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第2/7頁)

兩位國王是終身制的,他們指揮斯巴達的軍隊,履行重要的宗教和司法職能,並享有極大的威望和影響力。由於兩位國王常有分歧,為了某個問題常在他們周圍發展出不同派系。元老院和國王一起,組成了國內的最高法庭,國王若被指控犯罪,需要接受元老院的審判。斯巴達社會尊重家族人脈、年高德劭的老人和經驗,因此元老院擁有極大的威望,而當選元老後的莫大榮譽也給了他們很大的非官方影響力。

監察官也有很重要的權力,尤其是在外交方面。他們接見外國使者,進行條約談判,在宣戰之後下令出征。他們也召集和主持公民大會,列席元老院,並且是元老院的執行官員,還有權指控國王叛國。

關於條約、外交關系、戰爭與和平的正式決定是由公民大會做出的,但公民大會的實際權力是有限的。只有在官員傳喚的時候,公民大會才會召開。公民大會上很少有辯論,發言者一般是國王、元老或監察官。投票通常要靠口頭表決,很少分組表決和計票。

在300年中,沒有發生過任何足以改變這種政體的法律、政變或革命。盡管政體固若金湯,但斯巴達的外交政策卻常常搖擺不定。國王之間的矛盾、監察官與國王的矛盾,以及監察官內部的矛盾,再加上每年監察官的重新洗牌,有時會削弱斯巴達對其盟邦的控制力。盟邦可能會利用斯巴達內部的紛爭來謀求自己的利益、實踐自己的政策。斯巴達的強大軍隊和對聯盟的控制給了斯巴達人極大的力量,但如果他們用這種力量去對付伯羅奔尼撒半島之外的強大敵人,就要冒黑勞士起義或者遭阿爾戈斯攻擊的風險。但如果較為重要的盟邦召喚斯巴達幫忙,斯巴達卻不出兵,盟邦就可能背棄它,聯盟就可能瓦解,而斯巴達的安全依賴盟邦和聯盟的存在。在導致伯羅奔尼撒戰爭的危機中,這兩方面的因素都將影響斯巴達的決策。

雅典及其殖民帝國

雅典帝國源於希臘人打贏希波戰爭之後建立的一個新同盟。雅典起初是這個同盟的領導者,後來成了它的主宰。雅典有著獨特的歷史,在它建立民主制和成為霸主之前很久,它的個性就已經被塑造出來了。阿提卡是從希臘南部向東南方延伸的小小的三角形半島,而雅典是阿提卡半島上的主要城邦。阿提卡的面積大約有1000平方英裏,大部分地區都崎嶇坎坷,多山巒丘陵,無法耕作,因此早期的阿提卡人即便按照希臘的標準也算是很窮的。雖然地理上處於劣勢,但有時卻可以因禍得福。入侵者從北方席卷而下,占領了土地更為肥沃的伯羅奔尼撒半島,放過了阿提卡,認為不值得費工夫去征服它。與斯巴達人不同,雅典人聲稱自己起源於目前所占據的這塊土地,在月亮誕生之前就生活在這一地區了。因此,他們不需要承受征服者的負擔,也不需要時刻面對一個受壓迫、非我族類、心懷不滿的下等階級。

由於雅典很早就統一了整個阿提卡地區,因此不會與阿提卡的其他城鎮發生爭吵和戰爭。這些城鎮都變成了雅典城邦的一部分,所有在本地出生的自由民都成了平等的雅典公民。或許就是因為沒有內部和外部的巨大壓力,雅典的早期歷史比較安寧、穩定,並於前5世紀崛起為世界歷史上的第一個民主制國家。

前5世紀,民主雅典的力量和繁榮主要依賴於它對其航海帝國的控制。雅典的航海帝國以愛琴海、愛琴海諸島和沿海城市為中心。雅典帝國最初是“雅典人及其盟友”的組織,現代學者稱之為“提洛同盟”。這是希臘各城邦自發組成的一個同盟,邀請雅典領導它們繼續開展反對波斯的解放戰爭,並向波斯復仇。提洛同盟逐漸演變成一個受雅典人控制的殖民帝國,主要是為了雅典的利益而運作(見地圖2)。提洛同盟的幾乎所有成員國都漸漸放棄維持自己的艦隊,而改為向集體金庫支付錢款。雅典人利用這些資金來擴充自己的艦隊,並向槳手支付報酬(槳手每年有八個月要待在槳位上),所以最終雅典海軍成了古希臘史上規模最大、戰鬥力最強的海軍。在伯羅奔尼撒戰爭爆發前夕,提洛同盟的大約150個成員國中只有2個島國——萊斯博斯島和希俄斯島——擁有自己的艦隊,也享有相對的自主權。但就連它們也不大可能違逆雅典的命令。

雅典人從其帝國產業中獲取了極大利潤,並將這些利潤服務於自己的目的,尤其是用於龐大的建築工程,來美化他們的城市,為人民提供就業機會,以及積累一大筆儲備資金。雅典海軍保護著雅典商人,使他們在整個地中海乃至更遠的地方經商致富。海軍還保障著雅典的食品供應,確保烏克蘭小麥和黑海魚類的供應。雅典本土的食品生產不足,需要進口這些外國食品來補充。一旦發生戰爭,需要放棄自己的農田時,雅典還可以用帝國的資金來進口食品,以進口完全取代本土的農業生產。前5世紀中葉,環繞雅典的城墻以及連接雅典和比雷埃夫斯設防港口的長墻竣工,此後的雅典幾乎是不可攻破的金城湯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