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九章

政變(前411年)

派桑德前往雅典的使命

前412年12月底,薩摩斯島上企圖改變雅典民主制的人們派遣派桑德帶領一個使團前往雅典。他們還不知道亞西比德已經失去了雅典人的信任,所以執行了原先的計劃,即將亞西比德迎接回國,請他從中調停,幫助雅典與波斯結盟。因為像色拉西布洛斯那樣的溫和派仍然支持亞西比德建議的修改政體,並且努力在這當中起到重要作用,所以真正的寡頭派需要淡化言辭,以遮掩自己的真實目的。

使者們向雅典公民大會傳達的信息是,國家的生存和勝利取決於波斯的援助,而只有亞西比德能獲得波斯援助,因此需要恢復他的地位。為了做到這一點,就需要對民主制加以限制。他們向公民大會保證,雅典人只需要“采納另一種形式的民主政府”(8.53.1)。不管措辭多麽巧妙,他們提議的兩個方面都遭到了強烈反對。很多人反對以任何形式對民主制做任何改動,而亞西比德的各色敵人則反對將他召回。大會上群情激憤、吵吵嚷嚷,發言者不斷地被抱怨聲和噓聲打斷。雖然這次群眾大會混亂而不友好,派桑德的講話還是取得了不錯的效果。他的優勢是他此前是一位激進的民主派政治家,因此被視為“左翼分子”,所以其比保守派政治家更容易得到群眾的信任。他利用了自己的這個優勢。他詢問那些起哄的人,斯巴達的船只數量和雅典的一樣多,但盟邦比雅典多,再加上從波斯獲得的金錢,雅典人是否有辦法解救雅典城?除了召回亞西比德、獲得波斯援助之外,他們是否有其他的希望?沒有人能回答他,喧囂的人群沉默下來。隨後派桑德給出了不可避免的結論,即對民主制加以限制:必須改變政體,才能召回亞西比德並得到波斯的支持。

他的兩個問題都是騙人的。我們已經看到,亞西比德沒有辦法讓波斯支持雅典,也沒有證據表明波斯人關心雅典的政體究竟是什麽。革命運動中的寡頭派就只是希望改變政體而已,為了達到這個目的,也願意接納亞西比德。一些溫和派希望對民主制加以某些特定的約束,其他人則希望保持民主制當前的模樣。但他們全都相信亞西比德是贏得波斯支持的關鍵所在,而要讓他回國就需要改變政體,他們願意付出這個代價。

派桑德精心選擇他的措辭,不僅要符合溫和派同僚的意願,還要滿足聽他發言的民主派群眾。他警示道,“除非我們的統治更為理智,並在更大程度上將官職交給少數人”(8.53.3),否則雅典人不可能達成目標。這意味著民主制將會大體保持原樣,只是對官職人選做一些限制。很多人可以接受這個,視其為溫和與務實的舉措,是不得已而為之。雅典國庫空虛,沒有辦法支付官員的薪水,所以幹脆將官職僅限於那些不需要薪水的人。他指出,危機時期不適合探討政體的形式。他向大家保證,如果對新政體不滿意,隨時可以恢復舊政體。

盡管公民大會對派桑德“關於寡頭統治”(8.54.1)的話頗為不悅,但他還是勸服了大多數人:要想得到安全,別無他途。所以,出於恐懼以及相信他們的行動是可逆的,雅典民眾接受了他的論斷。公民大會派遣派桑德和其他十人去與亞西比德和提薩弗涅斯談判,“自行斟酌最佳途徑”(8.54.2)。

為了開辟道路,派桑德指控普律尼科司出賣了伊阿蘇斯和阿摩基斯,於是消滅了普律尼科司這個潛在的絆腳石。從技術上講,這個指控是誣陷,但人們對它的理解是普律尼科司應當對在米利都逃避交戰負責。如今人們都已經認識到,在米利都逃避交戰是一個災難性的錯誤。在此事上他肯定有罪,於是雅典人投票決定罷免普律尼科司和同僚斯基羅尼德斯的將軍職務,以狄奧墨冬和列昂代之。因此,派桑德利用公眾的憤恨情緒達到了自己的目的。

在離開雅典之前,他拜訪了各俱樂部(其中大部分人都是寡頭派分子),以便“共謀大計,推翻民主制”(8.54,4)。對於這些聽眾,他可以直抒胸臆,直言不諱地敦促大家建立狹隘寡頭制,不需要為了符合溫和派盟友的意願而再三思量自己的用詞。

寡頭派與亞西比德決裂

派桑德和其他使者隨後乘船前往提薩弗涅斯的宮廷,在那裏他們看到亞西比德坐在總督身旁,代表他發言。但亞西比德表面上的自信和強大影響力是虛假的,因為此時“亞西比德在提薩弗涅斯身邊的地位已經不是很穩固”(8.56.2)。在此之前,修昔底德一直將亞西比德描繪為得到總督真誠的尊重、享有很大的影響力。所以當亞西比德寫信給薩摩斯島的朋友,說他能夠將波斯拉到雅典陣營時,他一定相信自己有這個能耐。但是現在,修昔底德卻告訴我們,提薩弗涅斯在繼續執行拖垮斯巴達與雅典雙方的計劃,於是亞西比德與他的關系也變得岌岌可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