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董仲舒與今文經學(第2/13頁)

《月令》未以子醜寅卯等十二子配入此間架中。普通以十一月為子月,十二月為醜月,正月為寅月,二月為卯月,三月為辰月,四月為巳月,五月為午月,六月為未月,七月為申月,八月為酉月,九月為戌月,十月為亥月。《淮南子·天文訓》中詳言之。

此種配合,試以圖明之:(圖見下)

《月令》未以八卦配入此宇宙間架中。蓋在先秦五行說與八卦說,本各自為一系統。(見第一篇第十五章第二節)八卦本可自成一宇宙間架,下章另詳。今先略明此諸種配合者,因不明此,則西漢人所說之話,吾人將有許多不能解也。

三 【董仲舒在西漢儒者中之地位】

此時之時代精神,此時人之思想,董仲舒可充分代表之。《漢書》曰:

董仲舒,廣川人也。少治《春秋》,孝景時,為博士。下帷講誦,弟子傳以久次相授業,或莫見其面。蓋三年不窺園,其精如此。進退容止,非禮不行,學士皆師尊之。……仲舒所著,皆明經術之意;及上疏條教,凡百二十三篇;而說《春秋》事得失,《聞舉》、《玉杯》、《蕃露》、《清明》、《竹林》之屬,復數十篇,十余萬言,皆傳於後世。(《董仲舒傳》,《前漢書》卷五十六,同文影殿刊本,頁一至二十三)

《漢書》又謂:

劉向稱董仲舒有王佐之材,雖伊呂亡以加。……至向子歆以為……仲舒遭漢,承秦滅學之後,六經離析,下帷發憤,潛心大業,令後學者,有所統壹,為群儒首。(《董仲舒傳贊》,《前漢書》卷五十六頁二十三)

又謂:

昔殷道弛,文王演《周易》;周道敝,孔子作《春秋》。則乾坤之陰陽,效《洪範》之咎征,天人之道,粲然著矣。漢興,承秦滅學之後,景武之世,董仲舒治《公羊春秋》,始推陰陽,為儒者宗。(《五行志》,《前漢書》卷二十七上,頁二)

董仲舒在西漢儒者中之地位,觀此可見矣。《春秋》一經,以前儒者雖重視,然自經董仲舒之附會引申,而後儒所視為《春秋》之微言大義,乃始有有系統之表現;蓋董仲舒之書之於《春秋》,猶《易傳》之於《周易》也。

【注】董仲舒生卒年月,《漢書》本傳未言及。蘇輿作《董子年表》,起漢文帝元年(西歷紀元前一七九年),止武帝太初元年(西歷紀元前一〇四年)。(見蘇輿《春秋繁露義證》)

四 【元、天、陰陽、五行】

董仲舒所謂之天,有時系指物質之天,即與地相對之天;有時系指有智力有意志之自然。有智力有意志之自然一名辭,似乎有自相矛盾之處;然董仲舒所說之天,實有智力有意志,而卻非一有人格之上帝,故此謂之為自然也。董仲舒曰:

天、地、陰陽、木、火、土、金、水、九,與人而十者,天之數畢也。(《天地陰陽》,《春秋繁露》卷十七,蘇輿《春秋繁露義證》,宣統庚戌刊本,下簡稱《繁露》,頁七)

此第一天字,乃指與地相對之天。末句天字,乃指自然之全體也。

董仲舒又言萬物皆有所始,其所始謂之元。董仲舒曰:

謂一元者,大始也。……惟聖人能屬萬物於一而系之元也。……元猶原也,其義以隨天地終始也。……故元者,為萬物之本,而人之元在焉。安在乎?乃在乎天地之前。……(《玉英》,《繁露》卷三頁一至三)

元在天地之天之前,故“人之元乃在天地之前”也。有智力有意志之自然,是否亦有所始,是否亦始於元,則董仲舒未詳言。

陰陽者,董仲舒曰:

天地之間,有陰陽之氣,常漸人者,若水常漸魚也。所以異於水者,可見與不可見耳,其澹澹也。然則人之居天地之間,其猶魚之離水,一也。其無間若氣而淖於水。水之比於氣也,若泥之比於水也。是天地之間,若虛而實。人常漸是澹澹之中,而以治亂之氣,與之流通相淆也。(《天地陰陽》,《繁露》卷十七頁七至八)

此以陰陽為二種物質的氣;然一般陰陽家及董仲舒在多數地方所謂陰陽,則非如此物質的。

五行者,董仲舒曰:

天有五行,一曰木,二曰火,三曰土,四曰金,五曰水。木,五行之始也。水,五行之終也。土,五行之中也。此其天次之序也。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此其父子也。木居左,金居右,火居前,水居後,土居中央;此其父子之序,相受而布。……五行之隨,各如其序;五行之官,各致其能。是故木居東方而主春氣;火居南方而主夏氣;金居西方而主秋氣;水居北方而主冬氣。是故木主生而金主殺;火主暑而水主寒。……土居中央,謂之天潤。土者,天之股肱也。其德茂美,不可名以一時之事,故五行而四時者,土兼之也。金木水火雖各職,不因土方不立。若酸鹹辛苦之不因甘肥之不能成味也。甘者,五味之本也;土者,五行之主也。五行之主,土氣也,猶五味之有甘肥也,不得不成。(《五行之義》,《繁露》卷十一頁三至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