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戰略戰術性混合作戰(第3/8頁)

要決定一個戰略上的渡河點,並非想象中的困難。但是,渡河問題和其他作戰問題一樣,總是要遇到一些屬於永久性的決定點,還有一些臨時性的點,這都需要根據敵人兵力部署的情況決定。

如果所選擇的點,對戰略有利,又在地形上對戰術有利,那麽最好不過了。不過,如果這個點在地形上構成無法逾越的障礙,那就需要另選一個渡河點。在另選渡河點時,需要注意,這個點應該盡可能地靠近軍隊行動的戰略方向。此外,關於地形,可以參考以下的建議:最好的渡河點,即軍隊在此渡河後,作戰正面和作戰線都能與河流成垂直方向,至少在第一階段的行軍中,不至於被分成沿不同道路前進的幾部分。這個優點還可以使軍隊避免背水作戰的危險。拿破侖在埃斯靈就是這樣做的。

戰略問題,我想我已經介紹得夠清楚了,現在我們來談談渡河本身的問題,關於如何保障渡河成功,我們可以從歷史中學到很多。古人渡過一條小河,就值得他們大書特書了,但在現在,這類“偉大創舉”則是數不勝數。路易十四就曾在湯爾吉斯渡過萊茵河。

在我們的時代,德東將軍曾兩次渡河贏得勝利,一次在克爾渡過萊茵河,一次是1800年在霍赫施泰特渡過多瑙河。他的成功細節,堪稱典範,這是在作戰中最需要注意的,即準確執行這些細節。

此外,多瑙河上的三次渡河和別列津納河上的一次渡河,都是作戰中的卓越戰例。多瑙河上的前兩次渡河,都是由拿破侖指揮的,地點選在埃斯靈和瓦格拉姆這兩個河床最寬的地方,不過,對岸敵人超過10萬人,火炮約400門。我們可以從佩勒將軍的記錄中獲取一些有趣的信息。第三次渡河,是在1828年,由俄軍在沙圖諾沃完成。第三次渡河的規模雖然不大,但是由於地形所造成的各種困難,以及俄軍所表現出來的巨大勇氣,使這次渡河格外引人注目。

我提出了一些關於渡河的一般性原則,供讀者參閱。

1.要注意迷惑敵人,使其查不到軍隊的真正渡河點,使其無法在正確的渡河點部署兵力抵抗,而在真正的渡河點主要保持靜默。為此,除了戰略佯動外,還要在真正渡河點附近進行佯攻,分散敵人在渡河點上的兵力。為此,要使用大量的炮兵,造成聲勢浩大的模樣迷惑敵人。

2.盡量先派部分兵力乘船渡河,到達彼岸後,消滅那裏的敵人,掩護架橋。渡河的部隊,應迅速占領渡口附近的村莊、障礙物、森林等。

3.注意部署重炮,消滅對岸的一些目標,壓制破壞架橋的敵軍炮兵,為此,應選擇一處河岸較高的地方架設重炮。

4.如果靠近敵岸有一個大島,或是在我軍渡河點附近有小河流匯入大河,都對我方有利。前者,有利於我軍渡河和架橋作業;後者,我軍可利用這種小河集結船只。

5.如果能在河流彎曲的地方渡河,也是很有利的。這樣就可以使我軍的炮兵以交叉火力覆蓋渡河點,阻止敵軍的攻擊行動。

6.架橋位置最好選在兩岸都有良好道路的地方,便於渡河後軍隊掌握交通線。所以,渡河最好避開河岸陡壁。

組織防禦抵抗敵人渡河時,要注意,防守任務是,阻止敵人實現上述渡河保障措施。重中之重就是,用輕裝部隊監視對面河岸,不要處處設防,這會造成無法迅速向受威脅的地點集結兵力的後果。敵人的一部分兵力渡河時,防禦方應及時殲滅它。旺多穆在卡薩諾,卡爾大公在埃斯靈的大規模行動,都值得我們學習。

我已經說過,在戰役開始時渡河將對作戰線方向產生什麽影響,現在我們來談談研究它對渡河後的戰略移動有什麽影響。

渡河後,既要掩護被敵人破壞的橋梁,又要保障自己軍隊的行動自由。如果我方兵力占壓倒性優勢,或是在大勝以後渡河,都不會遇到多大困難。如果在戰役剛打響就渡河,或是敵我兵力大致相等的時候渡河,那情況就完全不同了。

10萬法軍想在曼海姆或斯特拉斯堡渡過萊茵河,對面是10萬普軍,這時法軍要在三個方向上擊退普軍。第一,將正前方的敵人趕回黑森林;第二,在右方掩護上萊茵河的橋梁;第三,在左方掩護美因茨和下萊茵河的橋梁。為此,軍隊難免要分散,但是,絕不能把兵力等分成三部分,且在尚未查明敵軍主力所在地之前,不要貿然派出支隊。

遇到這種情況,主帥很難處理。如果分散兵力去掩護橋梁,一部分兵力就有可能遇到敵軍主力而被擊敗。如果他集中兵力,一旦被敵人迷惑,分不清敵人主力集結點,那麽橋梁就有可能被毀,他就會陷入了進退兩難的境地。

最好在城市附近架設橋梁,迅速強化對橋梁的防護,然後全力迎戰,逐次擊敗分散的敵人,使其無力再威脅橋梁。此外,還可以采用離心作戰線。當敵人將兵力分散各自占領一個位置對我方實行監視時,我軍就可以集中兵力在敵人警戒線附近的一個點上渡河,其處於中央位置的敵軍,也就將被我軍擊破。之後,我軍就可以將部隊等分成兩個支隊,采取離心作戰線,分割外線孤立的敵人。如果我軍在敵軍戰略正面渡河,則渡河之後就應立即轉入正面進攻,而此時,橋梁處於我軍後方,它的安全自然也得到了保障。一個將領也可以采取主力從中央渡河,渡河後再根據邊界線和基地的位置,以及敵軍的部署等,采取離心作戰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