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權臣固政(第3/9頁)

史書上沒有記載為仇士良通風報信的那個人的初衷是什麽,但可以肯定的是,在仇士良對部下說完要大鬧丹鳳樓的狠話後,李德裕便得到了消息,於是他搶在仇士良之前,將這件事報告給了皇帝李瀍。

李瀍當即認為一定是別有用心的人在挑撥離間,於是他在延英殿召見仇士良,當面向其解釋說赦書的內容都是自己的想法,和宰相等人完全沒有關系,而且赦書尚未公開發表,仇士良怎麽會聽說有削減神策軍待遇的事情呢?

有了皇帝陛下的定心丸,仇士良的怒氣才逐漸平復下來。在恢復冷靜的同時,他也為自己口無遮攔而懊悔不已,所以聽完李瀍的解釋後,仇士良恭敬地向皇帝陛下叩了三個頭,然後誠惶誠恐地退了下去。

李瀍借仇士良之力順利登上皇位,雖然在表面上對他加官晉爵尊崇至極,但內心深處始終對這位自甘露之變以來就手握禁軍,在朝廷中專橫跋扈、說一不二、鉗制文宗李昂的家奴懷有恐懼之感,可以說厭惡的成分遠遠超過擁立即位的感激之情。

對於這一點,精明的仇士良其實也十分明白,所以他才會對自己的口無遮攔而誠惶誠恐,因為他也擔心會刺激到皇帝陛下那敏感的神經。而且仇士良已經從李瀍更多的信任李德裕的變化中有所察覺,自己在皇帝心中的地位已經開始動搖,為了確保絕對安全,仇士良以年老體衰為由,於會昌三年(843年)四月向皇帝李瀍提出退休的請求。

對於仇士良的請求,李瀍當時心中樂開了花,在表面上稍作挽留之後,李瀍順水推舟地下詔免去仇士良觀軍容使的職務,以左衛上將軍兼內侍監、知省事。在此之後仇士良又多次提出請求致仕,終於同年六月得到了李瀍的批準。

會昌三年(843年)九月,歷仕憲、穆、敬、文、武五朝,橫行朝廷將近30年,曾經殺死兩位親王、一位皇妃和四位宰相的大宦官仇士良病死於自己的府邸之中,終年63歲。

從他的結局來看算是善終,這個雙手同樣沾滿鮮血的宦官,是一個比李輔國、程元振、魚朝恩以及王守澄等更加聰明的人。原因在於他懂得知難而退,算是一個沒有被權力和恩寵徹底蒙蔽心智的人,所以他可以安靜地死在自己的府邸。不過,仇士良雖然離開了這個世界,但關於他的事情並沒有結束。

在仇士良死去的一年多後,即會昌四年(844年)六月,宮中有和仇士良結怨者,忽然站出來揭發仇士良的罪行,說他活著的時候存有謀反之心,而且府邸裏私藏兵器甲胄。李瀍得到報告後,命人前去搜查,結果確實搜出了幾百件兵器甲胄。

按照《唐律》規定,如果私藏甲胄三領、弓弩五張,則要被處以絞刑,而仇士良私藏了數百件,即使千刀萬剮恐怕也難以抵罪。於是,李瀍詔令削奪其官爵,並沒收其全部家產。

仇士良最終也沒能逃過懲罰,雖然那個時候他已經是個死人,但因為其囂張跋扈三十年,還是將惡業播到了家人身上。隨著仇士良的被迫退休和遭到懲處,李瀍即位後在抑制宦官方面取得了成功。縱觀李瀍在位的六年間,像李輔國、程元振、仇士良那樣囂張跋扈的宦官不曾出現,取而代之的則是宰相李德裕獨攬大權。

當然,宦官幹預朝政已經歷時百年,積以成習難以根除,整倒一個仇士良並不意味著就能徹底根除宦官幹政的局面,李德裕對此不能視而不見,而他所能做的,就是在努力尋求平衡的基礎上盡量抑制宦官特權,換句話說將宦官特權限制在不損害朝廷大局所能容許的範圍之內。

在仇士良之後,宮中宦官的頭面人物是樞密使楊欽義和劉行深。楊欽義與李德裕可謂是老相識,李德裕復相之前擔任淮南節度使的時候,楊欽義是淮南監軍。那個時候李德裕並不拿楊欽義這個監軍當回事兒,完全不像其他藩鎮節度使對皇帝任命的監軍畢恭畢敬,因此遭到楊欽義的嫉恨。

直到有一天,楊欽義突然接到皇帝的詔令,讓他即日起程入朝。當時許多人猜測楊欽義此番入朝,一定會被委以重任擔任樞密使。李德裕聽到人們議論後,為了避免日後楊欽義為難自己,便在節度使府衙擺下酒席宴請楊欽義。席間李德裕對楊欽義巧言恭維,又贈給楊欽義珍玩寶物數十件,搞得楊欽義十分感動,表示如果日後高升,一定不會忘記提攜李德裕。

可是就在楊欽義啟程行至汴州時,又突然接到皇帝的詔書,讓他重返淮南擔任監軍。楊欽義返回淮南後,第一件事就是想將李德裕贈予的數十件珍玩寶物如數奉還。可是李德裕卻絲毫不以為然,他告訴楊欽說這點東西不算什麽,希望楊欽義不要多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