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三章 山河百戰變陵谷 第四節(第3/20頁)

田烈武在汴京時,頗讀過一些兵書——因為朝廷許多有識之士的不斷上書,再加上石越的努力,宋廷早在熙寧年間,就已經開放了兵書之禁,雖然這導致許多古代兵書也大量流傳到了遼國、西夏等地,但是普通的宋朝士人,同樣也能輕易的從官立藏書樓中借到兵書研習。這個改變在宋朝的士人中帶來了一種引得許多舊黨人士頗為不滿的風氣,一些士人刻意的談論兵法來標榜顯示自己,多數人的目的也的確並不單純,他們或者是為了迎合某些宰執權貴,或者是故意的標新立異,在舊黨看來,這與他們追求的社會淳樸風氣完全是背道而馳的。但對田烈武,這卻有明顯的好處。他的悟性有限,而大部分的兵書講的道理卻都很深刻,文辭卻過於典雅,若沒有人細加解釋,田烈武是無論如何也看不懂的。而這些士人的出現,很好的幫田烈武解決了這個問題。他們總是能很通俗易懂的解釋清楚每一句話,並且還能舉出無數的戰例來幫助他理解。諷刺的是,田烈武並不知道,他的這些老師們,其實也只是表面上理解了這些兵書而已。當真正明白那些兵書背後所講的道理之後,田烈武的理解便遠比他的老師們要深刻。

許多兵書上都提到用間的重要性。它們反復強調,間諜是統帥最信任的人。不過,如今宋朝的情況發生了變化,樞密院親自主管間諜,此外便只有極少數邊帥可以派遣自己的間諜,但即使如此,營將以上的實際統軍將領,每年都有一筆數目不菲的額外的款項,供將領們靈活使用。這筆錢的使用受到監督——但實際上難以做到,因為樞密院的條例規定,諸如在陜西、河北、河東的禁軍,這筆錢的三分之一可以用於各種間諜之事——於是,例如在河朔禁軍,這筆錢幾乎無一例外都被貪贓了,在西軍與東軍中,情況也好不到哪裏去。田烈武上任後便發現,他的前任不曾在探馬身上額外花費過一文錢。

而田烈武卻將每一文錢都毫不吝嗇的花在了探馬身上。他了解他們每一個人的家庭,親自幫解決他們無法解決的麻煩,允許他們隨時向自己察報所探知的情報。即使他在睡覺,他要求自己的親兵隨時將自己叫醒。

遼軍的退兵並非一帆風順,在這樣的時刻,極容易發生意想不到的事情。在遼主退兵的隊伍中甚至出現過騷亂,遼國兩名皇族因為白天爭道大打出手,雖被制止,但晚上其中一方仍舊不忿,想派私兵悄悄去殺死對方擄奪的“奴婢”,誰知那些私兵找錯了地方,誤放出數千人來,結果引起一場騷亂。其時遼人騷亂的地方便在君子館附近,苗履與張叔夜便力勸田烈武利用這次機會,趁亂夜襲遼軍。但張整與顏平城等人都不以為然,而章惇又主張持重,田烈武才只好作罷。

但這些天他被叫醒的次數多得讓田烈武最後幹脆決定穿著內甲睡覺。

這也是為了有備無患,河間諸將至少在一件事上是有共識的,自田烈武以下每個人都相信遼軍還會有一次退兵。

耶律信治軍極有法度,卻也極為自負。他讓遼主先走,數日之後,再讓那數萬俘虜走,自己親率精兵斷後。如此便能做到井井有條,雖退不亂。探馬探得蕭嵐還在君子館,便是證據——蕭嵐多半便是第二批退兵遼軍的主帥。而章惇對此比田烈武等人更有信心——他的理由在田烈武看來有點匪夷所思——章惇十分肯定的宣稱,將這些擄獲安全的送回遼國,是耶律信最後的機會。

不過不管出於什麽理由,這件事至少眾人並無分歧。而對於如何應對此事,諸將的意見,便大相徑庭。

章惇力主避實擊虛,以主力牽制耶律信,另以輕騎追擊退兵的遼軍,只要解救被擄的軍民即可。而苗履、張叔夜則主張以一部牽制耶律信,以主力追擊遼軍,務要殲滅那只遼軍,甚至趁機切斷耶律信的歸路。張整沒有什麽意見,不過田烈武心裏明白他其實躍躍欲試——不管執行哪種方案,最後都輪不到他的鐵林軍追擊,他只能是面對耶律信——而這顯然正是他期待已久的事。

但是,客卿顏平城與田烈武最信任的一個參軍劉近卻從根本上反對如此做。

從心裏來說,田烈武認為顏平城與劉近是對的。便如二人所說,右軍行營的任務是配合宣台的既定之策,殲滅韓寶部,要達成這個目標,耶律信的實力越削弱越好。對他們來說,阻止耶律信接應韓寶,配合中軍行營阻擊可能渡過唐河北竄的韓寶,才是第一位的。為了完成這個任務,即便耶律信毫發無傷的退走也無所謂。而且二人也認為眾將有些輕敵,耶律信並不好對付,而且遼軍始終扼守君子館要道追擊也好,牽制也好,難免會有一場惡戰。若是出了差錯,後果不堪設想——無論如何,終不能憑借著何畏之那點兵力來阻止耶律信接應韓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