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第3/5頁)

“像我們這樣的小出版社,如果這點優待都沒有,那就更沒競爭力了。”浜中苦笑道。

伊瀨打開信封,裏面是一張支票,上面寫著約定好的稿費金額。“真是怪不好意思的。”

旅行的費用就是由出版社全額承擔的,雖然本就理所應當,但現在又這麽早支付稿費,伊瀨覺得待遇有點過於優厚了。不過,誠如浜中所言,小出版社也只有通過這種手段才能博取作者的信任。

浜中接過伊瀨寫的收據,連忙說:“老師,那起兇殺案有新進展了。”

“哦?找到屍體了?木津溫泉那邊通知你了?”伊瀨提高嗓門道。

“報社寄來了剪報。不過還是沒有發現屍體。”

“寫的是什麽?”伊瀨失望道。

“唔,請您自己讀讀。”浜中從筆記本中抽出一小張剪報。

十八日白天,農夫河合次郎前往木津村附近挖山藥,在雜草下發現一塊木板。挖出一看,那木板長約60厘米,寬約25厘米,上面用墨筆寫著“第二海龍丸”的字樣。河合想起此地是不久前“匿名信兇殺案”的現場,說不定這木板與案件有什麽關系,於是向當地警察署報案。

本報記者在警察署看到,那塊橡木板厚僅一厘米,估計是木船的碎片,看上去相當老舊。船名似乎是後來寫上去的,不知是不是惡作劇。警方對附近的漁港進行調查後,沒有發現名為“第二海龍丸”的船只。警方暫時認定,這與“匿名信兇殺案”沒有關聯。

伊瀨念完,將剪報扔在浜中面前:“可笑。只有鄉下的報紙才會對這種事大書特書吧。”

“城裏的報紙也會報道。畢竟,山野裏可能埋有兇殺案的屍體,這種新聞比較有噱頭。”浜中答道,小心翼翼地將剪報放進筆記本。

“那應該是某人的惡作劇吧,你沒有發現可笑之處嗎?山裏的兇案現場發現船上的木板,這根本就說不通,難道還把船開到山上不成?”

“是諷喻搜查舉步維艱嗎?”

“大張旗鼓地折騰半天,結果只找到一塊木板,難道不好笑嗎?”

“話雖如此,但是,老師,如果這跟找不到屍體的兇殺案扯上關系,那就有趣了。可惜鄉下的警察不會有那麽大的好奇心。”

“任誰來看,都會覺得是惡作劇。城裏的警察也不會關心的。那張用片假名寫給警察的明信片只不過是嘩眾取寵罷了。”

“看來您很失望。”

“但我還是要忠實地將這些情況寫進稿子裏。結果真的很令人掃興。要不,我們把這部分內容刪掉吧,現在還來得及。”

“算了,還是留著吧。文章要有看點才好。如果只有浦島和羽衣傳說,那就太無聊了。”浜中邊穿鞋子邊回頭說,“老師,那說定了,下個月月初,咱們就去三保松原。之前還希望您同主編見一面。”

“當然,榮幸之至。我正想跟他好好談談呢。”

“那到時候我再聯系您。再見。”浜中沒有用鞋拔,趿著鞋徑直就出去了。

一直回避一旁的妻子走了出來,接過伊瀨遞過來的支票看了一眼:“發得真早啊。”隨後她瞪圓了眼睛,“這是迄今為止最多的一筆稿費了。雜志社真的會讓你寫連載嗎?”

“他們連下次采風的地點都安排好了。看來,至少可以連載半年。”

“太好了!”妻子松了口氣。

五天後,浜中意氣風發地來見伊瀨:“老師,我是來問您什麽時候方便見一見我們主編的。”

“什麽時候都可以。”

“那後天在銀座的這個地方怎麽樣?”浜中說的地點是一家名為“鳥鍋”的小飯館。

“可以。請告訴主編,我屆時定會赴約。”伊瀨將地點、時間記在筆記本上。

“老師,樣刊剛到手,我也帶來了。所謂樣刊,是在正式印刷之前先試印的樣品,墨色還沒有調整。”

“快給我看看。”這是伊瀨第一次寫連載,於是迫不及待地打開看。浜中只拿來了印有伊瀨的稿子的那幾頁。

伊瀨細致地查看著樣刊上的文字。雖然是自己寫的東西,但印出來之後,他又發現了許多不完善之處。這個地方這樣寫就好了,那個地方再簡略點就好了——遣詞造句方面的問題一一浮現。不過整體而言不算太糟。

看到最後,伊瀨的視線落在一段小字上,那是“編輯部注”:

正文中講述了一樁發生在丹後木津溫泉附近的兇殺案。後來,根據當地警察署的調查,現場周邊的山林中發現了一塊寫有“第二海龍丸”字樣的木船碎片。發現者稱,木板的大部分都埋在土中。警察署認為這與兇殺案沒有關聯。令人遺憾的是,到本刊截稿時為止,現場都沒有找到屍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