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置之死地而後生(第3/10頁)

薛嶽既不相信第四次長沙會戰會爆發,當然也就不會去認真對待和研究這條寶貴的線索,然而它正是橫山勇用來打垮薛嶽和楊森的一大法寶。

新20師據守新墻河第一線,這畢竟是一支新老混雜的部隊,在日軍強大兵力的攻擊下,率先支持不住,節節潰退,只得由第133師對之進行臨時收容,兩師合二為一。

第二十軍軍長楊漢域起初還沒有估計到敵情如此嚴重,只感到仗越來越難打,其靈活快捷的特點也受到很大限制,當下決定采用壓軸的最後一招:往平江收縮。

尚未來得及抽身調頭,日軍突然迂回到師部所在的關王橋附近。幸虧擔任警戒的搜索連及時發現後迎頭痛擊,這才使得指揮系統沒被端掉。

第二十軍沿著撤退路線,分別占領要點,阻擊後再逐步後撤,因此撤得有條不紊。不過當接近平江時,還是被嚇了一大跳。

這裏的日本兵同樣到處都是,並不比新墻河以南的主陣場少,軍部直屬的輜重兵團正被一股日軍纏住,脫身不得。

第二十軍搶先以主力占據附近高山,將這股日軍壓迫在山谷內進行攻擊,激戰至晚,終於成功將輜重兵團解救出來,並抓住了幾名日軍探子。

對探子的審訊結果,讓眾人不寒而栗——第二十軍已經陷入了日軍的包圍圈!

橫山勇顯然認真研究過第二十軍的作戰特點。他發現第二十軍的活動規律是,會先守新墻河,再守關王橋,最後退至平江,並隨時保持側擊姿態。

他之所以要將骨幹師團列於外側,就是要壓制第二十軍的側擊,使之在平江無法立足,同時趁勢進行包圍。

在第二十軍身後,是從新墻河追來的第68師團,前面,是從平江東面抄來的第3師團,兩個師團一東一西拉網,南面的汩羅江北岸還停留著一個師團,專門負責從南向北兜底。

如果不是東西之間隔著數十裏的山地,如果不是第二十軍撤退中的隊列始終保持不亂,這個網早已可以將其完全罩住。

根據探子的交代,日軍正在前往長壽街的方向搶修公路,以加固包圍圈,說明那裏仍有隙可鉆。

經過商議,第二十軍決定分成三個縱隊,從傍晚開始突圍。當越過公路時,恰與日軍車隊遭遇,第二十軍便捎帶著拿它當了下酒菜,共燒毀敵汽車三輛,繳獲了許多戰利品。

日軍增援部隊聞訊趕到,隨即發起攻擊,結果雖然大部隊越過了公路,但第133師搜索連和野戰醫院被截在了後面。

第二十軍各部向來都具有極其頑強的求生能力,到了第二天晚上,在搜索連的掩護下,野戰醫院的傷病員們也得以轉危為安。

可是他們還不知道,自己跳出的只是第一層包圍。

在平江以東,還有第13師團,其攻擊目的地為長壽街,這相當於構成了第二層包圍圈。

一旦長壽街被日軍完全控制,就意味著幕阜山區的大門將向第二十軍提前關閉,全軍被包圍後只有覆滅一途。

在第二十軍陷於第一層包圍的同時,第13師團已按聯隊分成左中右三路,向長壽街齊頭並進。

危急時刻,王陵基挺身而出,傾全力對日軍進行側擊。他的第一反應倒不是為了接應第二十軍,而是阻止日軍南下,消除對長沙的威脅。

在王陵基的指揮下,所屬新13、新15師在長壽街一帶層層抵抗,加上天降大雨,使得第13師團的中路聯隊落到了其他兩路的後面,進攻序列再也無法維持平行狀態。

第13師團長見狀,把中路聯隊長一頓臭罵。

這哥們兒被罵急了,鼓起余勇,拼著命往前沖。

轉眼殺到南樓嶺,按照日本人的一般作戰程序,先要進行偵察,再實施攻擊,但因為著急趕路,聯隊長連這個也免了,第一時間便命令山炮兵進行轟擊:叫你擋著我,這回非得讓你們五步之內沒有芳草,十步之內立馬消停不行。

山炮打得歡暢,山頭上的“中國兵”被炸死炸傷不少。最後沖上去一看,傻眼了,全是自己人。

原來左路聯軍進展較快,在與新十五師激戰後,已提前占領了南樓嶺,可還沒顧得上慶祝,便被中路聯隊轟了個稀裏嘩啦。

第13師團未能提前控制住長壽街,給第二十軍帶來了生機,但他們顯然也無法再停留在長壽街,只能繼續撤往東面山區。這時他們才知道,總部和軍部都曾遭第3師團圍攻,平江已經失陷。

在前兩次長沙會戰中,第二十軍都是消耗日軍後再轉移到平江以東,然後借機進行側擊,這成為薛嶽在三次會戰中的定海神針,現在的情況完全變了。

換句話說,橫山勇消滅第二十軍的計劃雖然落空,然而他還是最大程度地解除了後防上的障礙和威脅,可以心無旁騖地進攻長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