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五章 德軍的災難日(第3/7頁)

法軍從舍曼代達姆西面的森林發動攻擊,這又是曼京帶來的驚人之舉。攻擊部隊中有23個法國師和4個美國師,前面是500輛坦克,攻擊自西向東,目標是重新奪取蘇瓦松,把德軍包圍在像麻袋一樣的突出部中。早晨9點半,魯登道夫此時正乘坐列車向南趕,而法軍和美軍已經突破3條德軍防線。美軍第一師和第二師是進攻的核心力量,戰鬥異常激烈。一名戰士寫道:“機關槍四處咆哮;步槍發出處噼啪噼啪的喧囂;手榴彈像咳嗽一樣吼叫著。連和排都失去了控制,士兵們奮力拼殺,戰鬥非常激烈,士兵根本無法排隊。每個人好像都在單打獨鬥,毫無規則,防線斷斷續續,亂糟糟纏在一起,爬過倒伏的大樹,沉重地落入德國兵射擊掩體坑裏。到處有馬克西姆重機槍堅守著陣地,但對面有無數的人正想著如何打啞它。無論是軍官、軍士、士兵,只要他能糾集幾個人,就從左面或右面匍匐接近它,從側翼打啞它。有些機關槍是被身穿黃褐色軍服盲目狂奔的士兵打啞的,但總有幾個手持上著刺刀步槍的狂熱的海軍陸戰隊士兵沖入機關槍據點;此後,據點裏爆發出射擊聲、尖叫聲、痛苦聲,然後機關槍寂靜下來。”

最後,及時趕來的德軍後備部隊阻止了法軍的進攻,德軍用野戰炮進行近距離平射,摧毀了大部分曼京的坦克。那天的戰鬥結束時,德軍成功地在原防線之後5英裏(約8公裏)處修築起一條新防線,但是,有1.5萬名德國士兵被俘,損失了400門大炮。雖然德軍沒有讓曼京進入蘇瓦松,但是曼京隨時可發動致命威脅。如今,德軍已經沒有希望占領蘭斯,蘇瓦松也處於危險之中,馬恩河的突出部變得難以防守。魯登道夫別無選擇,只能無限期地拖延佛蘭德斯攻勢。

魯登道夫派遣一個軍的兵力守衛蘇瓦松。那天晚些時候,他與德皇威廉見面,他對德皇說德軍需要像1914年那樣撤出馬恩河。德軍開始準備將所有部隊後撤至蘇瓦松以北的安全地帶,大炮和軍需品也要盡可能地運走,越多越好。

戰場的力量對比發生了改變。德軍在3月份的時候比盟國多30萬軍隊,但米夏埃爾攻勢改變了力量對比,到7月底的時候,有100萬士兵被殺、被俘、負傷,這些人中的大部分是被訓練成為突擊部隊的精英年輕士兵。英國和法國各損失了50萬人,法國像德國一樣已經沒有能力補充新兵。但是,大量美國士兵抵達法國,大約每個月增加25萬人參加戰鬥。至此,盟國比德國多出20萬兵力,雙方差距每天都在加大。雖然盟國有較少的步兵師,但這個統計數字的意義不大。許多德軍的師都遭受重創。有100多個師被判定為不適合用於進攻了。

魯登道夫驅使德軍向南進攻馬恩河所消耗的力量算是白費了。那些奮力跨越過馬恩河的德軍部隊反被盟國軍隊消滅,其傷亡人數達到可怕的程度,留給他們的問題是能不能在突出部被徹底截斷前逃出危險地帶。一名德軍士兵記錄下撤退時的情景:“午夜,離開的時間到了,必須逃脫黎明前的毀滅性炮擊。第六連留在後面掩護撤退。我們分組走,第一組出發了,第二組10分鐘後出發,在幾次步槍齊射後其余部隊出發。我們離開被破壞的林中空地,爬過無數矮樹叢下的炮彈坑。到處都是沙土丘,步槍插在沙土丘上,鋼盔掛在槍托上。那些永遠無法離開馬恩河的戰友被埋在沙土丘下……在部隊向羅米吉尼進發的路上,我們的隊伍追上了邊走邊發出哢嗒哢嗒聲的炮兵車隊,騎手在大雨中彎腰伏在馬鞍上,炮手則靠在馬拉的兩輪車輛上。步兵三五成群地走著,看上去無精打采,他們都是各連的殘部,槍吊掛在脖子上,防水油布罩在頭上,防水油布被背包拱起,看上去整個隊伍就像一隊滑稽的駱駝……步兵長隊列隊行進,在灰蒙蒙的晨曦中走出森林,進入開闊田野,步履平緩……工兵在後面開始爆破。工兵很快從坡上跑下來,他們之後是步兵殿後的警衛兵……只有死去的戰友留在那裏。”

巨大的佛蘭德斯攻勢應該是德國為之努力的一切,但是此時仍未發動,很可能永遠也不會發動了。魯登道夫本人處於痛苦之中——他變得自我封閉,心煩意亂,易怒,精神徘徊於崩潰的邊緣。除了軍事問題,還有另一件事折磨著他,他還害怕公眾了解了事實真相。現在公眾每天都獲得德軍在戰場取得勝利的消息,一旦公眾了解到他失敗的程度是如此之大後,不知道世界將會變成什麽樣子。

戰鬥非常血腥,持續不斷,戰場異常宏大。在福煦的領導下,盟軍在馬恩河突出部的周圍發動進攻,德軍則迅速後撤,突出部的面積迅速減小。7月24日,福煦、黑格、潘興、貝當一起開會協調發動一次大規模進攻,會上有不同意見,但最後達成協議。黑格將攻擊亞眠的東面(莫納什的勝利為此提供了條件),貝當從北面跨越馬恩河。潘興此前一直要求歸還他為應付德軍進攻而分散在各處的部隊,會議決定他將發動針對凡爾登南面聖米耶勒的進攻。各方面進攻的目標都有一個共同點,就是要奪取對德軍至關重要的鐵路線,奪得這些鐵路線將極大改善盟國軍隊運輸部隊和給養的能力。盟國此時能決定如此大規模的作戰計劃,這個事實說明盟國開始掌握了主動權,而魯登道夫只能被動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