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國須柱石扶丕構 第二節(第2/5頁)

“陛下,用兵之道,其要不過便是那幾個字——以己之不可勝,待敵之可勝。不管李秉常在西域掀多大風浪,朝廷只要把自己的事情做好了便可。李秉常若識時務,一心往西,便由得他稱王稱霸;若不知好歹,竟敢東向顧盼,恢復西域,也不是甚難事。陛下大可不必擔心……”

不料趙頊卻苦笑了兩聲,道:“子明這卻是料錯了。一個月前,涼州以西,發現了數千西夏騎兵的蹤跡。西夏騎兵往來涼州,原也不稀奇,但自從熙寧十五年秋以後,李秉常銳意西向,涼州城外能見到西夏騎兵,最多也不會超過三百騎。這次卻是大反常態……”趙頊哼了一聲,不忿道:“若非益州,朕必定要給他們點顏色瞧瞧!”

石越這時才真正是大出意料,他低頭沉吟良久,方問道:“涼州只報西夏騎兵出沒,便沒有其他動靜麽?”

“這倒未聞奏報。朕早已下令,西北沿邊軍州,西夏若敢侵犯,自當擊退。若其不來犯境,諸將只要謹守疆界,嚴禁吏民與西夏互市便可。這幾年之間,李秉常以殘破之師,倒也不敢來挑釁。”

“若只是如此,臣以為秉常或者只不過是做做樣子。”

“哦?”

“從秉常這幾年在高昌的作為來看,他已非吳下阿蒙。那西遷黨項部族,若說沒有思鄉之情,不想打回靈夏,那自是不太可能;但除非中國發生極大變故,李秉常卻不太可能冒然東向。陛下只看他在高昌如此沉得住氣,這幾年又不斷地向朝廷上表,表示馴服,便可知秉常斷不敢魯莽挑釁朝廷的。除非……”石越忽然一個念頭閃過腦中,臉色頓時一變。

“除非什麽?”趙頊也看出來了石越的緊張。

“除非是北面有變故。”石越一瞬間,只覺得喉嚨有些幹涸。

“這……這……怎麽可能?!”趙頊說著話,身子卻已不由自主地直了起來。

“也未必一定便是北面有事。”石越連忙寬慰道,“亦可能是秉常受到內部的壓力,做做樣子給部屬們看。這幾年來,秉常不斷上表,乞求朝廷敕封、互市、歸還興靈、允許其派使者回靈夏祭祖——他要朝廷敕封,那自然是想借中國之威信橫行西域;要互市,那是為了有利可圖;但他明明知道朝廷斷不可能還給興靈,卻不斷乞求,那必是因為他要給部眾一個交待,以示他並不曾忘記故鄉;而要派使者回靈夏祭祖,那更可見其內部有返回故鄉的壓力。殘夏雖然西遷,但時日還短,其部眾不免思鄉戀土,而朝廷這幾年卻屢屢拒絕秉常之乞求,甚至連使者也不接納,秉常迫於壓力,做做樣子,也是可能的。”

趙頊點點頭,松了一口氣。秉常西遷,但宋廷斬草除根之心,卻也一直未死,所謂“得隴望蜀,人心苦不知足”,以前靈夏割據的時候,宋廷自然不敢去想西域;但靈夏既然恢復,那麽對西域便不可能沒有想法,只不過暫時實力不濟,無法倉促圖之而已。所以宋廷對秉常西遷殘部,一是輕視,二則是敵視。秉常雖然忍辱負重、卑躬屈膝,要和宋朝修好,但是宋朝的回答卻是冷冰冰的——除非秉常率眾內附,宋朝自當以高官厚爵待之,否則,一切免談。兼之宋廷為了鞏固在靈夏地區的統治,對在當地有幾百年聲望的李家也非常忌憚,更不願意秉常有機會與當地勢力發生交流,因此,宋朝甚至不願意接納西夏的使者,官方互市自是早就停止,而對民間的走私,也嚴厲打擊。宋廷早已頒下敕令,凡私自西出涼州、賀蘭者,即處死刑。在如此嚴厲的敵視政策之下,秉常面臨巨大的內外壓力,那也是可以理解的。

“早在熙寧十四年,朕便應仁多澣之請,令地方有司保護西夏李氏陵墓。這幾年間,靈州知州每年都會上奏,年年都有當地人前往西夏王陵哭祭……”趙頊對此亦有點無可奈何,盡管宋朝可以冠冕堂皇地說是“恢復漢唐故地”,而靈夏地區也的確是“中國故土”,但是西夏統治當地近百年,若從李氏祖先為節度使割據算上,更有幾百年的歷史,甚至連西夏的漢人,都不免會有人以“夏國遺民”自居。在這樣的情況下,“恢復故土”不容易,“恢復”之後,統治就更難了。宋朝的策略已經不可謂不得當,但小規模的零星叛亂卻依然不可避免;而盡管嚴厲打擊,在秉常站穩腳跟後,也總免不了有人想逃到西域去,追隨秉常……對於那些認定西夏已經亡國,每逢清明寒食便去哭哭陵的人,宋廷還不能不故作大度,加以寬容。畢竟,這也是宋朝自己要鼓勵的“忠節”。

因此,趙頊實在很有點啞巴吃黃蓮的感覺。

“若老天能再給朕十年時間,朕定當重開西域!”趙頊的眼神中,露出雄心勃勃的光彩,但很快便黯淡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