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莊子及道家中之莊學

一 【莊子與楚人精神】

《史記》曰:

莊子者,蒙人也。名周。周嘗為蒙漆園吏,與梁惠王、齊宣王,同時。其學無所不窺,然其要本歸於老子之言。其著書十余萬言,大抵率寓言也。……善屬書離辭,指事類情,用剽剝儒墨;雖當世宿學,不能自解免也。其言洸洋自恣以適己,故自王公大人不能器之。楚威王聞莊周賢,使使厚幣迎之,許以為相。莊周笑謂楚使者曰:“千金,重利;卿相,尊位也。子獨不見郊祭之犧牛乎?養食之數歲,衣以文繡,以入太廟;當是之時,雖欲為孤豚,豈可得乎?子亟去,無汙我。我寧遊戲汙瀆之中自快,無為有國者所羈。終身不仕,以快吾志焉。”(《老莊申韓列傳》,《史記》卷六十三,同文影殿刊本,頁四至五)

蒙為宋地,莊子為宋人。然莊子之思想,實與楚人為近。《史記》謂屈原《離騷》:“濯淖汙泥之中,蟬蛻於濁穢,以浮遊塵埃之外,不獲世之滋垢,皭然泥而不滓者也。”所謂楚詞皆想像豐富,情思飄逸。此等文學,皆與《詩》三百篇之專歌詠人事者不同。《莊子》書中,思想文體,皆極超曠。《天運篇》謂:

天其運乎?地其處乎?日月其爭於所乎?孰主張是?孰維綱是?孰居無事推而行是?意者其有機緘而不得已耶?意者其運轉而不能自止耶?雲者為雨乎?雨者為雲乎?孰隆施是?孰居無事淫樂而勸是?風起北方,一西一東,有上仿徨,孰噓吸是?孰居無事而披拂是?敢問何故?巫鹹袑曰:“來,吾語汝。……”(《莊子》卷五,《四部叢刊》本,頁三十五至三十六)

此段形式內容,皆與《天問》一致。此雖不必為莊子所自作,要之可見莊學與楚人之關系也。莊學對於傳統的思想制度,皆持反對態度。“剽剝儒墨”,而獨推尊老聃。《莊子·天下篇》雖不以老聃為與莊周同派,而對於老聃則極致推崇。蓋宋與楚近,莊子一方面受楚人思想之影響,一方面受辯者思想之影響。故能以辯者之辯論,述超曠恍惚之思,而自成一系統焉。

據《史記》所說,莊子與梁惠王、齊宣王同時,似亦與孟子同時。馬夷初先生作《莊子年表》,起周烈王七年(西歷紀元前三六九年),迄赧王二十九年(西歷紀元前二八六年)。(見《天馬山房叢著》)孟子與莊子同時,然二人似均未相辯駁,似甚可疑。然莊子之學為楊朱之學之更進步者,則自孟子之觀點言之,莊子亦楊朱之徒耳。莊子視孟子,亦一孔子之徒。孟子之“距楊、墨”,乃籠統“距”之;莊子之“剽剝儒墨”,亦籠統“剽剝”之。故孟子但舉楊朱,莊子但舉孔子。孟子、莊子二人,必各不相知也。

二 【 道、德、天】

莊學之哲學,與《老子》不同,但其所謂“道”、“德”,則與《老子》同;前已言之。茲述《莊子》書中所謂道。《知北遊》雲:

東郭子問於莊子曰“所謂道惡乎在?”莊子曰:“無所不在。”東郭子曰:“期而後可。”莊子曰:“在螻蟻。”曰:“何其下耶?”曰:“在稊稗。”曰:“何其愈下耶?”曰:“在瓦甓。”曰:“何其愈甚耶?”曰:“在屎溺。”東郭子不應。莊子曰:“夫子之問也,固不及質。正獲之問於監市履狶也,每下愈況。汝唯莫必,無乎逃物;至道若是,大言亦然。周、遍、鹹、三者,異名同實,其指一也。”(《莊子》卷七頁四十九至五十)

道即天地萬物所以生之總原理,有物即有道,故道“無所不在”也。《大宗師》雲:

夫道有情有信,無為無形;可傳而不可受,可得而不可見。自本自根,未有天地,自古以固存;神鬼神帝,生天生地。在太極之先而不為高,在六極之下而不為深,先天地生而不為久,長於上古而不為老。(《莊子》卷三頁十)

道為天地萬物所以生之總原理,故“自本自根”,無始無終而永存,天地萬物皆依之生生不已也。

道之作用,亦系自然的;故曰:

技兼於事,事兼於義,義兼於德,德兼於道,道兼於天。(《天地》,《莊子》卷五頁二)

天即自然之義,故曰:

無為為之之謂天。(同上)

又曰:

天在內,人在外。……牛馬四足是謂天;落(同絡)馬首,穿牛鼻,是謂人。(《秋水》,《莊子》卷六頁二十一)

“道兼於天”即《老子》所說“道法自然”之義也。

道即天地萬物所以生之總原理,此原理即表現於萬物之中。《天道》雲:

吾師乎!吾師乎!萬物而不為戾,澤及萬世而不為仁,長於上古而不為壽,覆載天地,刻雕眾形而不為巧;此之謂天樂。(《莊子》卷五頁二十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