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五章 德軍的災難日(第4/7頁)

盡管如此,魯登道夫第二天還是發動了最後一次進攻,絕望地想包圍蘭斯。這次進攻徹底失敗了;德軍此時已經失去打擊力。盡管敵人從三個方向發動攻擊,但德軍向蘇瓦松撤退的過程很有秩序;德軍不時停下來發動反擊,不讓敵人離自己太近。貝當沿著馬恩河攻擊退卻的德軍,但他的部隊進展不大,德軍後衛部隊雖然人數不多,但十分頑強。然而,他的攻擊引來其他的德軍部隊,為法軍發動新一輪的進攻提供了條件。8月1日,曼京從西面發動奪取蘇瓦松的進攻。這次進攻幾乎接近凱旋。曼京帶領法軍部隊和美軍部隊迫使德軍在一天中退後了5英裏(約8公裏),占領了韋勒河南面的高地,從這個高地上他的大炮能瞄準蘇瓦松。然而,曼京的攻擊來得遲了一些。德軍偷偷地轉移出了突出部,在突出部的北面形成新的防線。德軍放棄了蘇瓦松,法軍隨後沒放一槍便進入該城。

這種局面與1914年極為相似,其相似度之高,令人不可思議。德國人再次跨過了馬恩河,但無法維持前進的步伐,於是只好匆忙撤退,後撤到埃納河邊建立起新的立足點。但是,1918年8月的德軍,已經不是1914年9月的德軍。德國的敵人此時比過去更加強大,而德國缺少足夠的資源建立防線。魯登道夫奇怪地拒絕接受這個現實,或者他根本就沒有看到這個現實。時間都到了8月2日了,他還對手下的指揮官們談及發動立刻反擊。德軍在此時已經不可能發動任何反擊了。

現實終於在8月8日暴露出其面目,魯登道夫把這一天稱為德軍的災難之日,這個稱呼一直流傳下來。災難開始於英國攻擊亞眠的東部。仍然是莫納什計劃、組織、運作了這個戰役。他受命將自己指揮的軍團和其他一些部隊合並創立一支新的集團軍,取代高夫指揮下的已經潰不成軍的第五集團軍。為了不允許德國自馬恩河撤退後找到機會重組部隊,這次戰役組織得很匆忙,但執行得毫無瑕疵。在600輛坦克的掩護下,莫納什的澳新軍團打前鋒,把德軍打得驚慌失措,向四面八方逃跑。德軍的意志和組織都徹底崩潰了。早晨10點半,澳新軍團已經前進了6英裏(約10公裏);中午,前進了9英裏(約15公裏)。令人震驚的新情況是德軍士兵拒絕聽從上級命令,甚至企圖停止作戰。從後方趕到的增援部隊被辱罵為“工賊”、“破壞罷工者”。那天,德軍損失了650名軍官和2.6萬士兵,三分之二的部隊投降。這些投降部隊的裝備精良,士兵們都是自願的,迫不及待地放下手中的武器。

德軍瓦解後,德馬維茨成功地控制住局面,他的成功給人們帶來的驚訝不亞於德軍瓦解給人們帶來的驚訝。他調遣後備部隊堵住戰線上的漏洞,並發動反擊迫使英國後撤,最後使英軍進攻的收獲只有幾英裏。顯然,他的部隊不是全部都不想戰鬥,那些想繼續打仗的士兵知道了一個秘密,坦克並非不可戰勝。許多坦克在參加戰鬥一小時或兩小時後,便會陷入癱瘓。另一些坦克會在彈坑累累的泥濘陣地上傾覆,或打滑不能前進,其余坦克能被重型機關槍打穿,或被野戰炮打散。英軍和法國缺少進攻經驗也幫助了德軍。對德軍來說,8月8日是災難的日子,它表明了德軍衰敗的程度,但是,它也表明消滅德軍將是一個速度慢、代價極高的過程。

8月,整個歐洲處於艱難困苦之中。西線的主動權完全掌握在盟國手中。在福煦的領導下,英軍、法軍、美軍不斷發動進攻,或者準備進攻。雖然由於魯登道夫的錯誤給德軍帶來不必要的困難,但是德軍最終還是恢復了凝聚力,有效地抵禦了敵人的進攻。盡管魯登道夫的參謀和集團軍指揮官都乞求他下命令回撤到興登堡防線和身後的碉堡中去,但他拒絕下命令,他也許不敢承認自己的戰果既毫無價值也無法防守。由於德軍堅守的陣地處於劣勢,這既增加了德軍的傷亡,也給敵人帶來了某種便利。

在這段時間裏,德國的領導層曾多次開會,大家有了一個共識,德國想取得軍事勝利已經不可能,即使魯登道夫也表示同意。不知何故,卻沒有人試著啟動談判進程。有一次,德皇威廉指示外交大臣庫爾曼去與荷蘭女王接觸,請她做中間人,但庫爾曼沒有把這件事做完。他與另外一些人堅信德國有希望通過穩定前線來實現新一輪的僵局,這樣德國在談判中就會有優勢。這個希望實際上很愚蠢。此時德軍處於低迷狀態,許多士兵有反叛傾向,變得不可信賴。這迫使魯登道夫下令將逃跑者立刻處死,他們的所有財產都要被沒收充公。這再次表明德國已經處於絕望之中。過去,德軍在用死刑對付懦夫和逃跑者方面,做得比英軍和法國更有節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