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一章 與昔一何殊勇怯 第六節(第4/6頁)

而雲翼軍的情況就不利許多。盡管他們搭架的浮橋看起來穩定性很好,可是要騎著戰馬在浮橋上奔跑仍是不可能的。近兩千宋軍只能沿著六道浮橋,分成六列,牽著戰馬渡河。到了北岸之後,將領與士兵都要盡快的找到自己的位置布成軍陣,但這樣一來,就一定會有一個陣形混亂的時刻。

遼軍顯得很有經驗,他們就是在等待那個時刻。一旦陣形混亂,再多再強壯的人馬也經不起一次沖鋒。然後他們就只要輕松的追殺逃竄的宋軍,看著他們自相踐踏。

所以,不管怎麽樣,劉延慶都抑制不住自己的擔心。他完全無法想象這樣的情形不會發生,可當他悄悄去窺視唐康與姚麟的神色之時,卻發現二人的臉色幾乎沒什麽變化。

就在他分心的這一會,一陣響徹雲宵的號角聲,在北岸響起。

“開始了!”劉延慶在心裏哀嘆一聲,強迫自己轉過頭去——這一刻,他幾乎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他看到尉收端起了他的鋼臂弩——先渡的三百敢戰士,高喊著“忠烈祠見!”對遼軍發起了沖鋒!

“忠烈祠見!”

“忠烈祠見!”

滹沱河的兩岸,宋軍的吼聲響徹原野,震得劉延慶熱血上湧。遼軍大概沒有想到區區三百宋騎,居然也敢送死似的沖鋒,稍稍愣了一下,才吹響號角——這時已經來不及了,宋軍的弩箭似暴風驟雨般射擊,頃刻之間,有數十名遼軍摔下馬來,隨之而來的,是遼軍中陣的一片混亂。

宋軍的第一次沖鋒,待到發射手中的弩機之時,都是突然伏低了身體,攻擊的,是遼軍全無防備的戰馬。如此整齊的戰術動作,對馬術的要求很高,若非這三百人都是精挑細選之輩,是很難做到。這是一次絕妙的進攻,數十匹戰馬受傷負痛狂奔,在遼軍中引起的混亂,可是說蔚為壯觀。

不過彰湣宮騎軍的確是宋軍的勁敵。一陣混亂之後,遼軍馬上開始後退——這個本領卻是宋軍的馬軍一直不能好好掌握的,契丹人必然有一套獨特的傳令之法,數千騎兵,進退自若,軍陣轉彎之時,完全不會引起混亂。相比之下,拱聖軍每次操練佯退、再返回進攻,需要的機動空間比遼軍要大許多,而且總是不能如契丹人一樣完美。

但遼軍的這次後撤,也給第一營贏得了時間,待到遼軍整陣再來,魏瑾幾乎已經是嚴陣已待了。

接下來就是長達半天之久的血腥激戰。

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契丹的宮衛騎軍與雲翼軍是完全相同的一種部隊。他們都擅於騎射,能從快速奔馳的戰馬的任何一個方向射箭,也都配近戰的長短兵器,不害怕近身格鬥。采用的也是幾乎相同的一些戰術。相比而言,遼軍的騎射與馬術或要稍稍占優,但雲翼軍的兵源都是精挑細選,身材體格,往往較契丹的宮分軍更加高大,馬上格鬥,倒要略勝一籌。而雙方的裝備也大抵相當,雲翼軍雖然裝備有一些火器,但在這樣的騎兵戰之中,也完全派不上用場,唯一的優勢大約是雲翼軍的鎧甲更加精良。

因此,遼軍雖然兵力占優,但在一個很小的戰場上,他們只能體現於層層列陣,能夠源源不斷的發起沖鋒,騎射與馬術的優勢無法真正發揮,而對於雲翼軍來說,這可以說是他們的首戰,士氣正盛,體力充沛,也不是那麽容易擊敗的。

但這樣下去,便連劉延慶也知道,宋軍的失敗是必然的。並非是他們一定會輸給遼軍,而是宋軍的目的,無法達成。

這是毫無意義的消耗戰。

到中午時,雙方都已經都有點筋疲力盡,很快,雙方開始默契的退兵。遼軍雖然也曾試圖追殺退往浮橋的宋軍,但是見到宋軍撤兵時法度嚴整,河面還有一些宋軍手執弩機掩護,便也作罷。直到宋軍全部撤離,才有一隊遼兵過來,往浮橋上潑灑猛火油等物,將宋軍的浮橋一把火燒了個幹凈。

雲翼軍初戰不利,全軍銳氣,不免稍挫。

魏瑾與尉收回來之後,都一個勁的大喊“好遼虜!好遼虜!”田宗鎧、仁多觀明都是筋疲力盡,累得不想說話,劉法受了點小傷,在一邊默然處理自己的傷口,只有孫七還活蹦亂跳,向慕容謙的幾個牙兵炫耀自己搶來的一張大弓。而劉延慶見田宗鎧與仁多觀明平安無事,雖然宋軍沒能渡河,卻也不甚介懷。從他內心來說,慕容謙與橫山蕃軍、武騎軍之安危,他也就是盡力就好。反正他此時又不在遼軍包圍中。

當日姚麟再度升帳議事,但這一次,雲翼軍諸將皆知遼軍有備而善戰,不免都面有難色。議了半天,也沒個章程。正好有人通報龍衛軍種師中過來求見,姚麟一怒之下散帳,劉延慶本來也想與跟著眾將一齊退下,卻被唐康叫住,與姚、種二人,一道前往唐康帳中密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