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黨爭終結(第2/7頁)

不過,李炎在此後沒多久便病逝。李忱即位前就已經對李德裕的專權行為產生不滿,況且李德裕是先皇的寵臣,作為新君的李忱,勢必要清除先皇的諸多痕跡,所以無論從哪個角度來看,李德裕都是要被清除的對象。

所以李忱即位伊始,就開始了清除李德裕的計劃。只不過誰也想不到,作為先皇的絕對寵臣,倒台竟是如此之快。

牛黨復興

李德裕的專權不僅讓眾多朝廷官員怨言頗多,最關鍵的是皇帝李忱對他的專權也是十分憎惡,並由此產生了對李德裕主持下的武宗會昌一朝政治的強烈逆反情緒。不過,在李忱即位的時候,因為所謂的武宗李炎的遺詔中還寫著由李德裕攝冢宰,在太極殿舉行的李忱即位儀式上,宰相李德裕是理所當然地手捧新皇帝即位冊文的不二人選,而且以武宗李炎訓話形式的冊文中,絲毫看不出對李德裕有什麽不利之處,所以李忱暫時沒有采取任何行動。

但是當即位典禮結束後,李忱對左右的人不無調侃地說:“剛才靠近我的人就是宰相李德裕嗎?難怪他每看我一眼,都會讓我感到一種頭發直立起來的恐怖!”

李忱的話一出口,左右的人全都意識到,讓皇帝陛下感到恐怖實在不是件值得炫耀的事情,人們隱約預感,先皇的絕對寵臣距離倒黴的日子不遠了。

果然,在即位典禮結束的僅僅四天後,李忱按禮法脫去喪服,開始上朝主政。第二天便下詔讓李德裕以宰相之銜出任江陵尹、荊南節度使。

盡管當時很多人對李忱即位後,李德裕的地位將會有所變化這一點早有預感,但李忱處置如此迅速果斷,還是讓眾人有些始料未及。而李德裕更是沒有想到,隨著李忱的即位,自己的地位會一落千丈,所以當詔令宣布後,包括李德裕在內的很多人無不為之驚詫。

自此之後李德裕被一貶再貶,凡是以往與他往來密切者,也多被牽連免官。隨著李黨的逐漸沒落,牛黨勢力開始復興,朝廷內的牛李黨爭逐漸進入牛黨勢力占絕對優勢的最後時期,而以李德裕為首的李黨則完全處在被排斥打擊的不利地位,標志著牛黨勢力全面復興的是皇帝李忱起用白敏中。

白敏中,字用晦,華州下邽人。與白居易是同族兄弟,穆宗李恒在位的長慶年間考中進士,在節度使李聽的幕府中任掌書記。會昌年間歷任殿中侍禦史、分司東都、戶部員外郎等職。

李炎在位時十分欣賞白居易的才氣,想要召他入朝任職。但是白居易與楊虞卿是姻親關系,而楊虞卿與李宗閔交往密切,他們都是李德裕的政敵,所以李炎想要召白居易入朝,遭到了李德裕的強烈反對。李德裕上奏武宗李炎,說白居易雖然有才氣,但體弱多病不堪重用,不過李德裕倒是沒把事情做絕,他在強烈阻止白居易入朝的同時,為了照顧皇帝陛下的面子,向李炎推薦了白敏中。李德裕認為白敏中文筆不在白居易之下,而且風度不凡。

如果李德裕知道後來白敏中是如何對待自己的,他一定會為當初極力推薦白敏中而後悔不已。

會昌二年(842年)九月,在李德裕的極力推薦下,李炎下詔任命白敏中為翰林學士。白敏中十分明白李德裕之所以推薦自己,並不是因為他真的看重自己,而是因為他在阻止族兄白居易。由於當時李德裕位高權重,身為牛黨成員的白敏中無力與之抗衡,所以只好選擇韜光養晦,將自己真實目的隱藏起來。

會昌六年(846年)三月,李忱即位後罷免李德裕,白敏中終於等來了機會。

五月十日,李忱下詔任命白敏中從翰林學士、兵部侍郎晉位同中書門下平章事,成為眾宰輔之首,相當於李德裕在武宗李炎時期的地位。

當時白敏中立即利用自己受寵的有利形勢,開始對李德裕及其同黨大張撻伐,同時援引提拔牛黨成員和曾經受過李德裕打擊排斥的官員。白敏中是個頭腦靈活的人,為了徹底整治李黨一派,他為自己制訂了詳細的計劃。

李炎在位時,曾經將身為牛黨成員的幾位宰相全部外貶。白敏中首先就是要初步改善在會昌年間被貶黜的五位宰相的處境,進一步提高他們的地位。牛黨的奠基人牛僧孺此時身在循州司馬任上,所處偏遠,官職卑微,白敏中重新任命他為衡州長史。牛僧孺於次年病逝衡州,算是善終。

牛黨二號人物李宗閔被李炎貶到封州。白敏中果斷提拔他為郴州司馬,可惜李宗閔還沒離開封州便因病去世;牛黨核心成員崔珙時任恩州司馬,被改任為安州長史;潮州刺史楊嗣復改任為江州刺史;李玨為郴州刺史。白敏中提攜牛黨成員,其實是想制造一種牛黨復興的聲勢,仔細觀察他所提拔的這些人的官職,並不是什麽了不起的大官,不遺余力地排擠李德裕才是白敏中的根本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