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會昌廢佛(第2/10頁)

李世民即位後,出於報答以及鞏固皇位的需要,在貞觀十一年特意下詔,宣布道士、女冠的地位在僧尼之上。而且李世民還自稱道教教祖是李唐皇族的遠祖,以此提高本來並不著名的李氏的聲望和地位。可以說,他在位時期對道、佛二教的態度是對李淵時期的一種繼承,並且進一步提高了道教地位,對道教勢力的急速擴張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

此後,一直到唐高宗李治時代結束,道教都保持較高的地位。可是隨著武則天時代的到來,道教開始受到一些壓制,因為武則天是女皇的這種特殊身份,使得她十分在意為自己篡奪李唐天下大造輿論。因此,她一反高祖李淵以來崇道抑佛的政策,極力扶持佛教,例如,她讓薛懷義偽造《大雲經》,稱自己是彌勒轉世,應當取代李氏天下,同時她削去老子的皇帝封號,命令佛教在道教之上,下令收繳《老子化胡經》,限制出家道士數量等。據說,現在龍門石窟的盧舍那大佛像就是武則天依據自己的形象而建。

到了唐玄宗李隆基時期,道教的發展一改先前武則天時代的萎靡,開始重新復蘇,並且因為國家逐漸步入黃金時代而達到登峰造極的地步。老子的皇帝封號在中宗李顯時期已經恢復,李隆基即位後多次到供奉老子的玄元皇帝廟拜謁,一再加封號提高其地位,直至“聖祖大道玄元皇帝”尊號為止。他下令全國州縣必須建立玄元皇帝廟,制作玄元皇帝像,並且多次利用道教制造玄元皇帝下凡的神話以鞏固皇權。

不僅如此,李隆基還經常接見道士委任官職,本人親受法箓,拜道士為師,恢復道士的皇親資格。道士、女冠犯法享有地方官吏不得擅自處罰的特權,因此使道教的地位急速提高,讓佛教望塵莫及,儼然成為受皇家保護的特殊社會階層。

道教勢力在唐朝的飛速發展,是因為道教在改朝換代之際向開國之君密告符命,博取恩寵;在天下承平之時,他們與皇族保持密切關系的途徑是從事煉丹活動,為皇帝煉制和進獻不死之藥。想通過服食丹藥而實現長生不老的皇帝中,絕大部分是信奉道教的人,例如,太宗李世民、憲宗李純、穆宗李恒,而高宗李治和玄宗李隆基雖然擔心會像太宗李世民一樣服食丹藥中毒而未敢服用,但對道教的長生不死之說也是深信不疑。

肅宗、代宗時期,佛教盡管不像唐朝前期那樣絕大部分時間受到壓制,甚至還有超過道教之勢。但道教那長生不死的丹藥依然在皇室上層具有很深的影響力,煉丹和服食丹藥的活動有增無減。佛教在唐朝地位最高的時期當屬憲宗李純在位時期,李純在唐朝諸帝中堪稱佞佛的突出典型,一場迎奉佛骨鬧劇將朝廷上下搞得人心離散,然而他又想借助道教的丹藥實現長生不老,最終服食丹藥成為他死亡的導火索。

穆宗李恒、敬宗李湛雖然在位時期很短,但對道教的丹藥始終癡迷。穆宗李恒雖然即位之初就將蠱惑父皇李純服食丹藥的道士趕盡殺絕,但他最終也沒能抵擋住丹藥的誘惑以致最終送命。敬宗李湛雖然沒有服食丹藥,但他的死與寵信道士有著必然聯系,而且李湛在位兩年多的時間裏,關於他處理政事的記錄寥寥無幾,但參加與道教有關的活動卻連篇累牘、不絕於書,其崇道的熱情可見一斑。

可以說,從唐朝建立伊始,一直到李瀍即位之前這二百多年的時間裏,道教因為與皇族的密切聯系,以及自身的長生不老之說,絕大部分時間保持了較高地位。佛教雖然地位低於道教,但因為李淵定下的宜崇客禮的原則,所以李淵之後的歷代皇帝基本遵從。但到了李瀍即位後,情況卻發生根本性的變化,具體來說,就是道教依然保持很高的地位,但佛教卻遭到致命的打擊。

崇道

李瀍在即位之前就是忠實的道教信徒,與道士多有交往,且頗好修道之術,對道教鼓吹的長生不死之說深信不疑。在他即位的第二個月,即開成五年(840年)二月,就下詔將每年二月十五日玄元皇帝老子的降生日定為降聖節。朝廷百官這一天休假一日,同時下令長安、洛陽兩京及天下州縣設齋行道作樂,除了緊急軍情之外,將其設為常例。

當年秋天,李瀍召敬宗李湛時期就頗受寵信的道士趙歸真等81名道士入宮,在三殿修全箓道場,李瀍親至三殿,在九天玄壇接受法箓,正式拜趙歸真為師。當時右拾遺王哲上疏勸諫,認為新皇帝即位伊始,需要處理的政事有很多,不應該對道教崇信過頭。然而,奏疏遞上去,李瀍回饋給王哲的卻是將其外貶為河南府功曹的詔書。

據史料記載,李瀍對道教的癡迷程度已經達到狂熱狀態。會昌元年(841年)三月,他下令為趙歸真等道士修建靈符應聖院,六月,又以衡山道士劉玄靖為銀青光祿大夫,充崇玄館學士,賜號廣成先生,並在這一年下令開講“四子真經”之一的《南華經》,在慶陽節於宮中設齋,召集僧、道進行議論。不過,李瀍對佛、道二教的態度截然不同,他賞賜道士紫袍以獎勵,卻沒賞賜僧人,由此表現了他崇道抑佛的鮮明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