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戰爭勤務或調動軍隊的實用藝術(第2/5頁)

不要指望我能在一本書裏解決所有的關於司令部的問題。每個國家所規定的司令部職權各不相同,各國軍隊都有各自的行事細則。

我想再談談我對上述列舉事項的一些看法。

1.為準備開戰所采取的措施,要包括有利於初期作戰計劃的實施。為此,應該保障一切裝備處於完好狀態,如檢查和補充馬匹、車輛、馬具、彈藥等,凡是需移動的一切物資器材裝備,都需保持完好狀態。

如果在大河地區展開戰鬥,那麽需要預先準備炮艇和便橋,將所有船只都調往需要使用船只的地點;還應該偵察便於上船和登陸的地點,選定最有可能一舉成功的登陸點。

司令部在為各軍制定開往集結點的行軍路線時,應注意隱蔽措施,避免敵人察覺到其作戰意圖。

發動進攻戰時,如果需要在作戰基地附近設置橋頭堡或營壘,應該聯合工兵指揮官共同選定地點並建設工事。如果是防禦戰,則需在第一條防線和第二作戰基地之間修築這些工事。

2.擬定行軍和進攻的部署,是戰爭勤務學的主要內容,這項工作將由司令部承擔,部署擬定完畢,司令部還要傳達給各軍。身為將領,其關鍵素質在於他能否制定完美的作戰計劃,並清晰地表達自己的構想,便於下屬執行命令。而參謀長在這時的職責是,在其職權範圍內進行補充,與司令官的意圖保持一致。

在作戰勤務問題上,光我就遇到過兩種截然相反的方法。第一種方法為老派做法,即每天針對軍隊運動發布部署,內容繁雜,將這些細則傳達給各軍指揮經驗豐富的軍官,太不合時宜了。這等於把他們當成初出茅廬的初級軍官一樣使用。第二種方法則是拿破侖的方法,他給每個元帥的命令很簡單,只涉及與其有關的部分,從不告訴他們全軍的整體行動。至於他這樣做的理由,我猜測,是為了保密,避免自己的總命令被敵人獲悉致使作戰失敗。

至於作戰方案的保密工作,是非常重要的。腓特烈大帝就曾說,要是睡帽知道了他腦袋裏的秘密,他就馬上把這頂帽子扔火裏去。腓特烈大帝的說法不無道理,因為他總跟他的全體軍隊一起宿營。但是,拿破侖的元帥們根本不知道四周的情況,怎麽能協同作戰呢?

雖然第二種方法比第一種要好,但是,我認為還應該有第三種方法,一種折中的方法,介於拿破侖式的極簡和空談之間的方法。只需要給將軍們下達與他們指揮有關的局部性命令,再附上密碼編成的簡要文字說明,告知其作戰全局和他們應參與的部分;或者派一位理解力強、表達清晰的軍官口頭傳達命令,以保障各軍協同作戰。

作戰部署往往達不到一清二楚的程度,因為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觀點、性格、能力,而這些都會對作戰部署有一定影響,認真閱讀司令官的部署,也是了解司令官軍事才能的途徑之一。

3.在完成集結可以采取行動時,軍隊必須盡力準確地、全建制地實施運動,運動時要注意偵察和隱蔽。

無論是進攻還是撤退,行軍都只有兩種方式:在敵人可視範圍內;在敵人可視範圍外。近來,行軍已經發生了很大的變化。以前,交戰雙方總是會對峙幾天,然後再開始交戰,而進攻方的工兵要為各縱隊構築若幹條平行的通道。現在,軍隊在行軍時,往往會將工兵部署在先頭部隊之後,以便開辟通道,掃除障礙,保障各軍之間的交通聯絡。

現代的行軍方法,時間和距離的計算格外復雜。各縱隊需跨越不同空間,因此在確定其運動時間和任務時,往往需要考慮:

(1)他們應當行進的距離。

(2)各縱隊攜帶的物資。

(3)地形條件難易程度。

(4)敵人可能設置的障礙以及軍隊對此的適應情況。

(5)隱蔽或暴露的重要性。

最可靠、簡便的下達命令的方法,就是將決定一切細節問題的權力交給指揮各軍的將領,培養他們的辦事能力,告訴他們應該到達的地點和目的,可選擇的道路,進入預定陣地的時間,協同部隊的行動、敵人的動向,以及被迫撤退時的撤退方向等,這些就足夠了。

如果給將領們下死板的命令,規定種種細則,如編組方法、陣地上如何展開等,反而會對戰爭不利。在作戰時,指揮官需要自由組織活動,只要他們能按規定的時間到達指定的地點即可。如果全軍要在同一條道路上撤退,參謀部就需要精確地規定出各縱隊出發和休息的時間。

每個縱隊都擁有前衛和後衛,以保障行軍。即使是在第二線,也需要在縱隊前部署工兵,以便排除行軍途中的各種障礙。每一個輜重單位也需要配備若幹工兵。另外,軍隊攜帶一些架橋器材也總是會有點作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