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戰爭勤務或調動軍隊的實用藝術(第3/5頁)

4.一支軍隊運動時,往往是前衛、預備隊和中央部隊隨大本營行進,這樣將有一半的軍隊在中央集中。這時,采取措施保持道路通暢變得格外重要。有時候,向某一翼側突擊時,預備隊和大本營,乃至前衛都需要轉向這一翼側,此時,中央路線移動的規律同樣適用於這一翼側的運動。

總參謀部需要為前衛派駐經驗豐富的參謀,這一點很重要,這些參謀能準確判斷敵人的運動,並及時上報司令部和前衛指揮官。

而我所說的前衛,其編制應包括:攜帶各種武器的輕裝部隊,作為主力的精銳部隊,少量騎兵,攜帶各種專業工具的工兵,狙擊手、射手。另外,前衛還需要有測地人員,負責對兩千米範圍內的地形草測。最後,部隊還應該為前衛補充一些偵察兵。

5.良好的戰爭勤務,會在軍隊前進或遠離基地時,組織作戰線和兵站線。兵站線是軍隊與基地之間的聯絡橋梁。可將這些兵站分成若幹區,並在最大的城市設立區中心,因為大城市能保證營房和物資供應。

兵站之間的距離最好為20~24千米,400千米的路線上就可將十幾個兵戰組成三四個兵站旅,為每個兵站旅指派一名指揮官,以及一支正規軍組成的部隊,用於防衛。兵站旅指揮官的職責還包括,保障所負責區域的道路和橋梁完好,保護郵政聯絡暢通。每個兵站至少應擁有一些小倉庫和停車場。

在結束本節內容前,我想再舉幾個戰例證明戰爭勤務學的重要性。

1806年格拉平原的行動,1815年反法戰爭的初期戰局,在這兩個戰例中,拿破侖集中兵力於決定點上的精確程度令人吃驚。這也是拿破侖作戰的精髓所在。決定點的選擇,需要計算、籌謀,而這些都是拿破侖司令部勤務工作的結果。長期以來,拿破侖拿著繪圖工具伏在地圖上,用各色圖釘標出自己與敵人的陣地,經過一番計算後發布指令。他可以迅速地計量距離,判斷出各軍所需的行軍時間,他一邊移動那些圖釘,一邊計算每個縱隊的行軍速度,為他們制定出發時間,最後口述指令。然後,內伊從康斯坦茨湖出發,拉納[1]從上施瓦本出發,蘇爾特和達武從巴伐利亞和帕拉蒂納特出發,貝爾納多特和奧熱羅從弗蘭肯出發,皇帝禁衛軍從巴黎出發。大軍從紮爾費爾德、格拉、普勞恩之間的平行道路上幾乎同時到達戰線,如此復雜的軍事調動,讓普魯士人甚至法軍摸不著頭腦。

1815年,布呂歇爾在桑布爾河與萊茵河之間停駐,威靈頓還在布魯塞爾停留,就在他們二人等待進攻法軍的信號時,拿破侖以雷霆萬鈞之勢撲向布呂歇爾的營地,他的各縱隊從四面八方於波蒙平原集中,之後全部抵達桑布爾河岸。

這兩次戰役是以拿破侖巧妙計算為基礎的,其實也是戰爭勤務的典範。我再舉兩個反例,說明戰爭勤務的失誤,會造成多大的損失。1809年,拿破侖在奧地利軍隊逼迫下,從西班牙返回法國。在路上,他命令貝蒂埃[2]將分散在布勞瑙到斯特拉斯堡和埃爾富特的軍隊集中起來。拿破侖很擔憂,一旦這些地方的奧地利軍隊發功進攻,將對自己的軍隊不利。於是,他再次命令貝蒂埃,在自己未到達之前,如果戰爭尚未開始,軍隊一定要在雷根斯堡集中,反之,軍隊就要在烏爾姆附近集中。

拿破侖下達這樣的命令,原因很簡單,雷根斯堡離奧地利邊境太近了,一旦戰爭爆發,各軍只能孤立地與20萬敵軍作戰。而在烏爾姆,法軍就能較早地集中,因為敵人要花更長的時間才能到達該處,而這個地點對於雙方都很重要。

可是,貝蒂埃居然僵硬地執行命令,完全不考慮拿破侖的意圖及實際情況,他不僅固執地將軍隊集中在雷根斯堡,還要求達武返回雷根斯堡。幸好拿破侖獲悉敵人渡過因河的消息,迅速趕往阿本斯貝格,可是那時達武已經被包圍,軍隊也被奧軍分割。拿破侖將軍隊集中起來,只花了五天時間,在阿本斯貝格、齊格堡、興茨胡特、埃克繆爾、雷根斯堡取得了一系列勝利,挽救了貝蒂埃所犯的錯誤。

另外,在瓦格拉姆附近發生的事件,更是讓我驚訝不已。當時,拿破侖要求,法軍於7月4日傍晚在洛鮑島上集合,當晚,軍隊在多瑙河上架起三座橋梁,從擁有500門大炮的14萬奧軍面前通過。這一切都是在很短暫的時間內完成的,這麽短的時間進行這樣大規模的運動,是非常不易的。

但是,期間發生了一件怪事,參謀長在傳達命令時,完全沒有發現文本的錯誤,將中間的橋梁分給了右翼的達武,又將右邊的橋梁分給了中央的烏迪諾,結果兩軍在夜間交叉了,幸虧各團指揮官的機智,才免於造成大混亂。拿破侖口述命令時,沒有發現自己的錯誤,而一個身經百戰的參謀長,既要傳達命令副本,又要負責部隊編組,連這種錯誤都看不到,他還是合格的參謀長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