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從救上到勤王戊戌庚子間的朝野政局(第3/22頁)

如何實現借助外國力量達到光緒復辟的目的,有所謂“公明正大之策”和“隱微之工夫”兩種辦法。所謂隱微之工夫,亦分兩類,一是康有為所希望的由英、日等國派少數奇兵再度發動政變,迫退西太後;二是如康有為與宮崎寅藏在香港所討論的,派日本壯士刺殺西太後。[15]此類計劃在戊戌政變發生不久,局勢混亂之際或可趁亂實行,一旦慈禧控制住局面,就不是少數兵力或俠士可能做到。梁啟超等人認為:“仆等初時欲主隱微之工夫,此乃貴邦一國之力即可辦,無俟再約他國者。然恐貴國未必肯出此策,且此策於半月前當易行,今已難行矣。”

所謂公明正大之策,即梁啟超對日本人士所說:

望與英、米諸國公使商議,連署請見女後或致書總署,揭破其欲弑寡君之陰謀,詰問其幽囚寡君之何故。告之曰:若大皇帝有大故,某等各國將下國旗,絕邦交,興問罪之師,代支那討弑君賊雲雲。則彼等或有所懼,而不敢肆其荼毒。

也就是以武力為後盾,通過外交途徑進行幹預,達到政治解決的目的。而這樣做單獨一國的威力不足,需要數國聯合施壓。除英、日兩國外,進入康、梁視野之內的還有德國和美國。“若仆傾所謂仗義執言者,則公明正大之策,然似必聯英、米始能有效。借此事以成日、清、英、米四國聯盟之局,亦地球之一好機會也。若貴政府肯相助,則仆等將再航米、英而乞之。”[16]11月康有為再度致函李提摩太,提及“近聞貴國大集兵於威海,並議聯約德、日、美各國,仗義執言,將以救我敝國皇上復辟。”[17]10月31日,有人以“中國各省士民”的名義發布“合呈上海英總領事稟”,呼籲其電達英京,扶持光緒恢復皇圖,“退衰謬而進賢良,斥僉壬以安社稷,革除舊習,重布新猷”,再造中國。[18]

政治交易,首要原則是避害趨利,僅僅靠施助的一方仗義執言和接受的一方心存感激,往往並不可靠。康、梁等人主要從三方面設法打動英、日。其一,強調恢復新政有利於各國尤其是英、日兩國的利益。康有為告訴李提摩太:如果復辟成功,“我皇上必將有格外圖報,以扶亞東大局,抑貴國實利賴焉”[19]。梁啟超則一再強調中日兩國利害相關:

蓋東方之安危,全系乎敝邦之能自立與否。敝邦立則日本之邊防、商務、工藝皆受其利,敝邦危則皆受其害……然敝邦之能立與否,全系乎改革不改革。敝邦之能改革與否,又全系乎皇上之有權無權,然則我皇上今日之失權,其牽動於日本之國礎者,甚相切近矣。[20]

其二,突出俄國與守舊派的關系,或明或暗地指示光緒如果不能復政,親俄派的守舊黨將使中國日益為沙俄所控制。9月25日康有為在與班德瑞會談時就言詞閃爍地將政變與沙俄拉上關系,指“皇上與西太後的沖突是無法調和的了,因為皇上是為了英國而西太後則是為的沙俄”,甚至稱西太後為“沙俄的走狗”。雖然英國政府並不認為政變有任何外國的影響,班德瑞還是得出結論:“西太後的重新當政是一種退步,且對沙俄有利。”[21]梁啟超致函李提摩太,也刻意指出:“惟東方之局日急,若貴邦與美、日兩國不早為計,他日俄羽翼既成,無復可望耳。”[22]不無巧合,《知新報》刊登的“中國各省士民合呈上海英總領事稟”同樣有此內容:“中國之勢,現分二黨,舊黨恃俄之力,俄得舊黨附和,必得中國。新黨望英美之援,實欲力保主權,以與泰西均勢而底太平。”[23]

相比之下,梁啟超更加強調俄國對日本的威脅。9月27日他致函伊藤博文時稱:

今者強俄眈眈,視東方諸邦如彼囊中之物,苟敝國不克自立,雖貴邦欲提而挈之以同敵俄,恐力量必有所不給矣。欲敝國之自立,舍寡君而外,他無可冀者。……女後及滿洲黨死心塌地願為俄人之奴隸,托庇於其宇下,只求區區之北京無事,他非所計也。嗚呼!自此以往,敝國其折而入於俄矣。

他進而表示:

啟超等明知他邦幹預內政,非本邦之福,然日暮途遠,不得不倒行逆施。彼女後及滿洲黨執國權則亡也,諸邦群起幹預內政亦亡也,其為亡一也,寧借日本、英、美之維持,不甘為露西亞之奴隸。[24]

一個月後,梁啟超致函日本外務大臣大隈重信,更將政變原因歸納為帝後、新舊、滿漢、英俄之爭,“然要而論之,實則只有兩派而已。蓋我皇上之主義在開新、用漢人、聯日英以圖自立,西後之主義在守舊、用滿人、聯露西以求保護”。中日輔車相依,唇亡齒寒,

今西後與賊臣榮祿等之主義,一意求露國之保護,甘心為其奴隸,(雖未定有密約,然)露人外交政策最險而最巧,常以甘言美語釣餌人國,所墟之邦不知幾何姓矣。今諸邦雖持均勢之主義,各謀在我邦得額外之利益以抵制之,然我之偽政府惟露人之言是聽,露人直欲以我政府為傀儡,而暗中一切舉動將悉陰持之,以他日必至之勢也。故使偽政府不更易,主權不能復,則於東方之局,各邦常為客而露人常為主。以客敵主,常處於不能勝之勢,恐支那之全折而入於露,為時甚近矣,何均勢抵制之可言?且即使能均勢,能抵制,而亦非日本之利也。[25]其三,利用英、日兩國彼此競爭的心理。康有為在香港見宮崎寅藏時就故意顯示英國對其如何熱情,試圖以此作為與日本討價還價的籌碼。[26]而寫信給李提摩太,則稱:“仆將詣貴國求救,道過日本,其國民思救我國情意踴躍,故暫勾留。”[27]梁啟超在致大隈重信函中,也談到國際局勢的消長變化與各國的戰略方針息息相關:“仆嘗觀英國近年來政策著著退讓,未嘗不為之頓足。見露、獨之政策,或如鷙鷹,或如瘈狗,未嘗不為之震驚。歐洲未來之勝負決於是矣,竊知貴國政府之必慎所擇也。”[28]意在刺激日本大膽進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