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四章 誰當其罪誰其賢 第五節(第3/9頁)

所以,並非是這些橫山步卒要逞血氣之勇,不肯列陣而戰,而是他們的裝備卻根本不足以布成宋軍引以為傲的重兵方陣!

不要說神臂弓、鋼臂弩這等利器,橫山蕃軍步軍中,整個軍連鐵甲都沒有幾副,還去列什麽方陣,讓遼軍笑掉大牙麽?

而慕容謙,竟然生生將這樣的一只軍隊,帶成了虎狼之師!

人所共知的是,橫山蕃部,風俗輕生樂死、悍勇善鬥,還有一個與眾不同的特點——不喜歡用弓箭對射,而更熱衷於白刃格鬥,因此,橫山蕃人往往精於技擊而短於射術。

王厚不知道慕容謙是如何做到的,但慕容謙的確將橫山步卒的長處與他們世代相傳的風俗結合起來,以一種淋漓盡致的萬式,發揮出來。

而這樣的橫山步卒,便是今日王厚手上最好的一枚棋子。

遼軍背水列陣,靠的就是一股氣。對付這種敵人,有兩種辦法,一種是以極大的韌性慢慢磨掉敵人的銳氣,一種就是你展露出比之更為強大的氣勢,一舉將之擊垮。

韓寶大概是以為他要采取第一種方式,但王厚卻出人意料的采取了第二種。這其中的原因其實很簡單,王厚既擔心河間府的戰局,他還不清楚那邊發生了什麽,對於耶律信的幾萬大軍,王厚也始終頗為忌憚。另一方面,王厚也並非完全沒有私心,在這兒慢騰騰的打,萬一河間府那邊,章惇、田烈武不去管耶律信了,跑過來分一杯羹,那才是如同吃了蒼蠅呢。

王厚也不是聖人,當勝券在握時,全殲韓寶的功勞,當然是越少人分享越好。

既然決定不給章惇、田烈武搶功的機會,那麽,不做則己,一做便做到極致。王厚要做的,不僅是要在氣勢上徹底壓倒遼軍,還要一舉挫傷遼軍的銳氣。一旦士氣、銳氣盡皆受挫,身處絕境的遼軍,立即就會陷入崩潰,只要輕輕一擊,就可大獲全勝。

那麽,有什麽能比一支步軍向騎兵沖鋒更能徹底的打擊遼人的驕傲?有什麽能比一支步軍向騎兵沖鋒更能徹底的表現宋軍的決死之意?

此時此刻,在雙方十幾萬戰士的眼中,戰場西側的這次戰鬥,他們看到的只是七千宋軍步卒無畏的向著五千騎兵發起了沖鋒。這樣一個畫面,將深深的印在他們的腦海裏,讓他們永生難忘!

這正是王厚想要達到的目的。

盡管這並非事實。

王厚所要的,其實只是這七千橫山步卒頂住遼軍的第一波沖鋒。

這就足夠了。

他並非懷疑橫山步卒的戰鬥力,若是在山地之上,他敢說橫山步卒不懼怕任何騎兵;但這是在河北平原上!

面對遼軍五千精騎,僅僅靠著七千步卒野戰,哪怕他們再如何勇氣百倍、悍不畏死,最終恐怕也難逃全軍覆沒的命運。

即便王厚根本不在乎橫山蕃軍的傷亡,也絕不會愚蠢的弄巧成拙。

打不贏不要緊。王厚手中的籌碼遠比韓寶豐厚——即便犧牲掉橫山步卒,若能換來保全大宋精銳馬軍的實力,對於王厚來說,是根本不需要猶豫的決定。不僅僅是橫山步卒,大宋朝所有的步軍都一樣,在王厚看來,只要對保存精銳馬軍有利,步軍犧牲多少都是可以的。這只是一個簡單的利益取舍——步軍可以很快重建,但馬軍不能。有人、有器甲、有武官,就有步軍;但馬軍並非如此,即便有足夠的戰馬,有戰鬥力的馬軍,也不是能夠一蹴而就的。

王厚看得很清楚,遼軍拿出來打頭陣的,雖然明顯不全是宮分軍,也一樣是它精銳的力量。他就是要用橫山蕃軍來消耗掉遼軍的精銳戰力,打擊遼軍的士氣。這七千橫山步卒,說是“填溝壑者”亦不為過。

但他一樣明白,韓寶打的主意與他差不多。

只不過,韓寶的處境比他要艱難。所以,韓寶派出來的“填溝壑者”,只能是五千精銳的騎兵!韓寶也未必指望這五千精兵打贏,他的目的,主要是消耗宋軍右軍的實力。這自然不是說韓寶想拿五千精兵與七千橫山步卒兌子,在韓寶的心裏,除了這七千步卒,宋軍至少還要饒上幾千騎兵——如此一來,他就有機會集中力量,對宋軍薄弱的右翼,發動雷霆一擊。

兩人都是極聰明的人。當韓寶一出招,王厚立即便明白,他看出了宋軍的罩門在哪裏——慕容謙統領的右翼,兵馬雖多,但卻是各支不同的部隊臨時拼湊而成的。不要說配合默契,如武騎軍與龍衛軍之間,只怕是連彼此的旗號都不太熟悉。而韓寶想利用的,正是宋軍的這個弱點。

而倘若能擊潰慕容謙那由數支部隊拼湊而成的右翼,那麽韓寶就能得到一個翻盤的機會——從容退入河間府自然不在話下,王厚親領的中軍與姚麟的左翼,亦難以獨善其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