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朱子(第3/8頁)

天地之間,有理有氣。理也者,形而上之道也,生物之本也;氣也者,形而下之器也,生物之具也。是以人物之生,必稟此理,然後有性,必稟此氣,然後有形。(《答黃道夫書》,《文集》卷五十八頁五)

又雲:

疑此氣是依傍這理行。及此氣之聚,則理亦在焉。蓋氣則能凝結造作;理卻無情意,無計度,無造作。只此氣凝聚處,理便在其中。且如天地間人物草木鳥獸,其生也莫不有種,定不會無種子白地生出一個物事。這個都是氣,若理則只是個凈潔空闊的世界,無形跡,他卻不會造作。氣則能醞釀凝聚生物也。但有此氣,則理便在其中。(《語類》卷一頁三)

理世界為一“無形跡”之“凈潔空闊的世界”。理在其中,“無情意,無計度,無造作”。此其所以為超時空而永久(Eternal)也。此具體的世界為氣所造作,氣之造作必依理。如人以磚瓦木石建造一房;磚瓦木石雖為必需,然亦必須先有房之形式,而後人方能用此磚瓦木石以建築此房。磚瓦木石,形下之器,建築此房之具也;房之形式,形上之理,建築此房之本也。及此房成,而理即房之形式,亦在其中矣。

依邏輯言,理雖另有一世界;就事實言,則理即在具體的事物之中。《語類》雲:

理在氣中發現處如何?曰:如陰陽五行錯綜不失條緒,便是理。若氣不結聚時,理亦無所附著。(《語類》卷一頁三)

又雲:

理搭在陰陽上,如人跨馬相似。(《語類》卷九十四頁十)

氣不結聚,則理無所附著,即理不能表現為具體的物也。具體的物中之秩序條理,即理在氣中之發現處。

至於理氣為有之先後,朱子雲:

未有這事,先有這理。如未有君臣,已先有君臣之理。未有父子,已先有父子之理。不成元無此理,直待有君臣父子,卻旋將道理入在裏面。(《語類》卷九十五頁二十一)

又雲:

太極只是天地萬物之理。在天地言,則天地中有太極;在萬物言,則萬物中各有太極。未有天地之先,畢竟是先有此理。(《語類》卷一頁一)

又雲:

未有天地之先,畢竟也只是理。有此理便有此天地。若無此理,便亦無天地,無人無物,都無該載了。有理便有氣,流行發育萬物。(同上)

《語類》又雲:

問:先有理抑先有氣?曰:理未嘗離乎氣。然理形而上者,氣形而下者。自形而上下言,豈無先後?(《語類》卷一頁二)

又雲:

或問必有是理,然後有是氣,如何?曰:此本無先後之可言。然必欲推其所從來,則須說先有是理。(同上)

就朱子之系統言,一理必在其個體事例之先,蓋若無此理,即不必有此個體事例也。至於理與普通的氣為有之先後,則須自兩方面言之:蓋依事實言,則有理即有氣,所謂“動靜無端,陰陽無始”;若就邏輯言,則“須說先有是理”。蓋理為超時空而不變者,氣則為在時空而變化者。就此點言,必“須說先有是理”。

理之全體,即是太極。周濂溪《太極圖說》雲:“無極而太極。”朱子雲:

周子所以謂之無極,正以其無方所,無形狀,以為在無物之前,而未嘗不立於有物之後。以為在陰陽之外,而未嘗不行乎陰陽之中。以為通貫全體,無乎不載,則又初無聲臭影響之可言也。(《答陸子靜書》,《文集》卷三十六頁十)

此本以前道家形容所謂道之恒言,然就上所述觀之,則朱子此言,內容充實多矣。

【注】周濂溪謂:“太極動而生陽;動極而靜,靜而生陰。”此言在朱子系統中為不通之論。蓋在朱子系統中,吾人只能言,太極有動之理,故氣動而為陽氣。太極有靜之理,故氣靜而為陰氣。濂溪之太極,依朱子之系統言,蓋亦形而下者。濂溪之“無極而太極”,實近老子“天地萬物生於有,有生於無”之說。陸象山指出此點是矣。(與朱元晦書,《象山全集》卷二,《四部叢刊》本,頁十一)朱子雖用濂溪之說,而其對於濂溪之解釋,則不必即濂溪之意也。

三 【天地人物之生成】

太極中有動靜之理,氣因此理而有實際的動靜。氣之動者,即流行而為陽氣;氣之靜者,即凝聚而為陰氣。朱子即濂溪《太極圖說》言之雲:

一動一靜,互為其根。動而靜,靜而動,開闔往來,更無休息。分陰分陽,兩儀立焉。兩儀是天地,與畫卦兩儀意思又別。……渾淪未判,陰陽之氣,混合幽暗。及其既分,中間放得寬闊光朗,而兩儀始立。康節以十二萬九千六百年為一元,則是十二萬九千六百年之前,又是一個大開闔。更以上亦復如此。直是動靜無端,陰陽無始。小者大之影,只晝夜便可見。……陽變陰合,而生水、火、木、金、土。陰陽氣也,生此五行之質,天地生物,五行獨先。地即是土,土便包含許多金木之類。天地之間,何事而非五行?五行陰陽七者滾合,便是生物的材料。五行順布,四時行焉。金木水火,分屬春夏秋冬,土則寄旺四季。(《語類》卷九十四頁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