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第九間小屋(第3/34頁)

“那我呢?”我問道。

他疲憊地瞥了我一眼。“你可以走回村子裏。”他說,“他們已經允許了。”

“好吧。”我嘴上這麽說,但對於他沒要我幫忙安撫夢遊者,還是感到有點生氣。不過,話說回來,我也覺得他們有點煩,而且更想到村裏一探究竟。

“但是,諾頓……”

“怎樣?”

“別激怒他們,好嗎?”

“我當然不會。”我向他保證。我可不是隨便說說而已。

這時他看著我,本來要開口跟我說話,法阿卻叫著他的單名:“波!波!”於是,他轉身走了。

回到村裏時,我看到大家好像剛剛醒來似的,緩步走來走去,一語不發,腳步蹣跚,但時間看來已經不早:小屋的淡淡陰影投射在地上,氣溫也升了起來。本來我以為自己的現身會引發某些反應,比如驚慌、疑慮、恐懼,或者至少會引起對我的好奇。但等到我接近時,卻沒人擡頭。事實上,他們似乎暗地裏決定了要把我當成空氣。我覺得這方面他們的表現實在很厲害,畢竟我出現在村裏是一件非常荒謬的事。有個女人手拿著一片肉,與我匆匆擦肩而過,這次她手上的肉是粉紅色的,但一樣帶有蕾絲般的白色油花,接著她把肉放下去,用悶燒的火堆蓋起來。另一個女人從小屋中拿出一只裝滿大顆松球的手編籃子,剝下球果上面的鱗片,就像在拔朝鮮薊的葉片一樣。還有一個女人把那些球果鱗片拿到裝水的籃子裏浸泡。在村莊另一頭,我看見昨天坐我對面那位帶頭的村民,便舉手向他致意。但是他看都沒看我,好像我隔著一條忙碌的街道向他揮手,他卻假裝不認識我一樣。他那裝模作樣的神情讓我微笑了起來。

火堆四周的第一圈小屋總計十三間,第二圈則有九間,每一間大概都是兩米高,結構是簡單的圓錐形。矗立在小屋正中央的是一根高高的柱子,像是棕櫚木,七條棕櫚葉編成的粗繩以它為中心往外輻散,就像一根“五朔節”的花柱,繩索像纜線一樣被拉得緊緊的,用木樁釘在地上。在這松散的小屋上鋪著層層相疊的棕櫚葉,像是一件大鬥篷。鬥篷前端交錯重疊,只要把一邊的葉片綁起來,就形成了出入口。第一圈小屋是睡覺用的,用較多根繩索固定在鬥篷外面的是一張張棕櫚席子,每張大概一米五長、一米寬。不過,小屋裏面空蕩蕩的,彌漫著幹草與泥土的味道。室內空間很大,據我估計,可以容納兩個大人和兩三個小孩輕松地睡在裏面。

第二圈小屋(應該說只有半圈,將一半睡覺的小屋包圍起來,形成松散的半月狀)也是一樣的構造跟形狀,但是跟第一圈小屋的功能不同,是用來儲物的。第一間小屋放的都是肉。有個女人離開小屋後,我走進去,看到整片地板都是空的,小屋底部大概有三米深,上面鋪著一包用黑亮葉子包裹的東西。村民用泥土做成簡陋的階梯,通往小屋的底部,我爬下去拿起一包東西,覺得涼涼的、沉沉的,但是軟軟的。就在我要往上爬的時候,腳滑了一下,跌在地板的葉子上。我感覺葉子地板好像在動,緩緩搖晃,於是把手伸到葉子下方一摸,才發現他們挖了一條地底水流,所以可以用低溫來保存動物的肉。

接下來三間小屋儲存的都是幹貨,室內空間有很多繩索交錯縱橫,像繩狀的聖誕燈,東西就吊在上面。我看到一只只倒吊的霧阿卡,可憐的無毛尾巴掛在繩索上,眼球凹陷,眼神茫然。另一條繩索上則掛滿沉重的瑪納瑪果果幹,本來像嬰兒皮膚一樣滑順的外皮現在皺巴巴的。還有一條上掛著芒果,氣味香甜依舊。裏面還有其他東西,但我無法辨認出是什麽:有的像幹癟的蜥蜴,死後仍露出了可怕的微笑和一嘴焦糖色的尖牙;一個個粗大雪茄狀的樹葉材質袋子布滿灰塵,閃耀銀光,袋子看來是空的,卻很沉重,直把繩子往下拽,幾乎要碰到地板;半透明的琥珀色三角形物品上散布細芽狀的黑色絨毛。墻邊排著一個個籃子,我發現裏面裝了許多松球(令我意外的是,每一顆都很重,像蘑菇一樣布滿茸毛)、長寬不一的豆莢,還有形狀各異的菌類植物,顏色是深淺不一的芥末色,其中一棵好像沾滿了指甲屑,但後來我才發現那些都是胡諾諾蟲。

第五間是唯一有人的一間。那三名婦女擡頭看了我一下,很快又低頭繼續工作了,一語不發。其中兩人正在用剛摘下的鮮綠棕櫚葉編辮子,另一人則在把長長的樹葉撕成條狀。三條樹葉才能編成一條辮子,每條大概都是十厘米寬。辮子中間是由樹葉的葉梗構成,另外兩條則取材自較柔軟的葉面部分。葉子都很長,約有兩米五。一條辮子編好後,她們會再接到另一條辮子上,用的是一條較短的繩子,取材自一種像松蘿鳳蘭的面條狀卷曲植物。她們身邊擺滿了這類幹燥程度、長度、粗細不一的繩索,有的被卷起來,整齊地擺在地板上,有的則被掛在小屋室內。鄰接的另外兩間小屋,存放著更多搭建小屋用的繩索與鬥篷,還有其他用棕櫚葉制造的物品,像是帶有長長牽繩的項圈(我想是給野豬用的),編得比一般繩索還要粗三倍,還有堆得跟肩膀那麽高的棕櫚葉席子,以及鋸斷的棕櫚木,這些木頭的一端已經削尖,這樣一來可以插在地裏,作為小屋的骨幹。