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軍事政策或戰爭哲學(第4/7頁)

4.儲備優良的、足夠的物質資源。拋開不必要的民族自尊心,重視並借鑒鄰國所采用和發明的一切有益物質。

5.保護和激勵軍事科學研究,給予研究者以榮譽和尊重,因為這是吸收人才的唯一方法。

6.總參謀部要傾力為戰爭做準備。資料室應備有大量戰史資料,以及各種統計、地理、地形和戰略等方面的文件,由專人保管,保證文件的機密性。

7.由最優秀的軍官負責搜集鄰國的軍事地理和軍事統計情況,了解敵人的作戰物質能力和精神狀態,判斷敵我雙方在戰略上的優劣。此外,國家要對出色完成任務者進行嘉獎。

8.決定戰爭以後,起碼要制定一個概略的計劃,明確作戰目標,明確作戰基地的建立和物資的供應。

9.概略作戰計劃應包括:戰爭的目的;敵人的特點,國家可動用的資源,敵人的民族性和軍政領導人的特點。概略作戰計劃還應考慮到敵人用於戰爭的物力和人力,以及戰爭期間敵我雙方可能爭取到的盟國。

10.不要忘了國家的財政狀況。它也是影響戰爭勝利的重要因素。在民兵組織良好的國家中,金錢的影響力已大大減低,法國證明了愛國心和榮譽感是可以招來士兵的,但這並不能作為一種制度的基礎。我認為,一個國家想擁有最強大的國力,能經受長期戰爭,就必須擁有完善的軍事制度、強烈的愛國熱情和巨大的財富。

軍隊統帥和高級作戰指揮機關

對於國王親自統率軍隊是否於國家有利,人們各執一詞。有一點很明確,那就是如果國王具有和腓特烈大帝、彼得大帝或拿破侖一樣的才幹和能力,就不應該把自己能完成的事業交給他人去完成。只有不重視國家的利益和自己的榮譽的人才會這樣做。

在成功條件相同的情況下,國王兼任統帥會比不是國王的統帥占優勢。國王對自己負責,可以無所顧慮地大膽行動,同時,國王掌握了一切他所需要的資源,可以將其投入戰爭,他還掌握著賞罰大權。

所有這些因素都足以使國王下定決心,使他在他認為最適合的時機,果斷統率軍隊作戰。但是,如果他沒有任何軍事才能,或者他缺乏堅定的意志,那麽他就不適合擔任軍隊統帥。每個將領都會呈報計劃,而一個缺乏決斷和軍事才能的國王,很容易受到親信的影響。這樣,將領就會因此受到各種限制和幹涉,國王還能企望勝利嗎?有人主張國王隨軍出戰,用自己權力來幫助統帥。國王隨軍可能有益,但是造成的困難往往更大,如果遇到己方軍隊被敵人包圍,交通線被切斷,都有可能釀成悲劇。

若是一方面感覺自己有能力親率軍隊,一方面又覺得自己信心不足,那麽最好學習普魯士政府和布呂歇爾[3]的模式,政府給國王配了兩個能力超群的將領,一個善於執行命令,一個是最有素養的參謀長。這種三位一體的模式,如果配合得好,就會獲得良好的效果。

也可以由國王指定一位王子統率軍隊。自路易十四起,這種辦法被經常采用。事實上,王子往往只是名義上的統帥,他的顧問才是真正指揮作戰的人。在都靈會戰中,奧爾良公爵和馬爾森、奧德納德會戰中的布爾袞公爵和旺多默,都是這樣配合的。但我認為這種做法是很不合適的,采用此方法就意味著無人對戰爭負責。都靈會戰中,奧爾良公爵顯然比馬爾森更具洞察力,但馬爾森使用國王授予的全權否定奧爾良公爵的意見,最後敗給了尤金親王[4]。如果這位王子有卡爾大公[5]的才幹和經驗,他就應該被授予全權。如果他沒有這種能力,他就需要一個素養高的參謀長和一個經驗豐富的顧問。

前文已經說過,國王如果不能親自統率軍隊,他就需要指定一個代理人。從歷史上看,這似乎是不可能的。尤金親王就因為其貌不揚而受到國王的慢待,他甚至轉而投入了敵人的陣營。一個明智的政府,應該公正地任用人才,但是人類本身的弱點會對此產生不利的影響。那些渴望得到重用的人,有人狡猾,有人謙遜,但後者總是被前者掩蓋了光芒。即使不考慮這些偶然因素,我們也要承認,一個充滿熱情為國家謀取利益的元首,當他在選賢任能時也總是左右為難。

要想選拔出真正的將才,負責選拔的官員必須出身軍旅,善於分析判斷,否則他就會受別人的影響,或者是受各種派系的影響。如果是由一位曾經在戰場上多次建功的名將來負責,那麽他在選拔人才時就會順利得多。戰場上沒有常勝將軍。如果想根據各人的表現來判定哪個將領更好,就比較困難。服役長、資格老的將領一定能勝任軍隊總指揮的工作嗎?我看未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