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美國是航空領導者

在探索航空事業時,不要奢望走捷徑。

人們有效仿和學習成熟學科中可以沿襲的東西的習慣,但是在航空方面,我們卻沒有任何可以參照效仿的對象,航空人員大部分要靠自己。發展任何一項新事業,都需要做好充分的準備。對於航空人員而言,他們必須證明自己能為國家帶來巨大的價值,否則他們的實驗就將被中止。

蘭利[1]的經歷不是個例,我們也會經常遇到——他的實驗因為遭人非議而得不到國家的資助,最後致使歷史上最重要的成就與我們失之交臂。幸好,國會終於重視航空了,它能為航空發展需要提供經費,它甚至願意為了可能的前景而冒點風險了。

戰時,國會希望撥款給航空就立即收獲成果,然而事實並非如此。人們在戰爭結束時才明白,金錢不能買到航空知識,航空知識靠的是長時間的經驗累積。撥款給航空沒什麽錯,但在戰爭爆發前政府所花的錢卻並未為航空打下堅實的基礎。

歐洲大戰開始時,美國才14名飛行員。在戰時,美國努力創建一支航空部隊,1.5萬名公民接受了飛行訓練,許多工廠在制造飛機,這些飛機造價低、性能高,但是我們仍在采用外國裝備,因為我們沒有時間制造自己的裝備。

在這次戰爭中,航空兵的統治地位逐漸顯現,如果交戰雙方中的一方沒有航空兵,則擁有航空兵的一方就能在兩周內取得勝利。在這次戰爭中,航空還處於幼年時代,飛機才剛剛出現,飛機的重要性剛剛被飛行員接受,而其他人則將飛機看作是違反戰爭科學的異端。

1918年,我國的航空兵經受了戰火的洗禮,在蒂耶裏堡之戰,航空兵匆匆投入戰鬥,與協約國一同作戰。經過長時間的戰鬥,航空人員想出了許多應用於航空力量的新方法,直到戰爭結束,美國已經擁有一個熟知最新空中戰法的戰鬥參謀部,以及一批歷經戰火淬煉的飛行員。這批飛行員掌握了空戰技法,能在單機作戰或聯合出擊時擊敗世界其他飛行員。

而且,我們還掌握了最大的航空聯合部隊,在聖米耶勒和阿戈訥戰役中由統一司令部指揮。航空力量主要由美國掌握,而空中力量對戰局產生了極大的影響。

1919年春,戰鬥人員從歐洲返回,許多人看不到我國航空事業的未來而選擇退伍。幸好,還有一批堅定的戰士留下,他們成為後來航空發展的基礎。這些人成為我國空軍組織的基礎,他們洞悉現實條件,他們遠見卓識,他們了解未來航空兵的偉大前景。

未來戰爭的條件肯定與剛過去的歐洲所發生的情況完全不同。過去,歐洲沒有航空兵,當交戰雙方意識到航空兵的作用並著手發展航空兵後,雙方在空中的實力相當。直到停戰前三四個月,協約國才獲得絕對優勢,這種優勢決定了戰爭的結局。

美國所面對的任何入侵,首先涉及的是我國的沿海防禦問題,因為它將對付來自歐洲和亞洲的空中或海上部隊。這時,陸軍的作用變小了,空軍則承擔起保衛國土的任務,它能保衛前線、港口,甚至是小村莊,因為它們都可能會成為敵人空襲的目標。必要時,我們也可以主動地發起空戰,因為一支空軍能阻止敵人從海上運輸部隊和補給。因此,我們的國防發展計劃必須基於這樣的設想,即未來戰爭主要取決於國家能生產和使用的空中力量的總數。

身為美國空軍軍官,我們還有義務宣傳航空事業實用、可靠和高效。

空中力量的組成很繁雜。人員方面,它需要軍官、機務人員、制造師、設計師、工程師、檢察員,這些人都需要經過長時期的培養才能具備一定的技能。這就需要適當的訓練制度,訓練制度的制定取決於如何使用空中力量。空軍的主要工作是飛行員承擔的。發展軍航與民航,則需要選擇航線,建立航空港,照這樣去建設航線,才能適用於民用與軍用飛機。未來,我們將看到民航與軍航並肩發展的局面,它們可以采用同一條航線,相同的導航儀以及相同的飛行方法。

上次戰爭期間,還沒有航線的概念,因為距離前線非常近,即使用較慢的飛機從大西洋飛往瑞士邊界也只需要兩個多小時。現在,我們必須建立從大西洋至太平洋的航路,還要建立從北部邊界到南部邊界的航路。這些航路將由無線電通信連接起來。我們已經設立了一個氣象機構,能及時為飛行員預報未來36小時的天氣情況。我們已經能將汽油、機油、機器及備件送到臨時機場,我們還能控制整條航路,空軍可以迅速地到達航路所經地點。

我必須指出,大量飛機是可以從一海岸飛往另一海岸的,空軍部隊轉場飛行的例子證明了,空軍能控制美國的所有邊界和海岸上空。但是民眾仍然認為飛機飛行很短的距離就需要檢修。他們還認為,飛機只能在天氣晴朗時飛行,遇到風暴、暴雨、大霧時,飛機必須停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