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喋血行軍路(第2/14頁)

日軍判斷第三十集團軍很弱,沒想到這麽弱,占領中心陣地後即放松戒備,扔下武器散坐各處。埋伏在叢林中的川軍一聲令下,從附近沖殺過來,把日軍殺得丟盔卸甲,落荒而逃。

王陵基正打得歡暢,軍中忽然發生了讓他意想不到的大地震。

第九戰區在長沙嶽麓山辦了一個幹部訓練團,分期輪訓全戰區各級軍官,第三十集團軍的兩名高級指揮官發電報給王陵基,要求第一批入團受訓。

王陵基認為是好事,就同意了,沒想到這兩人一到長沙,就徑直回了四川,走之後才打電報給王陵基,請求準予長假,返川就醫。

王陵基可用的戰將不多,溜號的這兩人,一個是軍長夏首勛,一個是副軍長兼新十三師師長劉若弼,其中劉若弼指揮過麒麟峰之戰,是他較為看好的新生代戰將。

接到電報,王陵基急忙命長沙辦事處攔阻,但已經來不及了。他又派人趕到四川,多方勸慰,好話說了一籮筐,兩人就是不肯回來。

王陵基氣惱之下,無計可施,只能一個勁地發牢騷。

蜀中無大將,廖化為先鋒,就韓全樸這樣看似不成器的,也就一棵獨苗,以後仗可怎麽打?

薛嶽聽到後,便向王陵基推薦了一個陸軍大學畢業的將官學員。此人是貴州籍,王陵基開始還有些猶疑,他的幕僚進言說:“如果你這次推卻了,薛嶽一定不高興,以後你讓其他人當軍長,就可能不被他批準,倒不如先接受下來,這樣你和薛嶽的氣就通了。再者,這個陸大生與軍政部長何應欽是同鄉,將來找何應欽要補給還可以借助這層關系。”

王陵基一想也有道理,反正多出的坑得填上,管他好賴,用了再說。

來一個是來,來再多的也一樣。王陵基索性致電蔣介石,主動要了幾名陸大將官班學員,幫他整頓部隊。之後,基本上是來者不拒,只要有人介紹,他一律歡迎。

將少兵多,第三十集團軍的整體戰鬥力還是上不去,可是當你怒其不爭的時候,它有時又能猛不丁地突然放一下光芒。

羅卓英在江西組織上高會戰,王陵基奉命派新十五師增援。新十五師到達上高後,從日軍側背發動猛擊,使日軍蒙受較大傷亡,戰役中一名團長英勇戰死。

上高會戰取得勝利後,羅卓英對新十五師大加表揚,除報請嘉獎外,還專電軍委會優先補充。

好不容易盼來表揚,指揮官卻並不是自己,王陵基真不知道該笑還是該哭。當羅卓英來電表示感謝時,他半開玩笑地來了一句:“我的部隊由別人指揮,就很賣力,看來指揮官得是生面孔才行啊。”

王陵基難得打勝仗,自然要利用這一機會進行大力宣傳,以鼓舞部隊士氣。他親自為陣亡團長選擇墓地和送葬,並下令從連到軍,均需派代表和他一齊送葬。

此外,他還帶頭發動全集團軍官兵捐出三天薪餉,為陣亡將士修建了一座忠烈祠,把陣亡、傷亡及因公死亡官兵的名字,全都立牌供在祠內。

王陵基把感動進行到底,他甚至一度遷到祠內居住,以這種看上去幾乎有些魔怔的舉動,來激發官兵們“為你生為你死”的那種鐵血精神。

可王陵基還是失望了。

第二次長沙會戰開始時,正好王陵基到重慶述職,職務由集團軍參謀長代行。當會戰進入緊張階段時,薛嶽發來電令,要求將第七十二軍轉用於平江附近,越快越好,以填補楊森第二十七集團軍出擊後的空當。

參謀長轉命第七十二軍軍長韓全樸。韓全樸接到“越快越好”的命令,一股無名之火騰地直躥腦門:你一個參謀長,不過臨時管管家,給個面子倒越發上臉了,我在休整,誰敢這麽指派我?!

韓全樸當下朝集團軍總部的參謀大罵一通,說這是在拿小鞋給他穿。參謀們百般解釋,強調這是戰區長官部命令,他才勉強率部出發,但已遲誤了將近兩天。

薛嶽發現第七十二軍遲遲未動,不由大怒,嚴令斥責該軍行動遲緩,並且撂下話來:“如能按時趕到平江,保持戰略要點,則是此次會戰功臣,假如遲誤,致使平江失守,就是罪魁!”

韓全樸在途中接到電令,大為震恐,再不敢優哉遊哉,當下就挑出千人精兵,親自率領,星夜趕往平江。事後聽說,日軍一部距平江僅有二十裏之遙,聽到第七十二軍趕到,才改變了攻擊方向,要不然韓全樸的“罪魁”帽子想甩都甩不掉了。

在第二次南嶽會議上,蔣介石沒有放過這一細節,追問得特別緊。韓全樸窘急萬狀,不知怎麽回答才好。

王陵基恨鐵不成鋼,但自從夏首勛、劉若弼走後,帳下更加乏人,也只得厚著臉皮保上一保,因此會議中間一再向薛嶽使眼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