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生死時刻放手一搏,再現命運轉機

一.奸相末日

龍朔科案是有史以來第一場科舉舞弊案,董思恭身為主考賣考題已經夠駭人聽聞的了,在朝堂前當眾斬首也是古所未有之事,而他臨刑時大呼告變,更是所有人都想不到的奇舉!

太極殿前頓時大亂,千牛衛聽他說有人要造反,也不敢行刑了,當即稟報皇帝。李治更是大驚失色,忙下令將董思恭押至武德殿親自審問:“何人欲反?”

董思恭爬到禦案前,悲悲切切道:“右相李義府。”

說李義府謀反,李治無論如何不相信。就這麽個出身寒微、得志猖狂、到處結怨的人,有什麽資質謀反作亂?但他早想找機會整治李義府了,這個告發或許是契機,說不定能辦成鐵案,於是恫嚇道:“他有何罪行速速講來,若有半分隱瞞,二罪並罰!”

“他、他罪行累累罄竹難書,還勾結術士圖謀不軌……”董思恭為了保命一股腦兒全倒了出來。

原來李義府又修宮殿又獻祥瑞,種種討好皇帝的努力都不見效,終於開始絕望。獲罪於天,無可禱也。聖心已無法挽回,這次連倚為靠山的武皇後也幫不上忙,無奈之下他唯有求鬼神保佑了。他抱著死馬當作活馬醫的心態請來一個叫杜元紀的望氣術士,想預測自己還有多少富貴可享。這位杜大師手段甚高,早打聽清楚宰相是何處境,來到李家煞有介事地轉兩圈,故作驚嘆:“貴府籠罩不祥之氣,相公恐有牢獄之災!”李義府心中有鬼自然覺得有理,忙問消弭之策。杜元紀說,須要在家中積財二十萬緡才能壓制不祥之氣。

李義府病急亂投醫,聽了這些鬼話竟以為抓到救命稻草,為湊足二十萬緡越發變本加厲地斂錢。他兒子李津、李洽、李洋和女婿柳元貞也都四處行動,到處兜售烏紗;李義府還經常微服出行,和杜元紀到長安城外登臨古冢、候望氣色、占蔔吉兇……

其實這些行徑雖說不法,卻與謀反不沾邊,但董思恭臨刑告變,要保命唯有借謀反之名揭發;為避免皇帝震怒罪上加罪,似竹筒倒豆子般把李義府種種罪行都爆出來,其中兩件尤為可惡——當年他第二次出任宰相,下獄治死的李崇德根本不是長孫無忌一黨。原來李崇德乃五姓七望之一的隴西李氏,為升官發財攀附李義府,竟將寒門出身的李義府歸入自家宗籍;他便投桃報李,提拔其為中書舍人。後來李義府與杜正倫雙雙罷相,李崇德是勢利眼,以為李義府沒用了,又將他踢出隴西族譜。怎料一年後李義府得皇後支持回歸相位,得知此事大為惱火,便誣陷李崇德與無忌一黨交通,將其害死在牢中。

還有,多年來李義府兼管憲台,監察禦史不經吏部銓選,一概以宰相制書任命。監察禦史雖然只是八品官,卻監察百官,非耿介公正之人不能擔當。李義府任命禦史全看“孔方兄”的面子,這些靠賄賂上位的人自然要翻本,一旦查明地方官貪酷犯法的劣跡就勒索財物,李義府一邊坐地分贓,一邊又利用他們彈劾異己。當時竇德玄尚未擔任大司憲,司憲大夫是憲台最大的官,楊德裔馭下甚嚴,不許胡亂索賄,李義府和那幫人斷了財路,當然要設法拔掉這顆釘子,這才執意要將其扯進許圉師父子之事。

得知這兩件事,李治恨得咬牙切齒。他當然知道李義府的肮臟,卻沒料到李義府竟然惡劣到這種程度;之所以不信任李義府卻還一直利用,就是鑒於其才幹出眾,而且出身寒門,有打擊權貴之志。然而李義府一邊修編《姓氏錄》,一邊想紮進隴西李氏,這不是腳踏兩只船嗎?再者破舊乃為立新,李義府用了些什麽人?監察禦史成了要錢禦史,不法的官員花錢就可蒙混過關,長此以往必然導致整個官場腐敗糜爛。

多行不義必自斃,董思恭剛揭發完他這些惡行,恰逢右金吾參軍楊行穎上奏,李義府任用罪人子弟為官——原來李義府父子為積錢財急於賣官,無奈數額巨大,一時間又找不到太多買者,甚至幹起強買強賣的勾當。他派李津找來長孫無忌的孫子長孫延,以七百緡的價格賣給他一個從六品司津監。

聽到這個消息李治徹底震怒——只要為錢,哪怕昔日政敵都可以提拔,這不僅是貪汙受賄,更是對我不忠!

李治立刻下令,將李義府及其三子一婿全部下獄,並調任受其排擠多年的劉祥道出任司刑太常伯,督率三法司雜訊其罪,並派李協同監審。不久李氏貪汙納賄、交結禁中、望氣魘勝、黨同伐異等種種罪行盡皆暴露,李治很快頒布詔令:

右相兼行殷王府長史河間郡公李義府,緣茲小技,累升顯地。塵露之益,未表於銓流;公廉之譽,有紊於彝典。漏禁中之語,鬻寵授之朝恩;交占候之人,輕朔望之哀禮。蓄邪黷貨,實玷衣冠;稔惡嫉賢,載虧政道。特以任使多年,未忍加其重罰,宜從遐棄,以肅朝倫。除名,配流巂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