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第2/5頁)

“我說,浜中君……”伊瀨從擔心稿子能否過關的焦慮狀態中解放出來,說出了剛才就想提的一個問題,“我按照你的要求,把木津溫泉的兇殺案也寫了進去。這件事後來有什麽進展?你不是說過,你拜托了當地的報社,請他們一有結果就通知你嗎?”

“那件事啊……”浜中就像突然想起了一件久遠的往事,“似乎一直懸而未決。報社再沒有向我通報過任何消息。”

按道理說,當時浜中比伊瀨更關注這個案子,現在不應該如此消極才對。肯定是由於一直沒有進展,他的興趣也消退了吧。

“能不能再去向報社詢問一下案子的情況呢?”

“早就問了。兩三天前,報社給我寄來一封信,結果說後來他們又搜了一次山,仍舊一無所獲。”

“就是說,他們一共搜山兩次?”

“是的。看來,那封匿名信根本就是惡作劇,把警察逗得團團轉。報社也只是簡單地告知我這一點,我一下子就泄氣了。”

“太遺憾了。我想,我的稿子上雜志出版後,讀者針對這個案子的提問肯定會蜂擁而至。”

“蜂擁而至”有點誇張,可畢竟寫得煞有介事,多多少少會有反響。

“是啊。我也沒想到結果會如此無趣。當時還以為一定會找到什麽東西呢。”

“幹脆把這部分刪掉如何?”

“那可不行。老師您也說了,讀者的信件想必會蜂擁而至,可見這類情節有多受歡迎。無論以後發展如何,我們還是先保留下來為妙。”

“我總感覺這是在玩弄讀者。”

“現在看的確如此,不過案子無果而終的責任並不在你,要怪也得怪警察的搜查做得不夠細致。”

“也就是說,歸咎於現場搜查不充分?”

“是的。畢竟是鄉下的警察,不能對他們寄予多大的希望。搜了兩次山,竟然沒找到屍體,這太說不過去了。”

“這倒也是。”雖然嘴上這麽說,伊瀨心裏卻覺得這種可能性不大。浜中一味地強調警察的無能,可當時參與搜山的還有鎮消防隊和青年團,很難想象多方聯合後還會有所疏漏。

伊瀨把自己的想法告訴浜中。

浜中心神渙散地應聲道:“總而言之,今天必須將稿件交給印刷廠,我不多說了。”說著就起身回去了。

下個月月初就去三保松原的話,必須提前做點功課。雖然這麽想,伊瀨還有別的稿子要寫,於是拖拖拉拉地過了兩三天。不可思議的是,接手《草枕》的約稿後,其他出版社的約稿也接踵而至。

第四天傍晚,浜中氣喘籲籲地跑來,一進家門就將從印刷廠帶來的校樣遞給伊瀨。“老師,非常抱歉,您能不能再補寫一點?”

“寫什麽呢?”

“我把稿子交給主編看過了,他非常高興,說您寫得很好,辛苦您了。”

“謝謝。”

“但主編有一個小小的要求:浦島和羽衣傳說的共通點,也就是‘滯留說’讀起來相當有趣,主編希望您再詳細介紹一下。”浜中說得很客氣,聽似在詢問伊瀨的意思,事實上這從一開始就是半命令式的要求。

“只做這一點改進是不是不夠?”伊瀨重讀了一遍校樣。聽浜中這麽一說,他自己也覺得似乎寫得太簡單了。可是,在這方面著墨過多,能激發出讀者多少興趣?這本雜志的讀者未必都是民俗學愛好者啊。

“沒有。主編對其他部分都很滿意。”浜中沒有針對伊瀨的疑問發表更多的看法。對主編的意見,他也只有服從的份兒。

“老師,為了避免麻煩,您只需介紹現成的學說就可以了。當然,我們願意讓老師表達自己的觀點,但雜志馬上就要付梓了……”浜中說。他的意思再明白不過——反正你也提不出新學說,不如就從手頭的書裏摘抄一段現成的文字,糊弄一下就可以了。

雖然這個提議聽上去有點讓人窩火,但時間緊迫,這麽做的確省心省力。於是伊瀨參考《日本神話傳說研究》,用通俗的文字將其中的學說講解了一番。

一想到浜中就在隔壁房間等待,伊瀨就十分不安,但他好歹將三頁稿紙寫滿了。

伊瀨叫來浜中,當著他的面朗讀補寫的內容。

“太棒了!”浜中致謝道,“主編看到這個肯定會滿意的。真不好意思,在您百忙之中還來添麻煩。”

然後,他數了數伊瀨補寫的頁數,從懷中掏出一個棕色信封。“老師,這是稿費。我預計您大概會再寫三頁,於是多帶了點錢出來,沒想到真猜中了。”

“哦?現在就付稿費?這也太早了吧?”伊瀨有點驚訝。根據以往的經驗,稿費一般要在雜志出版後一兩個月才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