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 清代道學之繼續

一 【漢學與宋學】

至於清代,一時之風尚,轉向於所謂漢學。所謂漢學家者,以為宋明道學家所講之經學,乃混有佛老見解者。故欲知孔孟聖賢之道之真意義,則須求之於漢人之經說。阮元雲:“兩漢經學,所以當遵行者,為其去聖賢最近,而二氏之說,尚未起也。”(《漢學師承記序》)講漢人之經學者,以宋明人所講之道學為宋學,以別於其自己所講之漢學。

宋明人所講之理學與心學,在清代俱有繼續的傳述者,即此時代中之所謂宋學家也。但傳述者亦只傳述,俱少顯著的新見解。故講此時代之哲學,須在所謂漢學家中求之。蓋此時代之漢學家,若講及所謂義理之學,其所討論之問題,如理、氣、性、命等,仍是宋明道學家所提出之問題。其所依據之經典,如《論語》、《孟子》、《大學》、《中庸》等,仍是宋明道學家所提出之四書也。就此方面言,則所謂漢學家,若講及所謂義理之學,仍是宋明道學家之繼續者。漢學家之貢獻,在於對於宋明道學家之問題,能予以較不同的解答;對於宋明道學家所依經典,能予以較不同的解釋。然即此較不同的解釋,明末清初之道學家,已略提出漢學家所講義理之學,乃照此方向,繼續發展者。由此言之,漢學家之義理之學,表面上雖為反道學,而實則系一部分道學之繼續發展也。

二 【顏李及一部分道學家】

在漢學、宋學之對峙尚未成立之前,北方即有所謂顏李之學。顏元,字渾然,號習齋,直隸博野縣人。生於明崇禎八年(西歷一六三五年),卒於清康熙四十三年(西歷一七〇四年)。李塨字剛主,號恕谷,直隸蠡縣人,習齋之弟子。生於清順治十六年(西歷一六五九年),卒於雍正十一年(西歷一七三三年)。二人俱反對宋明道學,而主張其自己所以為真正孔孟聖賢之道。顏習齋自述其為學宗旨雲:

自漢晉泛濫於章句,不知章句所以傳聖賢之道,而非聖賢之道也;競尚乎清談,不知清談所以闡聖賢之學,而非聖賢之學也。因之虛浮日盛,而堯舜三事六府之道,周公孔子六德六行六藝之學,所以實位天地,實育萬物者,幾不見於乾坤中矣。迨於佛老昌熾,或取天地萬物而盡空之,一歸於寂滅;或取天地萬物而盡無之,一歸於升脫。……趙氏運中紛紛躋孔子廟庭者,皆修輯注解之士,猶然章句也;皆高坐講論之人,猶然清談也。甚至言孝弟忠信如何教,氣稟本有惡,其與老氏以禮義為忠信之薄,佛氏以耳目口鼻為六賊者,相去幾何也。故仆妄論宋儒,謂是集漢晉釋老之大成者則可,謂是堯舜周孔之正派則不可。……某為此懼,著《存學》一編,申明堯舜周孔三事六府六德六行六藝之道,大旨明道不在詩書章句,學不在穎悟誦讀,而期如孔門博文約禮,身實學之,身實習之,終身不懈者。著《存性》一編,大旨明理氣俱是天道,性形俱是天命。人之性命氣質,雖各有差等,而俱是此善,氣質正性命之作用,而不可謂有惡。其所謂惡者,乃由引蔽習染四字為之祟也。期使人知為絲毫之惡,皆自玷其光瑩之本體;極神聖之善,始自充其固有之形骸。(《上太倉陸桴亭先生書》,《存學編》,卷一,《畿輔叢書》本,頁十一至十三)

《書·大禹謨》:“水火金木土谷,謂之六府,正德利用厚生,謂之三事。”《周禮·大司徒》“以鄉三物教萬民而賓興之。一曰六德:知,仁,聖,義,忠,和。二曰六行:孝,友,睦,姻,任,恤。三曰六藝:禮,樂,射,禦,書,數”。顏李謂古聖賢教人,只教人實有此六德,實行此六行,實習此六藝,實研習兵農等六府之事,以利用厚民之生而已。《大學》所謂格物,即謂此也。格如手格猛獸之格,謂“親手習其事”。物即“物有本末之物也,即明德親民也,即意心身家國天下也。然而謂之物者,則以誠正修齊治平皆有其事,而學其事皆有其物,《周禮》禮樂等皆謂之物是也。(李塨《大學辯業》,卷二,《畿輔叢書》本,頁八)習齋以為宋儒乃“集漢晉釋老之大成者”,而非“堯舜周孔之正派”。就歷史說,此言本亦合於事實,但因此即以宋儒之所學為根本錯誤,則不可耳。

習齋之時,尚無漢學之名,習齋亦非漢學家,然習齋已以此理由反對宋明之道學矣。然當時之道學家中,亦有持與習齋相同之見解者,如習齋此所上書之陸桴亭是也。陸桴亭名世儀,字道威,太倉人,嘗雲:

天下無講學之人,世道之衰;天下皆講學之人,亦世道之衰也。三代之世,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各務躬行,各敦實行,庠序之中,誦詩書,習禮樂而已,未嘗以口舌相角勝也。(《思辨錄》,卷一,《正誼堂全書》本,頁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