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朱子(第2/8頁)

太極只是個極好至善的道理。……周子所謂太極,是天地人物萬善至好的表德。(《語類》卷九十四頁七)

由此而言,就其為天地萬物之最高標準言,則太極即如柏拉圖所謂好之概念,亞裏士多德所謂上帝也。

太極乃天地萬物之理之總和,故太極之中,萬理畢具。朱子雲:

太極是五行陰陽之理皆有,不是空的物事。若是空時,如釋氏說性相似。又曰:釋氏只見得個皮殼,裏面許多道理,他卻不見。他皆以君臣父子為幻妄。(《語類》卷九十四頁二)

又雲:

此有李伯聞者,舊嘗學佛,自以學有所見,辯論累年,不肯少屈。近嘗來訪,復理前語。熹因問“天命之謂性”,此句謂空無一法耶?謂萬理畢具耶?若空,則浮屠勝;果實,則儒者是。此亦不待兩言而決矣。(《答張敬夫》,《文集》卷三十一頁二)

又雲:

太極,形而上之道也;陰陽,形而下之器也。是以自其著者而觀之,則動靜不同時,陰陽不同位,而太極無不在焉。自其微者而觀之,則沖穆無朕,而動靜陰陽之理,已悉具於其中矣。(《太極圖說》注,《濂溪集》卷一頁七)

自其著者而觀之,即在具體事物中觀之;自其微者而觀之,即就太極之本體觀之也。太極無形象,而其中萬理畢具;所謂“沖穆無朕,動靜陰陽之理,已悉具於其中矣”。朱子就此點指出道學與佛學之不同,當於下第七節詳論之。

太極永久是有,朱子雲:

有此理後,方有此氣。既有此氣,然後此理有安頓處。大而天地,細而螻蟻,其生皆是如此,……要之理之一字,不可以有無論,未有天地之時,便已如此了也。(《答楊志仁》,《文集》卷五十八頁十一)

“大而天地,細而螻蟻”,皆先有其理,而後具體的個體方能生出。“理不可以有無論”,蓋理永久是有,所謂“未有天地之時,便已如此了也”。太極為理之全體,亦是如此。太極亦不在空間,朱子雲:

太極無方所,無形體,無地位可頓放。(《語類》卷九十四頁五)

太極亦無動靜,《文集》雲:

問:太極圖曰:……太極動而生陽;動極而靜,靜而生陰。太極理也,理如何動靜?有形則有動靜;太極無形,恐不可以動靜言。南軒雲:太極不能無動靜,未達其意。曰:理有動靜,故氣有動靜。若理無動靜,則氣何自而有動靜乎?(《答鄭子上》,《文集》卷五十六頁三十六)

語錄雲:

有這動之理,便能動而生陽;有這靜之理,便能靜而生陰。既動則理又在動之中,既靜則理又在靜之中。曰:動靜是氣也。有此理為氣之主,氣便能如此否?曰:是也。(《語類》卷九十四頁九)

“動靜是氣也。”太極中有動靜之理,故氣得本此理以有動靜之實例。其動者便為陽,其靜者便為陰。陰陽亦形而下者。(朱子雲:“既曰氣便是有個物事;此謂形而下者。”——《語類》卷九四頁二六)至於形而上之動靜之理,則無動無靜,所謂“不可以動靜言”也。

每一事物,不但具有此事物之所以然之理;其中且具太極之全體。朱子雲:

人人有一太極,物物有一太極。(《語類》卷九十四頁七)

又雲:

“萬一各正,小大有定。”言萬個是一個,一個是萬個。蓋統體是一太極。然又一物各具一太極。(《語類》卷九十四頁四十一)

《語類》又雲:

問:《理性命》章注雲:“自其本而之末,則一理之實而萬物分之以為體,故萬物各有一太極。”如此,則是太極有分裂乎?曰:本只是一太極,而萬物各有稟受,又自各全具一太極爾。如月在天,只一而已。及散在江湖,則隨處而見,不可謂月已分也。(《語類》卷九十四頁四十一)

由此而言,則一切事物中,除其自己之所以然之理外,且具有太極,即一切理之全體。太極在一切物中,亦“不是割成片去,只如月印萬川相似”。(《語類》卷九十四頁四十一)此與華嚴宗所謂因陀羅網境界,及天台宗一一事物,是如來藏全體,其中有一切法性,之說相似。朱子想亦受其說之影響。不過華嚴宗所謂因陀羅網境界,乃謂一具體的事物中,含有一切具體的事物;天台宗所謂一一法性,乃一一事物之潛能;朱子則謂一具體的事物,具有一太極,即一切事物之理。一切事物之理,並非一切事物,亦非一切事物之潛能也。一類事物之理,若何可同時現於其類之一切個體中。此點朱子未明言,推其意亦可用“月印萬川”之喻說之。

二 【氣】

形而上之理世界中只有理。至於此形而下之具體的世界之構成,則賴於氣。理即如希臘哲學中所說之形式(Form),氣即如希臘哲學所說之材質(Matter)也。朱子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