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喋血行軍路(第3/14頁)

薛嶽心領神會,馬上起立說:“第七十二軍在此次會戰中是完成任務的,平江沒有丟。”

蔣介石這才沒有繼續追問下去。

一二不過三,第三次長沙會戰成了王陵基證明自己的絕好機會。他早早就親率主力從修水出擊,先在長沙附近對日軍進行球心攻擊,再超越追擊,以東方截擊軍總司令的身份,由東向西進行防堵,動作既麻利又漂亮。

可是關鍵時候,有人失守“街亭”,打亂了他既有的全部步驟。

出征之前,王陵基給韓全樸留了一個師,讓他負責看守武寧、修水。沒多久,韓全樸傳來報告,說對面日偽軍增加到一千多人,向他發起進攻,他招架不住,已被迫撤出武寧,還準備再撤出修水。

王陵基一想,日軍正在集中力量會攻長沙,武寧、修水一線最多是牽制性質,不可能增加太多兵力啊。

於是他嚴令韓全樸立即回師反擊,所謂兵來將擋、水來土掩,日軍敢自投羅網,正好給你一個全部幹掉的機會。

發令之後,王陵基又唯恐韓全樸報告屬實:第三十集團軍的官佐家屬及庫存糧彈被服,全在修水城內呢,萬一城池失守,軍心必將崩潰。

為慎重起見,他不得不再抽出兩個團,星夜兼程趕赴修水增援。這兩個團都是主力部隊,其中就包括總部直屬團,對東防線實力的影響不言而喻。

兩團到達修水後,才得知日軍距離修水尚有二十到三十裏,而且並沒有繼續往前突進,只苦了沿途百姓,遭受到很大損失。至於韓全樸,根本拿王陵基的反攻命令當耳旁風,還在拼著命往後逃。

雖然修水無恙,保住了一個“街亭”,但王陵基顧此失彼,另一個“街亭”——東防線被友軍聯隊趁機擊破,導致功虧一簣。

王陵基捶胸頓足,恨死了該死的“韓馬謖”。

戰後,戰區長官部傳來的情報,讓王陵基更加難堪。

情報顯示,當時向武寧、修水進犯的日偽軍總數不超過四五百人,不足“大嘴”所稱數量的一半!

有人辛苦賺錢,有人卻在敗家。王陵基當即在總部召開營長以上會議,對戰役成敗進行檢討,讓韓全樸仔仔細細地匯報作戰經過。

匯報時,大嘴還不肯老實交代,始終閃爍其詞,又想靠蒙混僥幸過關。

王陵基大為震怒,徹底失望:多難可以興邦,多演只能穿幫,我看你連馬謖都不如!

他忍不住揭穿了對方老底:“這次失敗,你以一師之眾,被四五百日偽軍打得望風而逃,還不執行總部命令,致使人民遭受重大損失,幾乎影響整個戰局,你讓我如何下台?”

王陵基揮淚斬馬謖,不過沒有將韓全樸殺頭,只是予以免職,將他打發走路了事。

在川軍將領中,若以自岸自傲和軍事才能而論,王陵基和楊森最為接近。影珠山作戰的間隙,楊森還親率主要幕僚,輕裝來到第三十集團軍總部,和王陵基進行了會晤。

握手是握手,較勁是較勁。“王老師”雖然屢戰屢敗,但他心裏始終藏著一個勵志哥,而且從不認為自己比楊森差到哪裏去,要說差,就是部隊太差了,被這些大大小小的馬謖一拖後腿,有多少力也使不上。

王陵基的第三十集團軍一共兩軍四師,全是乙種軍。靈官朝思暮盼,天天做著夢都想把這兩個軍變成甲種軍。為此,他和一班幕僚商討來商討去,始終不得要領,最後決定親自去找陳誠討個計策。

陳誠不光做過王陵基的上司,從那以後,兩人私交也不錯。

棗宜會戰後期,陳誠被蔣介石緊急任命為第六戰區司令官,以抵擋日軍的進攻,但襄河河防被突破的速度超過了他布防的速度,未幾,宜昌即被日軍攻陷。

陳誠原本在蔣系陣營乃至整個國內軍界炙手可熱,其大名幾乎無人不知,無人不曉,乃至有“小委員長”之稱,但因失守宜昌,聲名一下子跌落谷底。

後來陳誠去重慶,正好王陵基也在重慶述職,他就邀了劉航琛等人一起請王陵基吃飯。席間劉航琛喝醉了,談到宜昌失守,頗有譏諷之意,陳誠當時感覺很是難堪,王陵基立即起身,說:“你們都不了解陳長官(陳誠),我深知陳長官為人的偉大。他這個人勇於負責,凡是遇著險惡局勢和他人不敢承擔的任務,明知必敗,也要為領袖分憂擔過。”

王陵基的意思是宜昌換誰都守不住,陳誠明知不可為而為之,不應該以此對他進行苛責。

王陵基這麽說,並不完全是在拍陳誠的馬屁。在前線打仗打得越久,他對抗戰的艱苦程度越有認識,這哪裏是後方這些清談之客所能想象的呢?

陳誠在武漢會戰的問題上曾諒解過王陵基,如今王陵基也很能體諒陳誠的不易和難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