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征討淮西(第2/16頁)

面對吳元濟的公開反叛和肆無忌憚的燒殺搶掠,朝廷內外人心惶惶,究竟是討伐還是姑息,這已經是擺在朝廷面前必須決定的事情。很多朝臣面對吳元濟的兇猛來勢,希望皇帝李純能夠接受現實,立即任命吳元濟為淮西節度使並赦免其罪行,而且他們還指出淮西節度使這個職位不接受朝廷任命,已經有五十年的歷史,如果現在貿然改變這一現狀,以朝廷目前的實力恐怕很難。

當時在朝臣中主張堅決討伐的只有以李吉甫為代表的少數朝臣。但就在這極少的主戰派中,李吉甫在元和九年(814年)十月三日不幸病逝,這讓李純悲痛萬分,這麽多年來似乎只有以李吉甫為代表的少數朝臣是李純“以法度裁制藩鎮”的堅定支持者,現在隨著李吉甫的去世,李純失去了一個強有力的支持者。不過,也正是因為李吉甫的去世,使得悲痛之下的李純決心討伐淮西,誓要一雪前恥。

十月二十一日,李純正式發布《招諭淮西詔》,在詔書中,他首先申明吳元濟的罪行主要是未經朝廷批準,擅自繼任節度使職位,並且大肆燒殺搶掠。值得一提的是,李純在談到這個問題時,十分注意將淮西的普通士兵與吳元濟本人區分開來,認為士兵們是受吳元濟的脅迫,並非出於本心。因此李純任命嚴綬為招撫使,前往襄州、蔡州等地進行招撫。

在唐代,招撫使這個職務具有招撫歸順和討伐叛逆的雙重職責,能招撫最好就招撫,如果招撫不成就進行討伐。嚴綬因為能寬以待人和以柔克剛所以被李純委以招撫的重任,進而號召淮西將士要主動歸順朝廷。

由此可見,李純的策略是先禮後兵,其重點在於招撫,為了充分表達誠意,李純許願淮西將士如能主動歸順朝廷,將賜予淮西將士二百萬貫錢。這個數字比起魏博鎮當時主動歸順朝廷後所賞賜的價錢要高出五十萬貫。

嚴綬到達襄州後,為爭取吳元濟的主動歸順,確實作了些努力,但吳元濟依然頑固不化,嚴綬的招撫最終以失敗告終。於是,李純在元和十年(815年)正月十七日,發布《討吳元濟詔》,正式開始了對淮西吳元濟的討伐。

在征討淮西的軍事將領配置上,李純是頗費了一番腦筋的。事實上,早在李純得知吳少陽去世的消息時,便在元和九年(814年)十月九日,以洺州刺史李光顏為陳州刺史,同時兼任忠武軍都知兵馬使,統率河東、魏博、合陽三軍人馬,在北部加強對淮西鎮的防禦。

在西北方向上,將汝州(今河南汝陽)劃歸河陽節度使烏重胤,使得河陽軍進一步臨近征討淮西的前線,並讓烏重胤統帥朔方、義成、陜、益、鳳翔、延、慶七地軍隊,從西北方向淮西鎮施壓,與李光顏軍隊形成掎角之勢。

在淮西東部,李純以泗州刺史令狐通為壽州防禦使,統領宣武、淮南、宣歙、浙西四軍;南部以鄂嶽觀察使柳公綽率領五千人馬奔赴安州(今湖北安陵),與安州刺史李聽會合,負責從南面進攻淮西,不過從軍隊數量上來看,李純並沒有將南路作為主攻方向。

從軍事角度來看,可以說李純自吳少陽去世起,就做好了征討淮西的準備,這次下定決心征討淮西,最主要的任務就是任命一個討伐淮西的總指揮。

李純下達討伐詔令後,將討伐的事宜順理成章地交給了招撫使嚴綬,讓他負責指揮討伐淮西之戰的全面事宜。嚴綬顯然不是將帥之才,做招撫工作尚且合格,但指揮戰爭並非所長。接到皇帝陛下的討伐詔令,嚴綬並沒有制定統一的戰略作戰方案,而是在事先沒有充分準備與諸道軍隊聯系約定的情況下搶先進軍,雖然初戰取得小勝,但二月二日夜間在磁丘(今河南遂平)被吳元濟閃電突襲,嚴綬猝不及防慘敗而逃,帶領殘兵奔逃五十裏退守唐州(今河南泌陽)。

二月九日,壽州團練使令狐通在淮西軍隊的進攻下也損失慘重,壽州與光州交界處的重要城柵被淮西軍隊全部攻破。李純聞訊後十分惱火,於二月二十一日下令以左金吾大將軍李文通取代令狐通,將令狐通貶為昭州(今廣西平樂)司戶。

三月二十九日,李光顏在臨潁(今河南臨潁)擊敗淮西軍隊。四月三日在南頓(今河南項城)再敗淮西軍隊,同時魏博鎮節度使田興派其子田布率領三千人馬援助官軍討伐淮西。

李光顏接連打了兩個勝仗,挽回了先前令狐通慘敗的損失,而且朝廷從四面八方向淮西施壓,也讓吳元濟感受到了極大的壓力。在吳元濟看來,如果僅憑淮西三州的兵馬對付朝廷幾路大軍,確實存在相當大的困難,於是他派使者奔赴成德、平盧二鎮,向王承宗、李師道求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