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蘇秦遊說六國(第3/9頁)

也該輪到蘇秦時來運轉。這個時候,奉陽君已死,蘇秦得以順利地見到了趙肅侯。

一見面照樣是送高帽子:“當今天下賢士,無論是布衣還是卿相,都仰慕您的高尚品德,想到邯鄲來聆聽您的教導。只是由於奉陽君妒忌賢能,故意從中作梗,所以他們都得不到機會在您面前暢所欲言。如今奉陽君已經去世,言路又暢通了,我這才敢來對您說說我的愚見。”

蘇秦現在的樣子,跟一年前那位失魂落魄的寒士大不相同了。他穿著嶄新的禮服,佩戴著名貴的玉器,在趙國朝堂上用流利的京城方言侃侃而談,時而慷慨激昂,時而低首蹙眉,很快將趙肅侯吸引住了。

“對於君主來說,人民安居,國無戰事,就是最大的好事。安民的根本在於邦交,以誰為友,以誰為敵,直接關系到國計民生。以趙國的形勢,如果把齊國、秦國當作敵人,則民無寧日。如果聯齊抗秦,同樣不得安寧。算計別國的君主,討伐別人的國家,這樣的話是很難說出口的,希望您也不要輕易去說。

“趙國與秦國結盟,秦國一定會削弱韓國和魏國;趙國與齊國結盟,齊國一定會削弱魏國和楚國。魏國被削弱就只好割讓河外,韓國被削弱就會獻出宜陽,這樣一來,上郡就危險了。而楚國如果被削弱,趙國就失去了一個強有力的外援。這三個國家的安危,其實也關系到趙國的安危,您不可以不認真考慮。

“當今天下諸侯,莫強於秦。秦國如果得志於韓、魏,連齊國都必須向它俯首稱臣,那時候秦軍就會渡過黃河,直指邯鄲,這是我替您擔心的啊!

“趙國地方二千余裏,軍隊數十萬,戰車千乘,戰馬萬匹,乃山東(指崤山以東)強國。秦國最忌憚的就是趙國,但又不敢輕易發兵進犯,為什麽?就是怕韓、魏兩國在背後打它的主意。從這種意義上講,韓、魏就是趙國的南方屏障。韓、魏若亡,則趙國也不能獨存,這是非常淺顯的道理。

“山東(太行山以東)諸國的疆土,合起來比秦國大五倍,兵力則是秦國的十倍。如果大家聯合起來向秦國進攻,秦國是抵擋不住的。依我之見,趙國應該與韓、魏、齊、楚、燕等各國合縱友好,一同對付秦國。只要秦國敢於攻擊其中任何一國,則其余五國共同發兵相救,拒秦軍於函谷關外。就算秦國再強大,也不敢與六國為敵。這樣的話,您的霸業就有希望了。”

趙肅侯連連點頭道:“您說得有道理。可是,合縱是件大事,有誰能夠為寡人去說服各路諸侯呢?”

“我。”蘇秦毫不猶豫地回答道,“如果您能夠采用我的建議,我可以向您保證,燕國會獻上北方的毛皮狗馬,齊國會獻上海邊的魚鹽,楚國會獻上南方的橘柚,韓、魏、中山等國會獻上土地作為您的湯沐之邑。您只要坐在邯鄲,便可坐享其成。”

趙肅侯大喜,賞給蘇秦車百輛,黃金千鎰,白璧百雙,綢緞千匹,讓他遊走列國,建立抗秦統一戰線。

就在這時,秦惠王派公孫衍進攻魏國,斬首八萬,生擒龍賈,占領雕陰,天下震動。而楚國趁火打劫,魏國一下子陷入兩面受敵的困境,形勢極其危險。

對於即將出發遊說列國的蘇秦來說,這無疑是一個不利的消息。

如果秦國順勢消滅了魏國,只怕無人敢響應他的號召與秦國為敵,合縱抗秦就成為了一句空話。蘇秦看似觸底反彈的行情,現在又面臨著被做空的危險。

怎麽辦?

蘇秦想到了他的同門師兄,現在依然窮困潦倒的張儀。

蘇秦與張儀的對弈:以天下為棋局

據《史記》記載,張儀、蘇秦同在鬼谷子門下學藝。對於張儀的學問,蘇秦是自愧不如的。

然而成績好並不代表工作好。當蘇秦經歷了千辛萬苦,終於找到上升的拐點的時候,張儀還是一介寒士。

據說他曾在楚國令尹昭陽門下擔任門客。有一次,昭陽大擺筵席,宴請群臣,事後發生身上佩戴的一塊名玉不見了。府上的人都懷疑是張儀偷的,理由是“儀貧無行”——張儀又窮又賤,除了他誰還能做出如此下作的事情?昭陽還沒發話,這些人已經把張儀捉住,私刑逼供,打了好幾百板子,直打得皮開肉綻,血流滿地。張儀一口咬定自己沒偷,這些人只好把他放了。

回家後,張儀的老婆又心疼又生氣,說:“你如果不去讀書遊說,怎麽會受這份罪呢?”

張儀奄奄一息,躺在門板上,嘴唇動了幾下。他老婆把耳朵湊過去,好不容易才聽明白他說什麽。

“你看看,我的舌頭還在不?”

他老婆又好氣又好笑:“當然還在。”

“那就好,那就好。”張儀說著,臉上也露出一副天真的笑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