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廟堂無策可平戎 第二節(第4/6頁)

“《地理初步》上的地圖,不是可以繞過所謂的‘非洲’直抵泰西麽?”秦觀奇怪地問道。

曾布與薛奕相視苦笑,“地圖與航線……”曾布無奈地說道:“況且我們現在連注輦國都通不過。倒是聽說有幾拔民間商船已經去尋找那條航線,但是至少現在沒有任何回音。”

薛奕慨聲道:“要想通過海外貿易獲取更多的財富,就必須打通大宋與大食國的航線。我搜集注輦國的情報已經快十年了,但是知道的卻並不多。他們不僅對我們有戒心,對大食人也有戒心,大食的商人對其國中虛實也所知有限。我本意想聯絡大食人夾擊注輦國,但大食國四分五裂,國力衰退,自顧不暇。而目前大宋海船水軍之實力,也無力遠征注輦國。除非給我一支我想要的艦隊!”

“難道我大宋海船水軍沒有薛侯想要的艦隊麽?”秦觀久在高麗,在整個東海地區,大宋海船水軍耀武揚威,不可一世,他完全無法想象這個世界還有大宋海船水軍擊敗不了的敵人。

“一旦開戰,不僅我們會攻擊注輦國的海船水軍、商船、港口、城市,同時還要保護我們自己的商船、港口、城市……”一說到海戰,薛奕立即激動起來,“如此,兵力就勢必要分散!你知道注輦國有多少戰艦?我目前搜集到的情報,他們至少有戰艦千艘以上,至少分成五個艦隊——若無絕對優勢,我們防不勝防!”

“那薛侯以為我們要多少艘戰艦?一千艘?”蔡京在一旁問道。

“不!四十艘!”薛奕的眉毛都揚了起來,“只要四十艘!”

“四十艘?”所有的人都呆住了。

“不錯,四十艘比福船稍大的戰艦,每艘戰艦的甲板上,可以放十門至二十門火炮!”薛奕雙目炯炯,“用兵研院最新的那種炮,裝填五斤鐵彈的,我與我的參軍們推演過無數次,注輦國沒有任何一艘戰艦能當得起兩炮命中,大部分戰艦,只要擊中,就必定沉沒。我們將四十艘戰艦集中使用,尋找敵人主力決戰……就可以有充足的兵力來守衛淩牙門……”激動之下的薛奕,幾乎將他的作戰計劃全盤泄露出去,幸好到最後關頭,他猛地醒悟過來,收住了嘴巴。

“那不可能。”蔡京、曾布、秦觀,甚至是薛奕本人,都知道他的這個計劃想要通過,在目前絕無可能。大宋的戰略重心,是平定西南叛亂,鞏固兩北塞防,薛奕的計劃需要朝廷撥給他四百至八百門火炮,這幾乎是白日做夢。“難道南海諸國再無潛力可挖麽?石學士說過,將來海外貿易真正的財富,不是金銀寶石,而是取之不采用之不竭的原料!”秦觀覺得極不甘心。

“將來是否如此,我不知道。”曾布不願意正面批評石越,只是輕描淡寫地揭過,“但以目前來看,海外貿易,主要便是奢侈品貿易。這些年,為了加深對交趾等國的控制,廣州市舶務與淩牙門、歸義城市舶務已費盡心機。我們壟斷了幾乎整個泛南海地區的食鹽買賣,交趾國自產的食鹽的確不如大宋的鹽價廉物美。此外,還有蔗糖、胡椒,甚至棉布也賣得很好——而香料則主要保障中土之供應。但海外的蠻夷們沒有搖錢樹,縱然大宋的東西好,也是要拿錢來買,拿東西來換的。我們也設法要求他們種甘蔗、棉樹,但最後卻發現,從海外運甘蔗與棉花至廣州還可以接受,若要運到杭州,成本就無法控制——而且,也沒有海商放著在大利潤的生意不做,來掙這毫末之利。最終,規模被控制住了。除了食鹽以外,我們沒有一樣達到了預期目的。”

“還有南海的大宋移民——”曾布仿佛是想發泄著心中積年的郁氣,話匣子打開後便再也收不住了,“朝廷允許大宋百姓在南海購置土地,最初的確也有一批無賴子來碰運氣。但這些人,八成以上血本無歸……”

秦觀不可思議地望著曾布,聽他繼續說道:“實則歸義城與淩牙門附近的移民倒還好,他們被分配的土地就在歸義城與淩牙門附近,可以雇傭流放來的犯人勞作,交趾人也算勤勞,運氣好還能買到昆侖奴,甚至大食人賣來的奴仆,這些人如今縱使不是腰纏萬貫,也是倉廩豐足,衣食無憂。但那些在別地買土地的人,卻不過拿著銅錢換來一張毫無用處的地契。若沒有去過南海諸島,絕不能知道當地物產之豐富,那些蠻夷番部,大多不知耕種,不用錢帛,多以漁獵采集為生,並且懶惰異常,在當地你縱然一擲千金,也雇不到任何人為你做事。更何況有許多人根本就是孤注一擲,碰個運氣,聽信傳言買下那土地後便身無分文了,最後倒只好流落到淩牙門,成為當地移民的客戶。只有極少數的人,才能賄賂那些酋長,買到一兩個奴仆,勉強經營。但這些人也不過是不至於血本無歸而已。在海外,除非是淩牙門與歸義城,雖孤懸海外,畢竟是大宋的國土,倒也有人願意世代在那裏生活的,他們種植糧食,自給自足外還可以供應兩城所需,這樣還無傷大雅。但若是有人一廂情願,想在南海諸島種植糧食發財,最終也只能是竹籃水月,除了廣州不時還會需要買一點糧食,兩浙、福建,只要不碰上饑荒,誰還會從海外來買糧食麽?而本地的許多番部,則根本不食五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