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朱子

道學家中,集周邵張程之大成,作理學一派之完成者為朱子。《宋史·道學傳》曰:

朱熹,字元晦,一字仲晦。徽州婺源人。……熹之學,既博求之經傳,復遍交當時有識之士。延平李侗,老矣,嘗學於羅從彥;熹歸自同安,不遠數百裏,徒步往從之。……黃幹曰:道之正統,待人而後傳。自周以來,任傳道之責者,不過數人。而其能使斯道章章較著者,一二人而止耳。由孔子而後,曾子、子思繼其微,至孟子而始著。由孟子而後,周程張子繼其絕,至熹而始著。識者以為知言。(《宋史》卷四百二十九,同文影殿刊本,頁一至二十一)

《宋史》稱朱子卒於寧宗慶元六年(西歷一千二百年),年七十一。上距程伊川之卒,已將百年矣。李侗學於羅從彥,羅從彥學於楊時,楊時則程氏弟兄之弟子。故朱子自以其學為接續程門之傳。謂“河南程氏兩夫子出,而有以接乎孟氏之傳……雖以熹之不敏,亦幸私淑而與有聞焉。”(《大學章句》序)黃幹所說,朱子實亦以之自命也。

一 【理、太極】

朱子之形上學,系以周濂溪之《太極圖說》為骨幹,而以康節所講之數,橫渠所說之氣,及程氏弟兄所說形上形下及理氣之分融合之。故朱子之學,可謂集其以前道學家之大成也。關於形上之道與形下之器之分,朱子雲:

凡有形有象者,即器也;所以為是器之理者,則道也。(《與陸子靜書》,《文集》卷三十六,《四部叢刊》本,頁十四)

所謂道,即指抽象的原理或概念;所謂器,即指具體的事物。故朱子雲:

形而上者,無形無影是此理。形而下者,有情有狀是此器。(《語類》卷九十五,應元書院同治刊本,頁六)

又雲:

無極而太極,不是說有個物事,光輝輝地在那裏。只是說當初皆無一物,只有此理而已。……惟其理有許多,故物有許多。(《語類》卷九十四頁二十一至二十二)

以現在哲學中之術語言之,則所謂形而上者,超時空而潛存(Subsist)者也;所謂形而下者,在時空而存在(Exist)者也。超時空者,無形象可見。故所謂太極,“不是說有個事物光輝輝地在那裏”。此所謂“無極而太極”也。朱子雲:“無極而太極,只是

說無形而有理。”(《語類》卷九十四頁一)

“惟其理有許多,故物有許多。”無此理則不能有此物也。朱子雲:

做出那事,便是這裏有那理。凡天地生出那物,便是那裏有那理。(《語類》卷一百一頁二十六)

不僅天然之物各有其理,即人為之物亦各有其理。語錄雲:

問:枯槁之物亦有性是如何?曰:是他合下有此理。故曰:天下無性外之物。因行階雲:階磚便有磚之理。因坐雲:竹椅便有竹椅之理。(《語類》卷四頁六)

又雲:

問:理是人物同得於天者,如物之無情者亦有理否?曰:固是有理。如舟只可行之於水,車只可行之於陸。(同上)

天下之物,無論其是天然的或人為的,皆有其所以然之理;其理並在其物之先。朱子雲:

若在理上看,則雖未有物而已有物之理。然亦但有其理而已,未嘗實有是物也。(《答劉叔文》,《文集》卷四十六頁二十六)

如尚未有舟車之時,舟車之理或舟車之概念已先在。然其時只有概念而無實例,所謂“但有其理而已,未嘗實有是物也”。所謂發明舟車,不過發現舟車之理而依之以作出實際的舟車,即舟車之概念之實例而已。故凡可能有之物,無論其是天然的或人為的,在形而上之理世界中,本已具有其理。故形而上之理世界,實已極完全之世界也。語錄雲:

徐問:天地未判時,下面許多都已有否?曰:只是都有此理。天地生物千萬年,古今只不離許多物。(《語類》卷一頁三)

“天地未判時,下面許多”,即一切可有之物也。“天地未判時”,其物雖未有,其理先已“都有”,“天地生物千萬年,古今只不離許多物”。蓋有理者能有,無理者不能有也。

【注】語錄又雲:“問:未有一物之時如何?曰:是有天下公共之理,未有一物所具之理。”(《語類》卷九十四頁八)與此說異。

一事物之理,即其事物之最完全的形式,亦即其事物之最高的標準;此所謂極也。語錄雲:

事事物物,皆有個極,是道理極至。蔣元進曰:如君之仁,臣之敬,便是極。先生曰:此是一事一物之極。總天地萬物之理,便是太極。太極本無此名,只是個表德。(《語類》卷九十四頁十一)

太極即天地萬物之理之總和,而亦即天地萬物之最高標準也。朱子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