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超能力裝備(第3/4頁)

也許七裏格靴只是一種幻想,但是使用裝有彈簧的“彈跳高蹺”確實可以增大步幅。彈跳高蹺也叫作“能量靴”、“彈跳鞋”、“跳極”,它能讓使用者離地6英尺高,步幅達9英尺。它雖不是嚴格意義上的“七裏格靴”,但確實遠超正常人的步幅。使用彈跳高蹺需要一段適應期,專業使用者可以利用它完成常人無法完成的體操動作。事實上,這些工具模仿了袋鼠的彈跳。袋鼠彈跳消耗的能量比它從食物中攝入的能量要多,這件事一度讓動物學家疑惑不解。真正的原因在於,袋鼠的腿可以在彈跳落地時吸收能量、再次利用,這和彈跳高蹺的原理一樣。

一個名叫“應用移動”的公司讓彈跳高蹺的發展更進一步(真的是更進一步)。“彈簧步行者”的原始版本,即被廠商稱作“身體增強器”的產品,由人的腿和胳膊驅動,但終極目標是開發出外部供電版本。雖然這個產品多年前就承諾上市,但直到本書成書之際,依然沒有太大的進展。就像彈跳高蹺一樣,“彈簧步行者”讓攜帶它的人行動更快,外部供電版本也應該有類似的效果。而且,這些設備不會像車輛一樣視障礙物和不平的地面為大問題。

“彈簧步行者”之類的設備非常接近科幻作品裏的“軍用外骨骼”,這種巨大的人形機器會模仿駕駛者的行為。也許是受到赫伯特·喬治·威爾斯在《世界大戰》中描繪的戰鬥力超群的火星人的殺戮機器的啟發,外骨骼的常見樣式是遊戲《重裝機甲》(Heavy Gear)和《機甲戰士》(MechWarrior)裏的鎧甲,或者是電影《黑客帝國》裏的戰鬥機器。套在生物身上的外骨骼概念已經深入人心,就像某些動物的骨骼長在身體的外面一樣,而不像人類的骨骼長在身體裏面。從螞蟻到龍蝦,地球上的很多東西都有外骨骼。

軍用外骨骼已經和很多其他科幻作品中的物件一起進入真實世界了,從紙上的夢想轉變為實際的應用。美國國防部高級研究計劃局於1958年成立,作為美國對蘇聯發射人造衛星的回應舉措。這個機構的初衷是超越“彈簧步行者”,不用孱弱的彈簧讓人類的步幅增大,而是用超強的動力突破人類身體的極限。它斥資數百萬美元實施“人力增強外骨骼”項目,來制造適用於戰場的鎧甲。

該機構設想給人類制造可以通過外接能量來增加力量和速度的金屬骨架。與人和機器的混合體生化人並不相同,它是一件動力外套,是科幻小說中大型機甲的輕量級版本。相較人形機器人,外骨骼的功能比較容易實現(利用液壓系統、陀螺儀以及計算機電源來控制和保持平衡)。該機構確實成功制造出了外骨骼模型,其最終目標是盡可能地效仿人類的身體動作和能力,但力量和速度都遠超普通人。最高級的模型會借助液壓系統,用液體連接來提升力量和速度。

最簡單的液壓系統是於19世紀首次使用的水利儀器液壓機。該系統的工作原理是封閉氣缸裏的液體由兩個表面積不同的活塞推動,一個表面積小,另一個表面積大。推動小活塞會對大活塞產生壓力,也就是說推進小活塞會使大活塞被推出。因為液體的體積一定,大活塞的運動速度比小活塞慢,大活塞會受到更大的壓強,所以小活塞受到的較小的力會轉化為大活塞受到的較大的力(大活塞的工作距離小於小活塞)。這其實就是液體版本的齒輪原理。

類似的系統可以把人力轉化為更大的力量,但在外骨骼模型中,外接能量更可能是電能或內燃機產生的熱能。電能的方案更靈活,也更吸引人,人們都極力避免在外骨骼上使用燃油引擎,但是電池技術可能會成為外骨骼功能的限制因素,就像現在市面上的那些電動汽車一樣。

在戰場上中途沒電的外骨骼肯定不會受人歡迎。美國國防部高級研究計劃局的目標是,“通過發展和人體完全契合的外骨骼系統提升士兵的速度、力量和耐力,從而強化士兵們在戰爭環境中的負重(盔甲、武器裝備和物資)能力”。終極想法是,制造出能適應不同環境、滿足各種需求任務導向的全副武裝的外骨骼工具包。在外骨骼發揮作用的時候,操作者可以自由活動、無拘無束,也不會有額外的負擔,因為外骨骼會幫助他們負重。

最早的外骨骼樣本來自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2004年,該校的機器人與人類工程實驗室對外發布了伯克利下肢外骨骼,這是一雙由外接能量驅動的連接著背包的金屬綁腿,可幫助人們在長距離步行過程中攜帶重物。最初版本自重100磅[2],擁有70磅的負重能力,但使用者的體感重量不超過5磅。經過若幹年的發展,這個負重工具的設想似乎被更精巧的產品取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