯合,與天下諸侯聯合,共同抗擊強秦。這樣的話,燕國方可確保平安。”

如前所述,蘇秦當初去到秦國,是想將連橫的策略販賣給秦惠王。現在他見到燕文公,推銷的卻是合縱的計劃。

對於鬼谷子的門人來說,所謂立場,不過是棋局中執黑還是執白的區別,不成其為問題。如果秦國用他,他就主張連橫;如果其他國家用他,他就主張合縱,僅此而已。

蘇秦向燕文公推銷合縱計劃,用的是江湖術士忽悠老太太的手段——“老人家,你印堂發黑,七天之內必有血光之災,但是如果你能把所有的錢都交給我,我可以替你消災解難。”

燕文公卻完全被蘇秦那套把戲搞蒙了,把蘇秦看成了上天派來解救燕國於危亡的使者,馬上將他奉為上賓,而且提供車馬財禮,讓他到趙國遊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