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戰爭的抉擇(前432年)

斯巴達選擇戰爭

斯巴達監察官向波提狄亞人做出的入侵阿提卡的承諾是秘密的,而且沒有得到斯巴達公民大會的批準。波提狄亞人於前432年發動叛亂時,斯巴達人沒有兌現承諾。他們的國王和大多數公民都還沒有做好發動戰爭的心理準備,但有一個影響力很大的派系急於改變民意。

被派去阻止波提狄亞叛亂的雅典軍隊兵力不足,而且到得太晚,沒有發揮多少作用。科林斯人不敢派遣正式的遠征軍去援助波提狄亞叛軍,因為那樣做就正式違反了和約。他們的辦法是組織了一支“志願軍”,由一名科林斯將軍指揮。這支部隊包括科林斯人和伯羅奔尼撒雇傭兵。與此同時,雅典人與馬其頓媾和,以便將自己在馬其頓作戰的兵力抽回,用於鎮壓波提狄亞,並從雅典派出了增援部隊。到前432年夏季,強大的陸軍和戰船包圍了波提狄亞,開始攻城。這場圍攻持續兩年多,並造成極大的經濟開銷。

波提狄亞遭到攻打,墨伽拉人憤怒地抗議雅典人的禁運,於是科林斯不再是唯一一個反對雅典的國家。它們鼓勵所有對雅典心懷不滿的國家向斯巴達人施加壓力。最後,前432年7月,斯巴達監察官召開了公民大會,邀請所有對雅典有怨言的盟邦來斯巴達暢所欲言。這是我們知道的唯一一次盟邦受邀在斯巴達公民大會發言的情況,因為除此之外都只是斯巴達聯盟聚集起來開會。斯巴達人訴諸如此不尋常的程序,說明他們在前432年夏季仍然非常不願意打仗。

墨伽拉人是此次會議上最怒氣沖沖的參與者,科林斯人則是最有成效的。他們努力讓斯巴達人相信,斯巴達謹慎避免沖突的傳統政策在活力十足的雅典面前是災難性的;另外,他們對雅典和斯巴達兩個民族的性格做了區分,以支撐自己的論點。

他們(雅典人)具有革命性,能夠快速制訂計劃並實施;而你們(斯巴達人)墨守成規,不曾有過任何創新發明,而且你們行動起來的時候,總是半途而廢。他們的勇敢大膽超過了他們的能力,冒險到了愚蠢的地步,在危險中還樂觀向上;而你們的習慣是做事不超過自己的力量範圍,對自己最有把握的判斷也不信任,悲觀地以為自己遇到任何危險都會完蛋……

只有對他們來說,想要什麽,馬上就能實現,因為他們制訂計劃之後,會特別迅速地執行。就這樣,他們一生都冒著風險……因為他們認為,與痛苦的活動相比,安寧的和平更不堪忍受。……他們的本性就是自己不願意安享和平,也不肯讓別人安生。(1.70.2-9)

不管這些慷慨陳詞多麽有效,對雅典和斯巴達的兩方面比較的確是誇大其詞的。如果斯巴達人真的像科林斯人描述的那樣遲鈍、懶惰,怎麽可能建立起自己的偉大聯盟?又怎麽可能以盟主身份領導希臘人戰勝波斯人呢?另外,雅典完全遵守了《三十年和約》的條款和精神。科林斯人自己其實也承認這一點,畢竟在薩摩斯叛亂的時候是科林斯人約束了自己的盟邦。雅典在近一年中令人不安的行為顯然是對科林斯近期行動的反應,科林斯人對這一點諱莫如深。

科林斯人以威脅結束了自己的發言:斯巴達人必須援助波提狄亞和科林斯的其他盟邦,並入侵阿提卡,“否則你們就是背叛了自己的朋友和親戚,將他們出賣給最兇殘的敵人,也會讓我們當中其余的人轉投其他聯盟”(1.71.4)。這個威脅是空洞無力的——因為沒有其他聯盟可以轉投——但由於斯巴達的安全和生活方式依賴於聯盟的完整性,所以哪怕是關於背叛的一點點暗示都會讓斯巴達大為警醒。

下一位發言者是雅典使團的一名成員。據修昔底德說,此人“碰巧在斯巴達,因為他之前在處理別的事務”(1.72.1)。我們不知道“別的事務”究竟是什麽,這顯然只是個讓雅典人表達自己觀點的借口。伯裏克利和雅典人不願意派遣一名官方發言人去斯巴達回答大家的抱怨,因為那樣就等於承認斯巴達有權批判雅典人的行為,而和約規定分歧應當由仲裁解決。但他們希望阻止斯巴達聽信其盟邦的論點,還希望闡明雅典是通過正當手段獲得力量的,並向大家證明雅典的力量是何等強大、多麽令人生畏。雅典使者指出,雅典帝國的擴張是出於恐懼、榮耀及合理的自身利益要求,斯巴達人應當很理解這些東西。他的語調不卑不亢,沒有安撫對方的意思,而是非常公事公辦。他發言結束時,堅持要求雙方嚴格遵守和約:一切分歧都應當通過仲裁解決。如果斯巴達人拒絕仲裁,“你們帶著大家走向戰爭,我們將努力向那些挑起戰爭的人復仇”(1.7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