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八章 尼韋勒的進攻

你知道這種行為叫什麽嗎?叫怯懦。

——阿爾弗雷·米歇勒將軍

1917年的前3個月,歐洲各戰場沒有發生嚴重的流血事件,這實在讓人驚訝。不過,仍然有數以百計的士兵被殺,但都不是在大型進攻中發生的,士兵們的死就像是預先設定的日常程序似的,每天雙方無意識的胡亂炮擊和槍擊殺死許多人。士兵們每天晚上都要在前沿陣地走動,許多人被對方殺死,這樣的血腥事件由於發生得太頻繁而不再引起人們的注意。

4月6日,巴黎附近貢比涅森林裏,法國政治領袖和軍事指揮官聚集在總統普恩加來的鐵路臥鋪車廂內。會議的議題是正在迫近的進攻,按照尼韋勒將軍的說法,這次進攻將結束大戰。然而,會議的目的不是完成進攻的計劃工作,而是決定是否展開這次進攻。在反對的人中有阿爾弗雷·米歇勒將軍,他是凡爾登戰役的老兵,尼韋勒委任他指揮一個集團軍去攻擊舍曼代達姆。新任戰爭部長保羅·潘勒維(Paul Painleve)也反對,他自上任的第二天就在勸說尼韋勒回心轉意,盡管還沒有成功,但仍然在努力著。4月之前,他一直在乞求尼韋勒不要發動進攻,他向尼韋勒保證即使不發動進攻也不會有人低估尼韋勒的價值,因為德國已經撤退到興登堡防線了。只有法國總統普恩加來有權做最後決斷。

不進攻的理由占有絕對優勢。美國肯定要參戰,美國參戰生效的日子就在貢比涅會議召開的第二天。這意味著法國可以讓疲憊不堪的法軍休息,等待美軍的到達。尼古拉二世倒台後,俄國將成為一個民主國家,俄國人的士氣將會恢復到從前水平。另外,法國在1917年將有機會恢復體力。還有一個更有力的理由,德軍已經撤退到興登堡防線,潘勒維和其他人不斷地指出,德軍的這一舉動實際上使尼韋勒進攻計劃的假設失去了合理性。德軍的防線變短了,防禦力加強了,許多尼韋勒計劃攻擊的地點,德軍已經主動放棄了。德軍撤出的地區變成一片荒野;魯登道夫在撤退時采用了當年俄軍撤出波蘭時采用的焦土政策。德軍破壞了被放棄的大小約為1000平方英裏(約2600平方公裏)地區的每一座建築物、每一棵樹、每一段鐵路、每一個十字路口。協約國只能緩慢地接管德軍遺留下的荒蕪。如果發動進攻,英軍和法軍只能攻擊興登堡防線的兩端,英軍由黑格指揮,地點在西面的阿拉斯附近,而大部分法軍在幾英裏外的東面。英、法難以相互直接支持。

法軍進攻的焦點是舍曼代達姆,這是個令人感到恐怖的目標。德軍的防線安排在一條樹木繁茂的山脊之上,山脊腳下是埃納河(Aisne River),由東向西流淌。法軍防線後的公路和鐵路,其走向很不合適,不是朝著前線,而是橫向的。盡管困難很大,尼韋勒還是建議發動一次決定性的打擊,從而制伏德軍。當霞飛第一次提出1917年進攻計劃的時候,他建議在60英裏(約95公裏)寬的戰線上發動攻擊。尼韋勒認為,凡爾登戰役最後一個階段證明成功的戰術,也適用於更大規模的戰役,所以,他把戰線寬度增加到100英裏(約160公裏)。與此同時,德軍意識到即將到來的戰鬥,增加了舍曼代達姆的兵力,從原先的9個師擴大到38個師。尼韋勒低估了德軍的力量,他甚至說,德軍越多,他就有機會消滅更多的德軍。

黑格心存懷疑,但他的懷疑並未產生任何影響,因為勞合·喬治不僅蔑視黑格,而且還盲目信任尼韋勒及其計劃。一些法軍中最有經驗的將軍也心存懷疑。但是,自從尼韋勒被提拔為法軍總司令後,這些將軍的意見馬上變得不重要了,他們的反對意見很容易被說成是一種卑鄙的嫉妒。潘勒維認定災難即將來臨,要求辭去內閣職務,但被拒絕了。現在,他來到貢比涅,做最後一次努力。尼韋勒再次不理睬他的意見。尼韋勒說,如果不許他發動進攻,他就辭職。普恩加來考慮到,如果尼韋勒辭職,那就意味著他領導下的另一屆政府又垮台了,他希望這次進攻能幫助俄國人和意大利人重整旗鼓,在受到新總司令的絕對信心的鼓舞下,他告訴尼韋勒可以進攻,從而結束了有關是否進攻的爭執。

進攻於4月9日開始,有4個軍的兵力同時進攻,3個來自英國,1個來自法國,地點在索姆河老戰場的北面。這次進攻的目的是為了把德軍在舍曼代達姆的後備部隊引來救援,但是這次進攻又不僅僅是一次佯攻,還有其他目標。其一就是希望黑格的部隊能突破德軍防線,然後向東移動,與尼韋勒的進攻會合。一旦兩軍會合,他們就能合力把皇儲威廉的集團軍連根拔起,趕出法國。像索姆河一樣,英國的準備工作規模很大,也非常細致。英軍運來206列火車的碎石料鋪設英軍防線後的道路,花費幾天的時間準備了2800門加農炮和重型榴彈炮,每12碼(約11米)的距離就有1門大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