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三章 山河百戰變陵谷 第三節(第3/6頁)

“那陽信侯……”

“陽信侯會違背章參政的命令麽?只要不違背他所謂的‘忠義’,便是明知必敗,他亦會不折不扣的去執行罷?”何畏之譏道,“仲源日後可莫學陽信侯。武人的大義,是要不擇手段,為朝廷贏得勝利。若不能打勝仗,再如何仁義禮智信,又有何用?”

何灌唯唯應著,心裏卻始終是將信將疑。不過他此時能肯定的是,何畏之與田烈武,的確也算是代表武人兩種信念的極端。

何畏之譏諷完田烈武,這才又說道:“河間府的閑事,某管不了,只好聽天由命。可耶律信若不肯老老實實退兵,某的麻煩便大了。我饒陽這數萬之眾,便是為了切斷韓寶與耶律信之聯系的。結冰之後,韓寶不僅可以北渡唐河,還可以東奔與耶律信合兵,到時候,我軍便要擋住他東奔。否則,一切經營,皆成流水。阻擋韓寶還好辦,若耶律信遣數千人馬,自東而來,與韓寶夾擊於我……”

“陽信侯當會牽制……”

“牽制!哼!”何畏之輕哼了一聲,“對友軍,不可不信,亦不可全信。若完全不信任,這仗也沒法打。可若太過於信任,只怕世上無後悔藥可買。”

這個時候,何灌已經隱約猜到了何畏之召見自己的用意。

果然,便聽何畏之問道:“仲源知道某為何要你將環州義勇全部召回來麽?”不待何灌回答,他又接著說道:“因為環州義勇已經只余下三百余騎,再也損失不起了。我兵力有限,不能分兵去應付耶律信的夾擊,這樁大事,便要落在仲源的環州義勇身上。”

何灌心中暗暗叫苦,極勉強的說道:“可下官麾下,已只有三百余人。”

“對環州義勇來說,足矣。”何畏之不以為意的說道,說罷示意何灌湊到地圖前面來,用手指著唐河的一條支流——原來其時唐河由太行山發源,流經靈丘、定州、祁州、安平、博野,轉而往北,在高陽關北部注入諸水泊與南易水,但此河的流經博野時,卻又分出一條支流,連通饒陽以北的滹沱河北流,這一條支流,不僅分出許多的水量注入高河,而且正好便在肅寧的南面,切斷了肅寧與安平之間的陸路交通。

“木刀溝幾乎不可能限制遼騎。”何畏之說道,“要限制韓寶,能憑借之地利,惟有唐河。真宗皇帝時,為防禦契丹,在河北采取層層布陣之策,重兵集於大名,前鋒便在唐河。當年層層布陣其實並無不妥,只是其時騎兵太少,各陣之間,只能各自為戰,憑著堅城硬寨,與遼人周旋,卻不能主動出擊,與遼人野戰,是以到底還是被遼人避實擊虛,繞道而過。是以當年唐河無甚大用。不過如今卻是時移勢轉,這區區一道唐河,便可以讓韓寶坐困窮途。”

“耶律信若要遣兵來接應韓寶,自然要從此處渡河。”何畏之指著地圖上唐河的那段支流,眼中盡是寒意,“平時某遣快舟攜硬弩往來巡視,防止遼人悄悄搭設浮橋,盡可能阻隔其往來聯系。結冰之後,快舟便不能用了。此時便也阻隔不了遼軍往來。因此某要仲源率本部人馬,攜數日之糧,先行潛伏至此處。”

何畏之的神色變得嚴峻,語氣也轉成了不容置疑的命令,“此前某已經報請宣台,令工匠在東光趕制了數千枚炸炮。這些炸炮無甚人用,然使用得當,勉強可以封鎖住這一二十裏河段。埋設炸炮需要神衛營,這十余年間,神衛營的人力物力,幾乎全用於火炮,便是在各神衛營,擅長埋設炸炮的人,也不會太多,多半都是當年參加過伐夏之役,如今大小也是個校尉了,這些人某便是向宣台討要,宣台也不會給。而除了神衛營……”

何灌露出會心的笑容,笑道:“除了神衛營,擅長炸炮的,便也只有我們環州義勇了。”

“正是。”何畏之點了點頭,嚴肅的臉上,也露出了一絲笑意,“不過這炸炮麻煩之極,一陣雨雪,一大半都會報廢。也不能過早被遼人發覺,他們若有了準備,破解起來亦很容易。這數千枚炸炮不止是花了朝廷一大筆緡錢,而且調用這些工匠,等於少造了許多霹靂投彈。若是便這麽報廢了,或是被遼人輕易便破掉,這仗打完之後,只怕這沒麽容易撕擄清楚。”

“昭武盡管放心。”有了這數千枚炸炮,何灌此時的底氣立即充足多了,心中馬上想出一個計策來,笑道:“下官偶得一策,當可策萬全。”

河間府。

面積並不算很大的河間城內,如今密密麻麻的,駐滿了軍隊。除了田烈武的雲騎軍、苗履的宣武一軍、張整的鐵林軍以及駐守河間的神衛第十六營四只禁軍以外,還有一支所謂的“河間兵”——這只部隊最初只是章惇招募的巡檢,在章惇東山再起,再拜參知政事工部尚書兼宣撫副使之後,便循各地之例,改名為“河間兵”,兵力也迅速擴充到一萬人,稍嫌寒磣的是,這支“河間兵”只有二百余名騎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