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章 關河迢遞繞黃沙 第二節(第3/5頁)

這個生女直部節度使的次子,身上有一種讓唐康驚訝的氣質。

“若是在大宋,我定會將此人引薦給大哥。他會成為……”唐康心裏掠過一個個的名字,但是卻找不到合適的人名,韓琦?富弼?他在心裏搖著頭,一個個的否定。很快他就決定放棄,無論如何,這還只是一塊璞玉,即使遼國得到了他,即使有一天他被磨練出來,他要成為大宋的威脅,也還是很久以後的事情。

他讓自己的心思離開這個生女直男子,完顏阿骨打一行來了後,使團熱鬧了一些,副使童貫與接伴官、完顏阿骨打高聲談論著伊麗河之戰。

“……原來果真曾經翻越天山天險,以前我還以為是市井謠傳呢,嘖嘖,天山……我沒見過天山,不過我曾經見過賀蘭山,聽說天山比賀蘭山還要高些……”童貫贊嘆著,望著阿骨打,“完顏將軍,想來這一路定然驚險?”

“童大人有所不知,在下那時還不是耶律大人的部屬。”

“唔,那還真可惜,我一直都想不明白,耶律將軍究竟是用了啥法子,將那五門火炮駝過天山的……”

童貫這漫不經心的一問,令得唐康心中一動,立時豎起了耳朵,便聽阿骨打淡淡笑道:“耶律大人用兵如神,可俺跟隨未久,這些個內情,實實也是不知。”

“耶律將軍的確當得起‘用兵如神’四字。”那接伴官卻似是不太滿意他的保留,已是迫不及待地接過話來,誇耀道:“一萬鐵騎西征,大破北廷,飛越天山,當日伊麗河畔已集結了十余萬以逸待勞的黑汗大軍,耶律將軍的部下加上西夏人,全部也不過五萬。狀元公能在這等名將麾下效力,前途亦不可限量,他日必能隨耶律將軍為大遼立下更大的功勛。”

“果真有十萬黑汗大軍?”童貫的驚訝中,帶著大煞風景的懷疑。

接伴官瞥了童貫一眼,傲聲道:“區區十萬之敵,又算得了什麽?非是下官吹噓,這火炮雖是南朝最早造出,但卻是耶律將軍第一個將它運用到大會戰中,若論善用火炮之利,耶律將軍認第二,只怕沒人敢認第一。”

童貫與唐康飛快地交換了下眼色——接伴官所說,的確是輕易駁斥不了,這五六年間耶律沖哥確是稱得上威名遠播。

先是率八千馬軍,以貢物不恭為名,孤軍深入極北苦寒之地,大破斡朗改、轄戛斯,從此將“小海”納入遼國的疆域之中,拓地數萬裏,招納族帳上萬戶,自此,在遼國的官制上,再無有名無實的斡朗改國王府、轄戛斯國王府,而是多了兩個名副其實的斡朗改大王府、轄戛斯大王府。

爾後,遼夏結盟,秉常請師於契丹,約定契丹出兵協助其征討回鶻與黑汗,所破城池,土地歸西夏,金帛子女,盡歸契丹。耶律沖哥又奉命率一萬鐵騎西援秉常,破北廷、跨越天山與夏軍夾擊高昌,更於伊麗河畔,與夏軍一道,打敗前來幹涉的十余萬黑汗軍隊。李秉常自從與宋朝修好後,無復東顧之憂,自此又得契丹之助,更是無所忌憚,先後攻破高昌、龜茲後,便將戰火燒向黑汗國境內。秉常親率夏軍南下,兼並於闐故地,兵鋒直指黑汗大可汗駐牙之喀什噶爾城;耶律沖哥則與禹藏花麻一道,縱馬於天山之北,其鐵蹄所至,連黑汗國最初建牙之巴拉沙袞城,亦不得幸免。

僅數年之間,耶律沖哥之名,威震西域。他橫行西域,百戰百捷,以用兵沉穩、不貪利、明進退而出名。他麾下將士,善能吃苦耐勞、忍饑挨餓,便在契丹人中,亦屬難能。耶律沖哥更有一樣長處,便在宋朝,亦頗得稱許——他乃是契丹軍中,最重視工匠、器械之將領。

前往西域時,耶律沖哥便不辭勞苦,駝了五門火炮去,伊麗河之戰,耶律沖哥居高架炮,用火炮出其不意,猛轟黑汗軍陣黑汗軍陣形大亂,秉常趁勢出擊,遂大破黑汗軍。遼夏聯軍得以以少勝多,這五門火炮功不可沒。

此役在宋、遼、夏三國,皆極為震動。

契丹鐵騎縱橫天下,所向無敵,然而若碰上了漢人列出重兵方陣或據堅而守,則只能無可奈何,若要強攻,必然兩敗俱傷。故遼軍才有“成列不戰”的傳統。然而,自耶律沖哥第一次將火炮用於野戰起,大宋樞密院便已驚覺,他們過往的優勢,從此不復存在。此役令樞密院真正驚覺火炮在野戰中的作用,樞密院原本也對契丹擁有火炮做了一定防範,但是他們卻從未想過,一個善用火炮的契丹將軍,將在野戰中對他們的重兵方陣構成有史以來最為嚴重的威脅。

契丹的火炮的確遜於大宋的火炮,但若得善加利用,用之破壞敵軍之陣形,轟開敵人的城門,卻也綽綽有余。大宋至此才真正意識到,大宋發明的火炮,從中獲利最多的,卻未必是大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