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 驅逐令

“有人已經在地獄為自己準備了位置”

國王查理八世在1494年11月17日這一天經聖弗雷利阿諾門(Porta San Freliano)進入佛羅倫薩。他穿著鍍金的鎧甲和金線縫制的鬥篷,頭戴王冠,像個得勝的英雄一樣。按照當時軍隊統領進入被攻占城市的方式,他手中還握著長矛,橫在身側。4名騎士為他舉著豪華的頂棚,他的左右各有一位將軍,身後則跟隨著100多名衣著華麗的皇家保鏢;再後面是200多名步行的騎士;騎士後面則是拿著鋼戟的瑞士護衛和穿著用繁復羽毛裝飾的鎧甲的官員們。另有5000名加斯科涅步兵和5000名瑞士步兵步行前進,他們後面是3000名穿著刻花鎧甲和刺繡鬥篷,舉著用金線刺繡的天鵝絨旗幟的騎兵。騎兵後面還有4000名布列塔尼弓箭手和2000名石弩手。最後是各種武器和大炮,由駿馬而不是牛或騾子拉著前進,這可是佛羅倫薩人從來沒見過的景象。

胸甲騎兵的形象有些兇惡嚇人,他們胯下戰馬的耳朵和尾巴都被剪得很短,看著像怪物一樣。後面的弓箭手都來自蘇格蘭或其他北歐國家,個子高得出奇,與其說是人,不如說他們更像未開化的野獸。

太陽下山時查理國王抵達了主教堂廣場,從他巨大的黑色戰馬上跳了下來。夾道歡迎的人一直在歡呼致敬,因為他們被薩沃納羅拉說服了,認為法國國王是來解放他們的;然而當人們驚訝地注意到他矮小的身材和笨拙的動作時,歡呼聲漸漸小了。不過據觀察者說,這只是一個短暫的插曲,很快就恢復了先前的歡呼聲勢。之前一些佛羅倫薩市民的房子被用粉筆做了標記,作為法國軍需官們指定的接待士兵的住處。當國王的士兵們忙著在這些焦慮的市民家中安頓下來的時候,查理則去做了彌撒,然後騎馬直奔美第奇宮,沿途“法國萬歲”(Viva Francia)的喊聲不絕於耳。

事實證明,不情願的接待者們對這些北方士兵的疑慮是沒有必要的。在一萬二千名法國士兵駐紮佛羅倫薩的11天裏,只發生過幾次騷亂,不超過10個人喪生。總體來說,這段時間平靜得出奇;直到法國軍隊準備離開但不肯承擔這段時間的吃住開銷時,才引發了廣泛的不滿情緒。

同樣也是因為錢的問題,查理國王和執政團之間發生了一次激烈的爭吵。本來查理要求執政團許可他繼續使用其軍隊已占領的堡壘,同意他暫時占領比薩直到“事業”獲得成功,同意向他支付十五萬達科特的賠款以補償這次遠征的開銷。但是查理在11月25日與佛羅倫薩的代表會面時,宣令官當場宣讀的合約條款中賠款數額變為十二萬達科特。查理憤怒起身打斷了宣令官,並威脅說賠款必須維持原定的十五萬達科特,否則他就要讓軍號手吹號集結軍隊,把整個城市洗劫一空。查理的叫囂讓皮耶羅·迪·吉諾·卡波尼(Piero di Gino Capponi)怒不可遏。曾經作為佛羅倫薩駐法國大使的皮耶羅在查理幼兒時就認識他了,如今卻被這個不招人喜歡的年輕人如此威脅。皮耶羅一怒之下搶過宣令官手裏的條約,撕了個粉碎。按照圭恰迪尼的形容,皮耶羅用“因憤怒而顫抖的聲音”毫不畏懼地朝著查理大喊:“如果你吹號,我們就敲鐘!”這句話後來成為佛羅倫薩的一句諺語。

考慮到為了這點兒錢財而冒險攻城不太值得,查理國王決定讓步,於是不疼不癢地開個玩笑說:“卡波尼呀卡波尼,你可真是個鐵公雞。”說完就簽了條約,離開佛羅倫薩前往羅馬去了。

查理離開兩天後,市政廳廣場上召開了一次市民議會,多數票通過建立一個最高司法委員會。之後人們又任命了20名選舉官取代各個美第奇委員會,並負責選舉今後的執政團成員。不論憲法上有什麽變動,薩沃納羅拉的支持者們迫切想讓大眾知曉,佛羅倫薩的統治權現在屬於聖馬可修道院的院長,一個教會控制的神權政府即將建立,這個國家實質上將要依照經文來管理。

薩沃納羅拉本人對此直言不諱,在12月21日的布道中他宣稱:

上帝已經把我的船推進了大海,海風吹著我向前。上帝不允許我退縮。昨天晚上我與上帝交談時說:“主啊,請您憐憫我吧,讓我回到我的避風港去。”但是主回答說:“這不可能。你難道看不出風是朝著另一個方向吹嗎?”“我可以布道,但是為什麽讓我參與佛羅倫薩的政務呢?”“如果你要讓佛羅倫薩成為一座聖城,你就必須把她建立在堅實的基石之上,並且為她組建一個看重美德的政府。”

薩沃納羅拉為遵循主的意願而義無反顧。在布道中,他以不可抗拒的力量指出了前路的方向,而信眾們也堅定地追隨著他。薩沃納羅拉手中握著十字架,敦促人們將所有鼓吹美第奇家族復興的人趕盡殺絕。上帝命他改革這個城市和教會,上帝的意願一定會實現。齋戒必須延續下去;無論是金質的裝飾物和閃閃發亮的手抄本,還是銀制的聖杯和燭台,還有珠寶裝飾的十字架都必須從修道院中搬走。“受神佑護”的孩子們必須剪短頭發,在街上唱著聖歌遊行,為窮人收集救濟品,並且搜查違禁的胭脂盒和鏡子,還有淫穢的畫作和邪惡的圖書;因為此類“虛榮之心”就是魔鬼誘人向惡的請帖。這些孩子一定要讓成人體會到恥辱,這樣他們才能拋棄賭桌,走進懺悔室;孩子們還要向當局報告所有違法行為、所有不適當或招搖賣弄的穿著以及那些扔石頭的壞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